课本中的《繁星(一三一)》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梁1450342


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我还真有些体会。我正式写作诗歌是在1990年,1998年,我的第一本诗集《摇曳的烛光》就由诗神出版社出版了。

下面咱们先从我所了解的诗歌评鉴的源头上溯吧。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无邪,即“无虚”,不虚伪造作,都是真情流露之作。著名学者钱穆为它作注:三百篇之作者,无论其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其言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假,此即所谓诗言志。而白居易更加阐明了诗情感人的道理。

因此,对于诗歌的鉴赏一定要用情感标准来衡量。情感是否浓郁应该是抒情诗歌必不可少的条件。

《繁星•春水》这本诗集是冰心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它的主要诗歌风格是语言典雅,短小精悍,意境优美,含蓄隽永,富有哲理。内容以歌颂母爱、童心、自然为主,主要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

咱们先来看看《繁星(一三一)》原文: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首先,第一句是一声深情的呼唤,在修辞运用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呼告的手法,那么,这一声深情的呼唤极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紧接着他使用一组排比的句式,先问: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这连续两句的发问,是为第三问储蓄力量和气势的。强调我的思潮里,每一次都有你波涛的清响。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思念、赞美和向往。

作者既然对大海这么深情的呼唤,那么大海究竟又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它有什么深沉的象征意义呢?像星有光,花有香一样,大海波涛的清响必然出现在我的每一次思潮里,那一定是作者最期望的尽力追求的事物。诗人生活在那个时代,一定向往那个社会美好的生活。那么,这个大海不就是作者声声呼唤的理想社会吗?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今社会的读者,也可以产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对理想境界的探索,对神圣事业的憧憬等等。

总之,是蕴含丰富的语言艺术,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形成情感共鸣的,都是好诗。


雪地红狐999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冰心的《繁星》,其基调是爱和童真,自然与自我思考的哲学。

我们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意象的分析。

大海,是本诗的意象。它给人辽阔包纳一切的感觉,同时它也应当代表着一种事物:人或者思潮,它比星更亮,比花更香,带给作者无尽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