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在泰国当了国王,为什么没有将幸存的梁山兄弟接过去享福呢?你怎么看?

__一念花落丶胡歌


梁山众兄弟,如今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情谊相投。36天罡中,宋江自打上了梁山之后,就处处压过了晁盖,这让晁盖的一干老弟兄如何想,幸亏他们之前也算老相识,不至于太尴尬。卢俊义如何上的梁山,宋江没点逼数吗?除了燕青,卢员外还能相信谁?吴用算是宋江铁粉,公孙胜心明眼亮,自己独称一系。五虎中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心底就没把梁山当家,朝廷始终是第一,再说秦明被害的家破人亡是谁之过?林冲呢,宋江就从来没有把他当做自己人,只是梁山的一个招牌,虽然他为宋江登上梁山大位立了头功。花荣算是个明白人,可惜了。柴进,李应,朱仝,梁山只是他们的一个临时落脚地而已。鲁智深武松二人,才不负侠义二字,虽然武二郎狠了点。


张青,杨志,徐宁,索超都是官军出身,杨志的理想代表了全部:日后在边庭上一刀一枪,讨个出身。戴宗也算个明白人。刘唐李逵史进穆弘雷横莽夫而已,阮氏兄弟绝对好汉,是真正当得起好汉二字。张氏弟兄也好,梁山水军头领都不错。解珍解宝兄弟农夫猎户,不知怎么进的天罡。燕青最机巧,为人机灵,世事看的通透,当断则断,飘然远走江湖。


李俊其实和燕青一个意思,不过李俊有大略,燕青想归隐。李俊当时装病退出了梁山之列,同时也是退出了大宋官军,公明哥哥,今世我救过你性命,我助你东征西讨,我祝你加官进爵,功成名就之时,就是你我分别之日,人生险恶,处处小心。

从此不复相见,但愿各自安好。


小新9293


在《水浒传》中,混江龙李俊在平定方腊之后,他假意称病,然后就带着童威和童猛等人前往海外。

之后在泰国地区打下了一片天地,当了暹罗国王,但他却没有将那些幸存的梁山兄弟接过去享福,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李俊在梁山中排名第二十六,而且已经在泰国当了国王,如果接了其他兄弟过去,让他如何自处

李俊在梁山中的地位并不高,只是排名第二十六。他本人虽然是水军头领,而且先后三次救过宋江性命,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利益。

在古代能以龙做称号的几乎没有几人,李俊号称混江龙,自然有他独有的本事,这样一个人肯定不愿意久居人下。

尤其是在李俊去泰国靠着自己的本事打下了一片天地,并开创一国,如果这时候昔日的老兄弟来了,他该如何安排梁山兄弟。

这些梁山兄弟并未给李俊立功,如果上来就给予官职,恐怕那些追随李俊的老臣都不愿意。如果不安排官职,这又是伤了昔日的兄弟感情。

特别是遇到梁山中坐前几位交椅的好汉,李俊难道还能把自己的国王之位让给他们不成?

故土难离

这些幸存的梁山好汉并不是都愿意流亡海外,当时古人都信奉落土归根,即使日子过得不如意,他们也不愿意远离故土。

而且这些幸存的梁山好汉过得还算不错,就比如呼延灼、关胜、柴进等人在宋朝的官职并不低。他们怎么可能舍得到手的荣华富贵,去泰国这样的化外之地。

因此说并不是所有幸存的梁山好汉都愿意离开中原,在他们眼里,去泰国可不是享福,而是受罪。


而且李俊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基业分给这些人,要知道他当时走的时候,也只是带了童威、童猛等几个小兄弟。他并不愿意带走那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人,他要的是能跟着自己开创基业的臣子,而不是在自己之上的兄弟。


东方大史


梁山南征方腊,损失了七十员好汉,幸存的好汉仅存三十八人。其中,梁山的八个水军头领死了四个。李俊作为水军头领之首,他对朝廷假借驱虎吞狼之计,乘机剿灭梁山的阴谋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在梁山大军回朝的途中,李俊便假装中风,将徒弟童威、童猛留在身边,脱离了大部队。后来,宋江等人回朝,虽然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但很快就又遭到了蔡京和高俅等人的第二波发难,又被害死了好几人。

李俊由于醒悟的早,带着徒弟童威、童猛兄弟隐居,因而逃过了这一劫。随后,李俊打造船只,与征方腊时所识兄弟费保等人到了暹罗国二次创业,最终在暹罗站住脚跟,成为了暹罗国的国王。(暹罗就是泰国)


