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等于再一次跳坑?别慌,掌握这几个小技巧,你就是职业达人

根据某招聘网公布了《2019春季人才流动报告》,2019年全国平均薪酬为8165元。

拖后腿有没有?心塞有没有?当然我们也不用太在意,毕竟是大部分被平均的平均工资,呈现二八效应,即有20%的人超过平均工资和80%的人在平均工资以下。

眼看一年一年过去,物价在飞涨,工资仍旧不涨,大部分人开始绝望最终选择辞职。

身边有个30多岁的女同事,一年跳槽4次,平均3个月跳一次,涨薪50%。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大概讲述的某员工在公司担任主管职务且已有5年工作经验,发工资时,无意间看到新人的工资条,却比自己高3000元,于是一气之下辞了职。

确实如此,现在好像存在这样一种怪象,明明同一家公司,同一岗位,新员工的工资却比老员工的高几千。这种内心不平衡感,也促使了好多人想要离职。仿佛离职成了越来越普遍现象。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员工离职率为18.9%,平均5-6人就有一人辞职。

然而,离职就代表了再就业,否则经济来源来自哪里。

那么,言归正题,相信很多应聘者在应聘前或者面试通过后,都迫切想要了解应聘单位的基本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免再次踩坑跳坑。对于无论职场小白还是老手来说,这一点均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快速了解一家公司的情况?比如公司营业范围、注册资本、规模、发展历程、股权结构、研发创新能力、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或者违规等等。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调研:

1.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

同一类型岗位如果出现多职位招聘的情况,如行政专员,人力主管,行政主管等岗位同时招聘,如果这家公司不是新成立或成立不久的,很有可能说明这家公司的人员流失率很高,这时就要慎重考虑。

2.公司官网展现的内容

官网是一家公司的对外门面。公司好不好,或许从网站上就可发现端倪。花哨的网站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夸大其词的;公司动态新闻常年未更新或更新较少的;公司主营产品技术含量或者市场需求低的;获得荣誉资质较少的、组织架构臃肿等方面问题,建议考虑一下。

3.公开信息查询平台获取的资料

一般在公开信息查询平台精准查找,公司基本信息便一目了然。从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权结构,是否获得融资以及企业公开的年报信息等,大致可以判断公司的发展情况。

4. 知识产权查询平台公布的详情

通过查找公司专利和商标申请情况,可大体了解一家公司的自主创新实力。对于从事技术性工作如软件开发、程序员等的人来说,公司创新研发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资待遇情况。

5.股票网站公开的财务和经营指标

针对于上市公司,可通过某股票网站,更详细了解到一家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股权变动,合同交易等,更能直观地看出公司的整体运营。

当然,行动大于一切,除了通过了解网络公开信息外,还是通过亲身体验去观察,多向身边熟悉的人打听,毕竟更多细节网上是获取不全面的。

最后想说的是,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