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驾崩百年后,为何其灵柩西迁青海塔尔寺?又因何要回迁?

用户65253263


一九三九年四五月间,一部分蒙古人,充当日本人的走狗,火同日本人,将成吉思汗的亡灵要迁到东北去,以沙王为代表的蒙古人,向国民党政府申请,将成吉思汗亡灵迁到大西北保护起来,国民党政府答应了沙王的申请。于一九三九年五月间路经延安,党中央一万多人搞了欢迎意式,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还献了花圈。

六月四日路经定西,在新隆出四年,后又迁至青海塔儿寺十一年。

一九五四年,蒙古人民向中央政府申请,想将成吉思汗的亡灵迁回内蒙古,中央政府答应了蒙古人民的请求,并拨八十二万人民币来建设墓地,就是现在的地方,我知道的就这些,有不对的地方请指证,谢谢!


马贵堂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但只识弯弓射大雕,还是蒙古帝国的开创者。大约是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军队是所向披靡的。他生前是那么的风光而又光彩夺目,但是在其死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安宁。在其驾崩百年后,他的灵柩西迁到了青海塔尔寺,后来又回到了它的故地。为何呢?原因当然是迫不得已的。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这个地方还是成吉思汗生前亲自看中的。大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曾经带领着他的军队打过不少战争。有一次西征,正好路过此地,他觉得此地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在此定于自己的埋骨之地。关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死因。他的死并不是在战场上英勇牺牲,反而是个意外,他是坠马而死,他的下人和家人尊重他的遗愿,将其遗体运到鄂尔多斯市埋葬。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日本是十分可恶的。它觊觎中国浩瀚的领土和应有尽有的自然资源。作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里面的宝藏当然是不少的,自然日本人当然会打上它的主意。终于日本侵占了内蒙古包头地区,可以说是距离成吉思汗的陵墓距离非常近了。在当时,成吉思汗的陵墓可以说是危在旦夕,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的话,它被糟蹋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毫无疑问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精神象征。所以日本打算把成吉思汗的灵柩给迁到东北地区,因为当时的东北被日本人所占据,并建立了伪满洲国。若是灵柩落到日本人的手里,对蒙古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1939年的时候,蒙古的沙王来到国民政府找到蒋介石,并且提出了想要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迁到青海省处,蒋介石当即同意。作为蒙古人心中的民族英雄,百姓当然不想惊扰到成吉思汗的亡灵,可是没办法,为了不让它受日本人的糟蹋,西迁之行不可避免。

可是后来为什么又要回迁呢?因为成吉思汗对于蒙古人来说意义非凡,当初蒙古人的民众在送其西迁的时,也是迫于无奈的。1953年,日本人早已被赶出中国,成吉思汗自然该回家了。成吉思汗在内蒙古叱咤风云了一生,他本人自然也是想要回到故土的。内蒙古的民众视他为信仰,当然也是希望他回到内蒙古的。所以无论是从他本人还是当地人民来说,再次回迁都是必要的,所以蒙古人便重新向政府提出申请,政府拨款80多万人民币,为成吉思汗重新修建墓地,成吉思汗就此落叶归根。


历史课课代表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新街镇的成吉思汗陵,1219年和1226年,成吉思汗两次西征。当他率部路过此地时,把这里选作自己的葬身之地。1227年8月,成吉思汗出猎坠马而死,其遗体被运到这里安葬。从此,这里便被叫做“伊金霍洛”,意为“主人的陵园”。


占地面积约5.5万多平方米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蒙古包式建筑宫殿。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令多少人折服,并以次来评价成吉思汗,他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大汗,成为一种精神的化身,是蒙古人民心目中的神,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人心中最崇高神圣的地方。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占内蒙古部包头之后,准备盗窃成吉思汗灵柩,试图打着成吉思汗的旗号,要挟蒙古族同胞,成吉思汗灵柩的安全受到威胁,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此号令内蒙古人民归附他们,日本人在绥远成立的伪政权,并且提出把成吉思汗陵搬迁到日占区。因而有了“成吉思汗灵柩西迁”之举。 1938年,蒙古王公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1939年初,沙王赴重庆述职期间,向国民政府建议将成吉思汗灵柩迁至青海省西北部柯尔洛果贝子旗,蒋介石当即同意,并且委任沙王和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等为起灵致祭官,沙王为主祭官,奉移经费从国库拨发。 在返回伊盟的途中,沙王又去了延安。沙王向毛主席汇报了伊盟的形势和迁陵的事宜,毛主席十分赞同他的西迁计划。

1939年5月底,国民政府委派的移陵人员及护陵军人陆续到达伊金霍洛旗。1939年6月10日太阳未出之时,达尔扈特人和附近各旗的蒙古族民众云集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的灵柩是在蒙古族民众的泪海中,离开伊金霍洛旗圣地的。

1939年6月21日上午,当移陵队伍到达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以东5公里处的十里铺搭设灵堂,举行祭奠。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柯庆施、滕代远、王若飞、高自立等将灵柩迎入精心布置的灵堂,毛泽东同志向成吉思汗灵柩敬献了花圈。此后,有关部门又在延安修建了成吉思汗纪念堂,毛主席亲笔题写“成吉思汗纪念堂”7个大字。



移陵队伍于同年7月1日抵达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东山大佛殿,榆中县成立成吉思汗灵柩办事处,留在那里守灵的达尔扈特人分住于上下5座庙里,主持日常祭奠事务。

1949年,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下令将成吉思汗灵柩移往青海省塔尔寺,这里是成吉思汗灵西迁的最后一站。


195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广大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呈上恳请将成吉思汗陵迁回伊金霍洛旗的报告。周恩来总理当即就批准了这份报告,并拨付80万元专款以新建成吉思汗陵寝。

1954年3月15日,一列西行的火车缓缓驶出了呼和浩特站。伊克昭盟盟长鄂其尔呼亚克图(此时,沙克都尔扎布已去世)、达尔扈特乡乡长宝锁儿、呼伦贝尔盟甘珠尔庙嘎拉僧活佛等29人组成的内蒙古自治区迎请成吉思汗灵榇代表团就奔这趟车上。他们西去西宁,迎回草原的儿子、蒙民日夜思念的大汗灵榇。3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迎请成吉思汗灵榇代表团全体成员,会同青海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周仁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主席高宝扎布、政协副主席达木林等领导,以及西宁市数万群众,在塔尔市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成吉思汗灵榇北迁请灵大典。大典结束后,成吉思汉灵榇、忽兰哈敦灵榇、苏鲁定等,一并请入卡车,驶出了塔尔特,驶出了西宁,在兰州改乘火车,踏上了魂归故里征途。4月3日,成吉思汗灵榇、忽兰哈敦灵榇、苏鲁定,随行的达尔扈特和迎请成吉思汗灵榇代表团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1954年4月7日,成吉思汗灵柩被安放在1939年西迁时的陵地里。4月23日,成陵回迁之后首次大祭在伊金霍洛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任主祭人。随后,乌兰夫向成吉思汗陵敬献了哈达和奶酒,点燃了象征光明的酥油灯,又献上9只全羊。

陵内有成吉思汗生平功业绘画及其坐像、遗物,并陈列有元代文物,1982年3月份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