关于李俊后来的这段创业经历,水浒原著小说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展开细说。因此他到底有没有照顾幸存的梁山兄弟,从水浒小说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不过在明末清初时,一个叫陈忱的浙江文人又写了一本《水浒后传》,在后传中,作者又以李俊和阮小七等人为主角,重点描写了幸存的水浒好汉(包括一些非梁山好汉)们如何反抗朝廷,再次发动起义,最终在暹罗建立功业的故事。

在《水浒后传》中,首先登场的是阮小七和孙立。他们再次闹了登州,连同栾廷玉、扈成等一同上了登云山(扈成就是扈三娘的哥哥)。

梁山旧部的重新造反,惊动了本已经在王都尉家安享生活的乐和。乐和马上意识到,孙立造反,自己绝对会受到牵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避而走之。毕竟朝廷不信任他们这些梁山的余部。(乐和因为被王都尉留在汴梁,没有参加征方腊)


于是乐和化名为尹文和,逃亡建康。之后乐和在建康的万柳庄救出花荣秦明的遗孀。到杭州又与童威、童猛两兄弟相遇,随即去到常州救出了李俊。

随后李俊找到了一些幸存的梁山兄弟,效仿隋末虬髯客的故事,出海谋取王业去了。

不久后,金兵南侵,攻陷东京汴梁汴京,掳徽钦二帝于北方。李应和呼延灼等梁山众英雄遂以报国勤王为己任,加入以李纲和宗泽为首的抗金阵营,抗击金兵,并处死了祸国殃民的奸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呼延灼在水浒原著中战死,后传中没有死)

在这期间,浪子燕青的表现非常出彩。他不仅救出了康王赵构,差点还把他给剁了。还在金人的监狱中见到了已经是阶下囚的宋徽宗,并与徽宗深夜长谈。谈话内容,刺激到了徽宗皇帝的灵魂深处。



但是南宋的抗金形势非常糟糕,宋朝在金人的打击下,一溃千里。迫于形势压力,梁山英雄们只得冲破金兵的重围,弃寨出海,与李俊会合,一起在海外求出路。

这些梁山好汉出海之前,李俊占据了暹罗的附属岛,并被推举为征东大元帅。

自从李俊自封为征东大元帅之后,暹罗不断派出军队前来剿匪。不过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还反被李俊的军队兵临暹罗城下。暹罗国主马赛真遣使请和,愿招花荣之子花逢春为驸马。乞求和平。

通过和亲,暹罗国主缓了口气,李俊也返回金鳌岛整顿军备。

后来暹罗国发生内乱,暹罗奸臣共涛弑杀马赛真,自立为王。李俊率领金鳌岛所有将士倾巢出动,准备为国王报仇。就在此时,抗金失败的梁山好汉适时加入,协助李俊打进了暹罗城内,平息了奸臣的内乱。李俊也因此被奉为暹罗国主。

因为出身大宋,李俊奉南宋为正朔,正式向南宋朝贡。(这是当时人的道德局限)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基本交代了幸存梁山好汉的最终归属。

李俊——暹罗王。

公孙胜——秉一正教通真虚寂大国师。

柴进——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行暹罗国丞相事。

燕青——太子少师,封文成侯。

乐和——参知政事,兼管太常寺正卿事。

裴宣——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朱武——军师中郎将,兼大理寺正卿。

萧让——秘书学士,兼中书舍人。

金大坚——尚宝寺正卿。

皇甫端——大仆寺正卿。

宋清——光禄寺正卿。

戴宗——通政司使。

樊瑞——伏魔护国真人。

蒋敬——度支盐铁使。

穆春——工部侍郎。

杨林——廉访使。

邹润——留守司。

孙新——宣尉使。

杜兴——驿传道,兼兵马都统制,武毅将军。

蔡庆——刑部待郎,兼锦衣卫指挥使。(因为后传的作者是明朝人,所以后传中很多官职都有明朝官职的影子)

凌振——火药正总管。

顾大嫂——六宫防御,封恭人。

王进、关胜、呼延灼、李应、栾廷玉为五虎大将军,皆封列候。李应兼户部尚书,栾廷玉兼兵部尚书。

朱仝、阮小七、黄信、扈成、孙立为兵马正总管,武烈将军,皆封伯爵。

花逢春(花荣之子)封暹罗国驸马都尉,兼骡骑将军。

呼延钰(呼延灼之子)封龙骧将军。

徐晟(徐宁之子)封虎翼将军。

费保、高青、倪云、狄成、童猛、童威水军正总管,武卫将军。

李俊后来生下一子,名为李登。李登的性格仁慈宽厚,他与好汉们的后裔互结婚姻,对这些叔叔伯伯们都非常恭敬。因此,在众好汉的扶持下,李俊在暹罗的基业又传承了几代人。一直到南宋灭亡时,李俊建立的暹罗国才灭亡。



