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瑤祖足跡,遊美麗鄉村——中華古瑤第一村

通城藥姑山因明代李時珍在此採藥時留下“藥姑山上百草全,只差甘草與黃連”錦句,而有“江南天然藥庫”之美譽。優質的環境,充沛的氧氣,吸引了千年前的瑤族前輩在此定居。

通城縣內衝村內建有一座中華古瑤第一村風景區。中華古瑤第一村風景區是融古瑤文化、楚漢文化、中醫藥文化、紅色文化、自然風光、生態休閒、民俗風情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中國古瑤文化傳承展示基地、中國傳統村落、湖北省生態保護區、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省瑤文化之鄉、湖北省拍打舞藝術之鄉。

整石壘起來的門樓,

裝飾著瑤族獨特的傳統民族樂器,

“牛角”和“銅鼓”,

這裡就是“中華古瑤第一村”。

通城藥姑山有眾多瑤族遺蹟,

規模龐大,內涵豐富。

有大量考古證據表明,

這裡是瑤族先民的祖居地,

是全球300萬瑤胞的精神家園。

中華古瑤第一村風景區自古為瑤漢雜居之中心,

如果說不同民族的語言大相徑庭,

那麼不同民族的舞蹈一定大同小異。

瑤族大量的歷史、民俗文化,

與當地漢民族文化交織在一起,

產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漢瑤文化。

元末明初,瑤胞舉族南遷後,起源久遠,

融冶了瑤漢文化元素的《通城拍打舞》,

至今還由這裡的漢民族後裔以原生態的風貌傳承著。

拍打舞 以男人拍打胸脯、女人拍打手臂為主導動作,

再加以擴展變化,拍手、拍肩、拍背,

甚至拍臉、膝、臂等,

有的躺著拍、坐著拍、跪著拍、

站著拍、舞著拍,拍打貫穿始終。

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景區內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

藥姑瑤池

又名東沖水庫,

現貌於1965年建成,1971年擴建。

古時候為低窪溼地,中有一港三壇,

港邊有金光寺一座和龍泉一口,

是古瑤族先民進入瑤寨的門戶。

山外是漢人的田地,山內是瑤人的地盤,

現在進來的這條大路以前是半山腰上,

一條走進兩戶瑤民家的不起眼的小山徑,

大壩處的界碑便是當時瑤人與漢人,

秘密交換鹽、鐵、茶、藥的聯絡點。

李將軍廟是古瑤族先民們為了紀念李靖將軍而建的。

李將軍廟始建唐代(公元650年前後),

距今近1400年,2013年重建。

李靖是隋末唐初文武雙全的著名軍事家,

長於謀略,善於用兵,

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

出現在《封神演義》中哪吒的父親,

陳塘關總兵李靖,後成為託塔李天王,

他的原型就是李靖將軍。

在歷史中,李靖平定外敵,

唯獨平瑤過程中,採取了安撫措施。

因此瑤人對其極為尊敬,在此修建李將軍廟。

金龍寺前藥姑瑤池中一島嶼,

狀如金龜,名為仙龜過海

相傳,金龜會現身,

預示著瑤民這一年會五穀豐登。

島上屹立著一座內秀亭,

“東銜藥姑之偉岸,西望瑤池之波瀾”,

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相傳,明洪武24年朱元璋命各縣分裡(110戶為1裡),

編造以戶為主,詳列丁口。

共計120餘戶,編為東源裡,

分別居住在老大羊、陳夫衝、金雞坑、

胡家祠堂、大乙屋、朗坪等地。

因當時往來交通不便,

胡姓里長號令修一座青石橋,

戶平捐一兩白銀,

修了一座長30餘米,寬3尺石橋,

後因水患倒塌,

現在看到的古橋遺址就是明洪武年間留下來的,

歷經幾百年光景和無數次山洪仍然屹立不倒。

多年前瑤民在此生活生產中形成的一條山區古街,

原來有600米長,沿溪而建,

當時有雜貨店、肉鋪、土紙店、

草鞋店、當鋪等15家店鋪,

是(赤壁)羊樓洞通臨湘龍窖源的一條必由之路。

當時山民們的茶葉、藥材、杉木、楠竹,山貨等,

大都從八里埂過朗坪古茶莊,

上馬頸,直達羊樓洞銷售,

因此有“七里平路八里嶺,一十五里到馬頸”之說。

漫步景區之內,

每遊覽一處景點,都會踏上游人步道,

這條步道全場2200米,寬1.2米,

由木板鋪成,渾然天成,

聽著腳下木板沉悶的聲響,吹著微風,

內心儼然一片輕鬆。

遊人步道旁的蘆葦搖曳身姿,

水中魚兒在碧波中起起伏伏,

為步道景觀增色不少。

有山有水,怎能少的了溼地公園呢,

景區內的溼地公園佔地面積1.5公頃,

前有瑤池、廟宇,後有瑤寨古街;

左邊步行木道,綠樹依依;

右邊旅遊公道,繁花似錦;

仰臉向上,獼猴桃伸手可摘,

低頭細看,

睡蓮、蘆葦、燕麥、金魚等動植物目不暇接。

問津亭位於溼地遊園核心區域,

前有水車緩緩轉動,

後有蓮荷亭亭而立,

遠可觀藥姑山重巒疊嶂,

近可賞游魚水中嬉戲。

讓您在這中古瑤風情中,盡情享受這美好風光。

現代農業體驗區的面積有20多公頃,

它集生態、環保、觀光、體驗於一體。

園內花卉爭豔,果實累累,蔬菜成片,清香四溢。

萌萌噠的多肉、色彩豔麗的非洲菊、

香氣四溢的百合等等,

讓您置身於一片花海中,充滿了春天的芬芳。

至此,你可以任意採摘,

可以盡情享受美麗鄉村的人文魅力和農家風情。

景區內又一標誌性建築就是瑤望千年廣場上的銅鼓

又叫芒鑼,卷邊。

銅鼓中央有一拳頭大小的凸點,

是瑤民集會、戰爭、大型節日祭祀、慶典的響器,

素有“銅鼓一響,全部到場”之說,

常與牛角號配合使用。

動用銅鼓,只能在三種情況下使用:

一是老人逝世,敲擊銅鼓祭天神,

祈求老人進天堂與祖宗相會;

二是傳統節假日,

如每年自農曆十月十六日盤王節,敲擊慶祝載歌載舞;

三是貴客到來敲鼓相迎。

景區入口處的“銅鼓”和“牛角號”就象徵著,

我們熱情敲鼓相迎您!

如果你想了解古瑤文化,

就來古瑤文化陳列館遨遊。

古瑤文化陳列館是在原古瑤遺址上改造而成的。

房屋面積1800平米,設展廳21間,

收藏大小文物1700多件,展出186件,

有瑤鄉發源、盤祖傳說、瑤民變遷、

盤王塑像、犬首圖案神臺、瑤族圖騰,

以及古瑤村的史實、縣誌、府志、族譜等歷史證據,

和千家峒古遺址的壘石文化地名圖案、

古瑤民的生活用品、捕獵器具等。

讓你們重新認識這個神秘的民族。

景區地址:咸寧市通城縣內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