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格尔坚持每天掰手指50年,最终他拿了“诺贝尔奖”,怎么做到的?

长久以来,人们对自己的身体都没有足够的了解,直到进入科技时代,才渐渐认识到各个器官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在大脑的影响下变得有序。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认知也在一点点更新。

我们常常认为,掰手指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尤其是在逞威风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自己的气势。然而从小到大,长辈们总是提醒我们,掰手指会得关节炎,这也让掰手指变得十分“玄妙”。

实际上,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对这种说法感到怀疑,科学家们小时候也有类似的想法,一位名为昂格尔的医生就因此得到了“搞笑诺贝尔奖”。

据说在昂格尔小时候,他曾经和妈妈打赌,时常掰手指并不会出现什么关节炎,于是每天坚持掰两次手指。直到五十年过去了,他自己建立了对比实验,这个问题才终于得到准确的答案。

昂格尔发现,无论是拍X光片还是从表面来看,掰手指与不掰手指的两个手都没有太大的差距。实验的结果虽然听起来有些无聊,但是如果仔细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其实还是很有趣的。人们十分好奇,既然掰手指与关节炎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什么还是会咔咔作响呢?

根据相关研究,人体的每一个关节处都会有关节腔,里面充满了滑液,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活动关节,起到润滑以及缓冲的作用。

当人们活动关节时,滑液中会进入一定的气体,这是伴随着人们的运动而进入滑液中的空气,掰手指时,指关节中的滑液同样是这种状态。只不过人们掰手指的动作十分迅速,所以滑液中的气泡破裂,因此产生了清脆的响声。

人们如果试图再一次掰响手指就很难做到了,这其实是因为关节滑液中很难迅速产生气泡,也就无法出现响声了。

科学家们还发现,人们对类似的响声十分感兴趣的原因其实与我们的解压习惯有关,就好比挤压泡沫板的声音能够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总之,相关研究看似毫不起眼,却蕴含了人体的奥秘。



文章转自:科学宇宙探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