以上便是《水浒后传》中,梁山残存好汉的最终结局。最起码在后传这本书中,李俊是与残存的兄弟一起在暹罗国共享富贵的。并没有不管他们。

至于其他版本的水浒衍生作品,由于我没有看过,这里不就不说了。

至于说为什么最后出海称王的是李俊,我觉得这和作者的感情有关。

水浒传里的一些段落,比如说武松徒手打死猛虎,就是施耐庵的表弟卞元亨身上发生过的故事。还比如说李俊在上梁山前,是个盐枭,而施耐庵曾经的主君张士诚,就是盐枭出身,在张士诚起兵反元时,施耐庵曾经追随张士诚造反,但是张士诚不顾施耐庵的劝阻,接受了元朝的招安,替元朝去打和方腊一样出身于摩尼教的红巾军,连在朱元璋手中做人质的弟弟张士德都不顾。摊上张士诚这么一个无情无义的主公,施耐庵后来索性也就便辞官归隐了。

之后张士诚被朱元璋击败,身死国灭。他的最终结局,以及他牺牲兄弟性命,换取功名利禄的故事,与水浒中宋江如出一辙。可以说水浒中的宋江,对应的现实人物,就是当时的张士诚。

而逍遥海外的盐枭李俊,对应的才是施耐庵理想中和记忆中那个十八条扁担起义,带着兄弟们杀贪官恶霸,掀翻江南半壁,覆灭元朝百万大军的张士诚。

两百多年后,南明政权被清朝消灭。也就是陈忱写完《水浒后传》后没多久,一个叫莫玖的年轻人为了反抗清朝的统治,逃到了越南,并在当地建立了河仙国。当年施耐庵和陈忱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居然让一个出身于广东雷州的小伙子给办成了。


只不过这个由南明后裔建立的海外政权,最终因为实力太弱,被越南吞并了。


Mer86


征方腊之后,102名梁山好汉(公孙胜、萧让、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乐和没有参与)只回来了36人。那66人,不是战死,就是病死,是以身殉国了。这回来的36人中,只有27人接受朝廷封赏,另外9人各有归宿。

这9人中,李逵带着童威和童猛,与之前结义的赤须龙费保等人会合。他们把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发,在海上开辟了自己的事业。后来,李俊成为暹罗(即今天的泰国)之主,童威和童猛等人也都令霸海滨。

又是做国王,又是霸海滨,看起来,他们十分快乐。

既然他们很快乐,而且李俊做了国王,不用再担心有奸臣或者其他问题,为何他没有邀请当初结义的梁山兄弟,一起去那边享福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李俊和昔日的梁山兄弟两方面看待。

其一,从梁山兄弟的角度来看

其实,书中没说李俊什么时候做暹罗国王,或许他成为国王时,宋江等人已死。假设李俊成为国王时,当初幸存的好汉都还在,他也来接这些好汉了,他们会跟李逵去吗?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会的。

宋江、卢俊义、朱仝、呼延灼等接受朝廷封赏,做了官的人,肯定不会去。他们既然肯接受朝廷封赏,就说明很重功名,再加上他们不反对皇帝,只反奸臣,可以想象他们不会跟李俊去。

燕青归隐,鲁智深坐化了,武松出家,戴宗也出家了,林冲中风,他们无欲无求了,也不会跟李俊去。吴用、花荣和李逵等人,对宋江忠心耿耿,他们也不会跟李俊走。

还有李应、杜兴、柴进和阮小二等人,不是回乡务农,就是做了富豪,他们日子也算不错,恐怕也不会跟李俊去。

试想一下,这些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反而跟着李俊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吗?即便他们能适应那里的气候、饮食、服饰等等,可别忘了,中国人是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怀的,我们是恋家的。不得万不得已,没人愿意背井离乡。

你看他们最后,李应杜兴回独龙岗,柴进回沧州,阮小二回石碣村,都是回到自己的家。所以说,李俊来接他们,他们大概率不会跟着李俊去。

说得极端一点,有些人即便死了,也想死在老家,而不想死在他国异乡。

其二,从李俊角度来看

李俊好不容易在国外闯到出一片天地,未必就会想到回来接大家。因为当初他离开宋江等人时,是“诈病”,还让童威童猛留下照顾他,但实际上他是带着童威童猛出海。这事儿,本身就有点不太地道,因为属于欺骗。

基于此,所以李俊没有回来。

当然,大家都是好兄弟,可能不会在意这事儿。就算宋江等人不介意,李俊又何必回来接他们呢?当初他们齐聚梁山,是迫于无奈,必须抱团取暖,但征方腊后,各自功成名就,已经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他们就是要追求不一样的人生了,为何还要像当初那样在一起?

