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百姓事】奎张村的这家人...

拯 救

兴致正高,却无意看到朋友圈发条“水滴筹”,出于本能点开看了看,这一看让我的心紧张起来,原来是村上的绒平病了,病得不轻,已瘫痪在床,急需手术费,可那里有钱呀,看着蜷缩在病床上更加瘦小的绒平,心里真不是滋味。

回忆起小时候,我们两家住的不是很远,中间隔一个巷道,绒平比我高两个年级,那时,我们去乡镇中学上学,如果走大路就得几十里,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翻沟上学,沟里的路很难走,下坡过河上坡,上了坡还要经过一个村子走二里路才到学校,我们时常一块上学。绒平没有妈,弟兄三人再加老父亲,每到周天,绒平很早一拐一拐的来到我家等我一起上学,我们要带够一周的馍和咸菜,娘为我把咸菜切好还要用油泼一下,有时也给绒平切上一瓶子,娘常说:“没妈的娃可怜,馍瓷硬瓷硬的-----”。绒平习惯了,咧嘴一笑,说有学上已经很奢侈了。

绒平年龄比我大,很会照顾人,虽然腿脚不方便,但走得挺快,我们那时穷快乐,有时上坡走不动了,柱根棍子,就学绒平走路,屁股一扭腰一斜一高一低歪歪扭扭,绒平也不生气,张着大嘴只是笑,也许他早已习惯了这样,也许这是他唯一感到快乐的方式,和村里的一群伙伴相伴上学已很满足。绒平很朴实,乐于助人,每次去学校,他都帮着我要么背馍要么提咸菜瓶子。一次,我们一起去上学,沟里的小路两旁都是茂密的杂草,我紧跟在绒平身后,看着绒平满头大汗,一拐一扭的使劲走着,还想恶做剧糊弄他一下,结果草丛中爬出来一条蛇,吓得我连哭带蹦扭头就跑,馍袋子扔了,咸菜瓶子也摔碎了,一个劲嘶喊着疯狂跑下坡。绒平也吓得打了个寒颤,惊恐的问“在哪在哪”,蛇爬走了,我待在沟底啜泣着不敢再挪半步。绒平在半坡焦急地喊着“小贤,没事,我等你”“我不敢,你下来”。绒平无奈的一拐一拐的下来了,把洒落的馍拾起来,拍了拍上面的土放在袋子里,看见撒了一地的咸菜,小声说:“这周看你吃啥菜”。

已经吓呆的我已顾不上吃啥喝啥,绒平拉着我的手,一拐一拐的走着,我似乎也变成一拐一拐的,紧紧的跟着,顿时觉得这个大哥很温暖,很会保护人。从此以后,绒平和我在走沟里,他都走在前面,手里拿一根长棍子在两旁扒拉着,直到安全没有任何异物暗示我紧跟着走,肩上背的馍袋子随着两边摇晃,样子滑稽极了,可是这却是最快乐的,有时走累了,我们坐在小河边歇着,歇够了还会和村里的其他同伴去摘酸枣,吃过瘾了才慢慢上坡回家,贫穷并没有限制住我们的快乐,我们坐在这边坡上等那边坡上下来的同伴,有时还会藏在仡佬里吓人,记得最清楚的是翻沟时要经过一段很窄的路,两边都是悬崖,每次过时我都两腿瑟瑟发抖,不敢看两边,很多时候都是父亲护送我过这个人称“细要险”的路后才回家。绒平说“伯,你不要管了,我照顾小贤”,从此以后,每次过这最危险的路段时,绒平先把自己的馍和咸菜运送过去放在一边,再一拧一拐的过来把我的馍和咸菜运送过去,然后拉着我的手小心翼翼走过去,就这样,我们风雨无阻两年,尤其到了下雨,那沟里的路走的是提心吊胆,可从来没有落下一次上学。再后来,绒平再也上不起学了,沟里也渐渐没人走了,家里省吃俭用买了一辆自行车,我也学会骑着自行车从大路去上学了。

再后来,我去县城上了学,每周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听家里人说,绒平在自学医学,几年后,绒平俨然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医术不错,村里的人头疼脑热不用再去镇上去看病,绒平是随叫随到,有些人一时拿不出医药费,他就给赊账,啥时有啥事还,实在没有就算了。每次回娘家,碰到绒平,他都会咧嘴一笑,憨厚的问声:“小贤,你啥时候来,现在在哪干啥”,有时他还会专门来我家,成年后的我们谈起上学那阵,都觉得很搞笑又很留恋,绒平往往会笑的龇牙咧嘴,我更笑的鼻滴眼泪都出来了。

一次回家,听娘说,绒平结婚了,娶了一个聋哑妻子,我还在责怪怎么没给我说呢。绒平成家了,后来生了一对胖小子。小两口很能干,包了十几亩果园,绒平开着小三轮拉着他的聋哑妻子,每天在地里辛苦劳作,两个儿子也在一天一天渐渐长大。随着回娘家的机会越来越少,几乎再也见不上绒平了,突然一天,听说绒平已搬到康崖底了,政府给予贫困救助分了套安置房,绒平也成了一名环卫工人,那天看到报道采访绒平,还是一样的憨厚,心想,如果有时间,去康崖底去看看绒平。

没想到,再听到绒平的有关消息是在水滴筹上面,如今的绒平躺在西安红会医院的病床上急需手术,腰椎骨结核和骨盆股骨头坏死已瘫痪,肌肉萎缩无法大小便,孩子辍学在照顾。可怜的人哪,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公,从小失去母亲,身为长子的绒平拉扯着两个弟弟,照顾着多病的父亲。虽身患小儿麻痹症却坚强的绒平,通过自学医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好日子才开头,又遭如此残酷的打击。娘听了一直在自语:“这可咋办,绒平是这个家的主”,是呀,绒平如果倒下了,这个家也就风雨飘摇了。

自从得知这个消息,心里很不得劲,除了尽自己所能帮助外,还想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救救绒平吧,他是个好人!

作者简介:张陵贤,陕西省黄陵县人,钟情于歌词、剧本、小品、报告文学等各类素材创作,热爱生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积极进取,已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被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