再者说,就算李俊来把大家接走,接去暹罗,可谁信呢?皇帝会不会信?奸臣会不会说“梁山贼寇是要重新造反”会不会认为他们是“要在海外招兵买马,要侵占大宋江山”?

即便皇帝、奸臣不怀疑,李俊也不用非得回来接兄弟们去。这就好像让座一样,让了是情分,不让也没错。李俊不来接他们,也没啥问题,这很正常。

读书不用钻牛角尖。武侠小说里,张无忌、袁承志为何只带着美人远赴孤岛,而不接昔日的兄弟去享福?他们有这个能力啊。明星都很有钱,他们稍微拿出一点资助我,我也会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为何没有这么做?他们这么做也是好事啊!

问题是,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因为他有能力有钱吗?有钱有能力是人家的问题,跟其他人有毛关系。人家想不想做都可以,想怎么做也都可以,这是人家的自由,非要让人家做什么事,这属于道德绑架。


自说文史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位,在没有接受朝堂招安之前,他们声各地土匪中的大哥,但招安后朝堂将这些人当做战争的机器。

加上奸臣当道提议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去征讨方腊,方腊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最终将方腊剿灭,但也一百零八人只剩三十八人。

混江龙李俊看清了朝廷的丑恶的嘴脸,所以选择不回京城自己退隐山林,而回到朝廷的宋江李逵等人也全部遇难。

李俊是在暹罗国发家,当时宋朝的兵马在追杀潜逃的梁山好汉,被逼无奈的他只能联系之前的没有遇难的梁山好汉去其他地区发展,正好到了暹罗国。

当时暹罗地区群龙无首,由于李俊出色的水性,以及政治头脑。当上了暹罗的国王,也就是我们现如今说的泰国国王。

当时仍有不少梁山好汉在朝中当值,只不过官小势微朝堂早已忘了这些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征讨方腊的功勋,不久后国难发生,金军攻入了汴京劫走二圣。靖康之难爆发后,康王赵构带领大批的皇亲贵族去了南方,建立了南宋。

南宋的抗金刚开始屡战屡败,由于自己的海外还有一支军队也就是李俊的暹罗国,李俊刚开始并不像理南宋的急救书信。

不过这些幸存的梁山好汉都是忠义无双之士,说服李俊后开始向南宋朝拜,只不过现在的交流并非当初在梁山之上,现在可是一国与一国之间的交往,并非当初是朝堂与土匪,所以南宋的态度好了很多。

在《水浒后传》中提到李俊将很多当初梁山上的好友接过去,不过在《水浒传》中只是将这件事情一笔带过,只是说将公孙胜、燕青、柴进等人接到暹罗国去担任各种重要的职位。所以直接导致了剩下的梁山遗部的紧密跟随,导致暹罗国的发展很是迅速。

不过在统治暹罗之前李俊也是费了一番心思,为何李俊能成为暹罗国王呢?

隐忍

以李俊的才能在梁山的地位算不上太高,不过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曾经担任水师头领。不过此人不论受到什么样的侮辱都能够忍住,所以也就是让其成为国王的潜质,他能够混好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

人各有志

李俊是有大志向的,宋江的志向很小只需要结交江湖上的朋友,加上在朝中有一点官职就可以了,他如若不是被逼上梁山,还是会一直享受自己在朝中做官的生活的,这也是很多人都想要的生活。

而阮小七想要的生活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能够给其一条船一张网,就能在湖面上玩一天,不为捕鱼就为能够玩耍,这样人的志向太好实现了,只不过遇上了坑人的晁盖带领他去截取生辰纲,导致这样的生活也只能成为泡影。

李俊的志向从小到大就是想要做皇帝,虽然不显示,但这就是他的理想,显然这个理想在暹罗实现了。

李俊的境遇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有顺风的时候也有逆风的时候,逆风期不知道怎么调节的话很可能导致自己跌落谷底再也爬不起来。

他是有将想去暹罗的兄弟全部接了过去,只不过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提及,而是在《水浒后传》中有说道。


大国布衣


混江龙李俊是在《水浒后传》第八回,活阎罗沅小七惹祸开始,逐渐把梁山108将,剩余的36人逐渐收拢。然后去了暹罗国,暹罗国共有23个岛屿组成。经过打打杀杀之后,成为暹罗国国王。

在那之前,以宋江为首的108将,及十万之众喽兵,接受朝廷诏诏安后,被朝廷派往西北征讨王庆,后又被征讨田虎,都大获全胜,班师回朝。这期间108将有伤无死。再后被派往江南,征讨方腊,方腊灭亡后,108人战死70左右人,剩下30多人有封官的,有告老还家的,还有干老本行的,但是大多都受到排挤。呼保义及时雨宋江等人,被朝廷用鸩酒毒死后,除李俊36人外,几乎就没有几人了。

除混江龙李俊,带到暹罗国的36人外,剩下几个人散落各地。到混江龙李俊当上国王后,已经无法联系,也不知生死。

所以就不存在,把剩余的几个兄弟接到暹罗国享福去。

你以为是现在那!用电话或在微信上说一声,过来吧!大家一起享享清福吧!坐上高铁一两天就到了,或者坐飞机,几个小时就见面了!








东北老胡1954


李俊海外称王这件事在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浒传》中只是在临近结尾时一笔带过,说李俊在征方腊结束后,对宋江称病,没随着大军回朝接受册封。而是带着童威,童猛兄弟和不久前刚刚在太湖结义的费保、倪云、卜青、狄成四位兄弟汇合,远赴化外之国暹罗,最后称王,而具体过程并没有详细的描述。

而在清代陈忱所作的《水浒后传》中,则是说包括李俊在内的不愿接受册封的一些梁山老弟兄解甲归田后,不同程度地受到北宋官府一系列压迫,欺凌,不得不再次揭竿而起,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对北宋朝廷彻底失望,然后一同远赴海外暹罗,拥立李俊为王的过程。其中有很多梁山旧人和李俊一起去了海外,如燕青、乐和、杨林、孙立等。即使原来接受册封,为朝廷命官的呼延灼,李应最后也与其会合,也就是说这些老弟兄都跟着李俊在海外拥有了香车美女,享了清福了。

其实即使按照施公《水浒传》最后的结尾推理,得出李俊海外称王后,并没有接原来梁山的老弟兄接过去享福的结论,这种行为也无可厚非。

一、时间会稀释一切。

李俊海外称王肯定也是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不可能他刚刚偷渡到了暹罗,岛上的土著居民就夹道欢迎,哭着喊着让他做国王,统治他们,这不符合逻辑。既然要奋斗,就需要时间,在这期间,原来梁山的弟兄也可能经受死走逃亡,所剩无几了,而等李俊称王后,即使有幸存者,可能也失去了联系。

二、故土难离。

即使北宋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大多数人们被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其实远不是这种情形)但总归这是养育自己的那方水土,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哪怕整天过得很窘迫,也不想永远的离开这儿,“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人各有志。

彼之蜜糖,吾之毒药。你李俊觉得做了海外天子霸气侧漏高大上,而阮小七就觉得在梁山泊打鱼快乐逍遥,燕青携李师师之手游览名山大川便心旷神怡,更别说早早归隐山林的公孙一清先生每天只要沉浸在炼丹之中便觉得妙不可言了。即使李俊派人来请,尔等还直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呢!


“混江龙”李俊也是人中龙凤,只不过在宋江手底下一直隐忍不发,而一旦让他有了用武之地,称王称霸也绝非偶然,而他发迹后对于老弟兄的态度,想来肯定要比宋公明好得多。


田获三狐


李俊当泰国国王,出自《水浒传》,说是梁山兄弟征讨方腊的途中,李俊巧遇赤须龙费保等四人助战。战役结束后,宋江想请费保等加入梁山军,但费保等人不愿意当官,反过来还劝李俊尽早急流勇退:

费保对李俊道:“……去破辽国时,不曾损折了一个兄弟。今番收方腊,眼见 挫动锐气,天数不久。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后, 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 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 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李俊听罢,倒地便拜,说道:“仁兄, 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只是方腊未曾剿得,宋公明恩义难抛,行 此一步未得。……待收伏方腊之后,李俊引两个兄弟,迳来相投,万望带挈。是必贤 弟们先准备下这条门路。若负今日之言,天实厌之,非为男子也!”

等到把方腊讨平之后,梁山兄弟已经死去了十分之七。李俊也就如约带着童威、童猛,前去寻找费保等四人出海隐居:

且说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 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这是李俊的后话。

暹罗国,也就是今天的泰国。

那么,李俊既然当了泰国的国王,为什么不把残余的兄弟找去享福呢?

首先,李俊当泰国国王的时候,很可能剩下的兄弟已经剩不得几个了。

李俊他们造船从江南出海,要一路辗转到泰国,航程是很长的。更别说他们原本并没有定下去泰国的计划,属于走一路看一路。因此到底李俊多少日子才当上国王,原书并没有说。很可能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甚至七八年都有可能。原著也只说“后来”,没讲后来多久。

那么宋江和卢俊义被害死是什么时候呢?按照水浒传,半年左右,卢俊义、宋江、李逵、吴用、花荣就先后死了。这时候,李俊他们可能根本还没到泰国,茫茫大海上也没处通个消息,自然来不及接兄弟们降服。

那么,等到李俊在暹罗为王后,梁山兄弟并未全部死绝,为何李俊不把剩下的叫过去呢?这里又有个原因,就是人各有志。李俊在暹罗国的生活,兄弟们未必觉得是享福。

梁山上的好汉们,大致按照对待招安的态度有两类,一类是愿意在体制内混的,一类是不愿意的。当然也有些人属于无所谓,还有些虽然不愿意,但为了兄弟义气也能勉强接受,比如李逵为了宋江,就勉强自己当官。

宋江等人遇害后,再加上之前鲁智深、戴宗去世,梁山还活着的除了李俊等,只剩下20个左右,他们当时的状态是这样的:

武松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公孙胜和樊瑞闯荡江湖

燕青、阮小七各自闯荡江湖

柴进、李应、杜兴辞官回家为民。

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萧让、乐和凭本事在权贵府中享受荣华富贵。

朱武、黄信、孙立、凌振、裴宣、蒋敬、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授武奕郎,诸路都统领,顾大嫂封授东源县君。

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

宋清辞官为农,皇帝赐钱十万贯、田三千亩,以赡其家。后来宋清生一子宋安平,科举当官。

显然,从这些人的状态可以看出,不愿意当官的人,基本上要么出家,要么闯荡江湖,要么辞官为民。留在体制内的,大都是些如鱼得水的人,有的本来就是体制内出身,有的性情比较擅长做官,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不如意。

对于李俊而言,在暹罗贵为国王,对他这个本来无心当官的,自然是快活得很。但对于这些已经混入体制内的同伴而言,离开天朝大国的官场,去一个蛮夷之地当将军宰相,未必就能称心如意。何况中国人讲究故土难离,万里遥遥背井离乡,对多数人是难以忍耐的。因此就算那些辞官在家的人,李俊去邀请他们,他们也未必愿意走。

至于那些在江湖上的闲云野鹤,李俊就算想邀请他们,也得能找到啊。

再则还有一点,李俊后来已经做了暹罗国王,若是再派人回国来寻找这些昔日山寨的伙伴,弄不好被大宋朝廷猜忌,这些昔日的草寇又要勾结外邦作乱,那可就反而害人了。

因此,人各有志,李俊也只能保证自己和童威童猛心意相通。至于其余的兄弟,确实再也回不到昔日山寨的团聚了。


巴山夜雨涮锅


梁山好汉李俊当上泰国君主,为何不把剩余的好汉接去享受呢?

坊间常说梁山108将被宋朝廷招安后,一个都没有落得好下场,但其实在原著小说中有人下的场是非常给力的,甚至比上梁山当好汉还要幸福。这个人就是李俊,他在后来离开宋朝去到泰国,并且还成功当上了泰国的国王,可谓是找到了人生另一个巅峰。那么李俊成了泰国君王后,为何不把剩余的梁山兄弟给接过去共享荣华富贵呢?

然而李俊在梁山众好汉中,属于水军首领排名第一,人送外号混江龙。当年梁山众好汉投靠朝廷后,奉命举兵向南方征伐,在与方腊战争中,共折损掉70余名梁山好汉,最终战后仅剩下38人,据说八个水军首领就战死4个,李俊作为水军总领,他最终识破朝廷“借刀杀人”之计,明面上给梁山好汉封不了少武职到处征伐,暗地里却要好汉们以少敌多,让众多梁山好汉逐渐被敌人斩杀。

此战吃了大亏后,李俊在领兵返回宋朝国都路上,就启动了他的叛变计划,他先是假装患病中风,一时起不来,跟不上大部队的 步伐让大家先走,接着把两个徒儿童猛跟童威留下来跟随逐渐。这是宋江因兄弟多以战死,悲痛不已,所以放任李俊拖慢脚步,导致他带着徒弟脱离了梁山军队。

后来宋江带着兄弟回到宋朝廷,皇帝见他们都死伤大半,便按照规定先赏赐一番,不久后高俅跟蔡京就谋划的残害梁山好汉的计划,一下子就将下无需有之罪斩掉了数个梁山残将。这边的李俊得知消息后,很快就看清楚宋朝的真面目,深知跟着他们混是没有好下场的,于是就带着两徒儿逃到了深山老林,过起了隐居生活。

不久,李俊就跟费保兄弟们一起坐船去到了暹罗(泰国)谋生,并且仗着自己的人马与优势快速发展,从经济跟人马上一路飙升,最终坐上了暹罗国的君主。由于这属于个人外传故事,作者只是在小说中简单介绍一下而已,至于李俊当上泰国王后有没有派人回大宋找剩余的梁山弟兄过来享福,这一点没有提及。

但是在《水浒后传》里,就说到李俊到弟兄们一起到暹罗享受荣华富贵,这本小说是清朝作家陈忱著作,其小说主角是李俊跟阮小七,主要内容就是讲述被高俅陷害下幸活的梁山好汉,他们再一次对抗宋朝廷,最后又一齐流亡到暹罗国发展的好汉故事。

根据《水浒后传》描述,当时阮小七带人大闹登州城之后,就伙同一众梁山残员再次结盟上登云山立寨,接着梁山旧部再次公开叛逆朝廷,可惜最终失败,这时李俊就找到了阮小七一伙好兄弟,经过商议后,有一半的兄弟决定跟李俊一同坐船出海另寻一片新天地创皇图霸业,剩下的继续留守山寨过他们以前的好汉生活。

不久后,金兵来犯南宋,且势如破竹,很快就杀到了梁山好汉的地盘,众好汉敌不过强大的金兵,于是冒死突破围困纷纷坐船出海去投靠李俊跟阮小七等人。然而在留守好汉们到来的时间里,李俊等人早已经攻占了暹罗的部分岛屿,并且他被众弟兄选为征东大将军,之后暹罗的兵马经常来骚扰李俊一伙,想夺回岛屿,但屡次失败。

由于金兵南侵,使得李俊军队可以合并赶来的梁山兄弟,后来暹罗国发生内乱君主被杀死,李俊就假借为君主报仇的名义,率领兄弟们攻占了暹罗都城,接着自立为王,而跟随他的梁山兄弟们也从此平步青云过起了奢侈生活。


猫眼观史


梁山好汉中真正的王者李俊:给别人打江山不如自己做皇帝

谁才是带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最佳人选?在先后成为梁山头领的白衣秀士王伦、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以及差一点就能成为梁山头领的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俊义之外,还有一个人,比他们都适合成为梁山头领。

这个人就是名气不是很大的混江龙李俊,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他在后来,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王。这个国家,在古代被称为“暹罗国”,在今天被称为泰国。能够自己当皇帝的人,当一群造反派头子绰绰有余。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如果李俊成为梁山首领,他也许能够像方腊那样,直接成立一个农民政权,直接和腐败的宋王朝相抗衡。

可惜在义气为先,拉帮结派,鱼龙混杂的梁山,李俊最多只能混一个水军头领的位置,正如他的绰号——混江龙李俊,他是混迹在江湖之中的一条真龙。

一、三救宋江,直接进入梁山核心管理层

李俊原本只是浔阳江中打渔和贩卖食盐的一个艄公,何德何能?在上梁山后,一举跃居梁山好汉排名第二十六位?在水军头领中他的排名是最靠前的那一个。

李俊凭什么压过张横和张顺,以及阮家三兄弟?不是因为他武艺高强,也不是因为他名声最大,而是因为他曾经“三次救过宋江”。

第一次,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刺配江州,经过揭阳岭,在催命判官李立开的黑店里被一碗蒙汗药麻翻了,正要开膛破肚,李俊及时赶到,救了宋江。宋江当即和李俊结为兄弟,并且去他家小住了几天。一下子和江湖上名声响当当的及时雨攀上兄弟,李俊的社交手腕不一般。

第二次,宋江在揭阳岭得罪了揭阳岭一霸的穆家兄弟,被他们追着赶到了浔阳江,情急之下上了揭阳岭另外一霸船火儿张横的黑船,正要被张横弄下水去淹死,李俊及时赶到,救了宋江。李俊说服几方势力,大家化敌为友,还把其他人介绍给了宋江,为后来宋江上梁山拉了不少人头,这个大忙,宋江记在心里。

第三次,宋江在江州题反诗,被黄文炳那厮告发,宋江被押解入死牢,就等着砍头了。李俊听到消息,马上组织揭阳岭的好汉们前往劫法场,最后与梁山人马汇合,一起救了宋江,还与张顺一起捉到了宋江的对头黄文炳,大家同上梁山。

此时,三救宋江的李俊已经成了宋江铁打的心腹了。

二、看准时机,直接坐了梁山水军的第一把交椅

如果梁山是以水军为主,而不是以马步军为主,李俊的排名,还得往前再靠一靠。梁山水军主要分为三个派系,一派以张横张顺兄弟为主,一派以阮家三兄弟为主,另一派,就是李俊和手下的童威和童猛兄弟。

李俊和阮小二把手梁山东南水军大寨,但是李俊,是实际的水军头领。在宋王朝军队多次围剿梁山的过程中,水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俅三次带领军队攻打梁山,没有一次接近梁山本土,李俊指挥下的水军功不可没。

后来,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在追随宋江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李俊指挥下的水军,同样立下了不少功劳。而李俊自己,则在征讨方腊的战争中,使用诈降计策,深入敌营,作为内应,在城里放火,最终协助宋江攻破了方腊的城池。

梁山水军在李俊的率领下,和宋江卢俊义率领的马步军兵分两路,势如破竹,一路收复了江阴、太仓等地,由此可见,李俊不仅具有领导力,而且还很会打仗。

发现自己既有领导力又会打仗的李俊,不想给别人打江山了,而是想自己当皇帝。

三、暗中密谋,诈病和梁山势力分道扬镳

李俊在攻打方腊的过程中,还拉起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梁山水军名义上虽然归李俊统领和指挥,但是对于另外两派势力,张顺张横兄弟,以及阮家三兄弟,李俊知道自己是很难完全指挥的,所以他需要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弟兄。

李俊和与童威、童猛到太湖侦察,在榆柳庄与费保、倪云、卜青、狄成四人结义,这四个人,并没有加入梁山的队伍,而是属于李俊的队伍。

征讨方腊得胜回朝,李俊已经和自己的六个兄弟约好了一个秘密的计划——到海外去打江山。

平定江南后,宋江带领的大军带了京城附近,朝廷传出命令,不让宋江的军队进城驻扎,而是在郊外修整。李俊很生气,其他梁山好汉很生气,别人生气就是骂两句娘,比如李逵,李俊不一样,他要干一票大的,直接拉上吴用逼迫宋江造反攻打京城。

可惜吴用没有这个胆量和气魄,梁山好汉建立一个全新政权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

眼看着征讨方腊后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但是宋江以及卢俊义等一帮掌权派,一心还是要做“报效朝廷,封妻荫子”的美梦,李俊很失落也很失望。

大军走到了江苏,李俊诈称中风,留下了童威和童猛兄弟,就这么和梁山大军分道扬镳了。

四、潜龙入海,自己打江山,自己做皇帝

宋江不敢自己当皇帝,但是李俊自己敢。宋江和他手下的弟兄,始终没有突破那么一点“忠君报国”的格局。

撑船的艄公——李俊突破了。为什么要替宋王朝当炮灰?为什么不能自己当皇帝?

李俊是个实干家,他以自己的领导力和指挥能力,带领手下的六个兄弟——童威、童猛、费保、倪云、卜青、狄成,造船,出海。

既然在宋朝本土干不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们可以到海外去闯一番天地。

在梁山兄弟要么归隐山林,要么在朝廷忍辱负重的情况下,李俊早就开始另谋出路。他是梁山上唯一一个有眼光,有谋略的人。

潜龙入海,一去不回。我们所知道的故事结局,就是混江龙李俊,最终混成了暹罗国的国王,不知比在梁山上时要显赫多少倍,而跟他去的六个兄弟,全部是开国功臣。

最后,为什么李俊在当皇帝后不接那些兄弟们到他的国家去养老送终?

第一,他没有这个义务,那些人跟了宋江,只是宋江的兄弟。李俊真正的兄弟,他带走了,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第二,不合适。他是一个国王,和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的国王。那些曾经排名在他之上的梁山兄弟,去了他的国家,只能低他一等,做臣子,难不成他还能让位吗?

第三,留下来做官,是那些梁山兄弟的选择;离开去打江山,是李俊等人的选择。他没有必要为别人错误的选择背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