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钓没口怎么回事?

我是小胡哥


这个问题分可为与不可为,可为的意思是指没口的因素在人或相对在人,不可为的意思是指本身的自然规律,属于绝对的没口,而且基本上换谁来都没用的那种。

前一种,既然是可为,那我们钓鱼人就可以去改变。尤其是同场作钓,有别人能上鱼的情况,那基本上就是你的原因了。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且看我来分析。

钓位因素 有人可能说了,野钓钓位有那么重要?选错了会彻底没口?会的,黄金钓位人人欲求,甚至有些地区某一个上鱼的好点,被当地广大钓位誉为“一号位”。同样,野钓当中也有“死穴”,如果真的有幸坐到这位置上,基本上是钓王亲临也没用的。当然,这样的“死穴”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被选到,野钓中居多的还是钓位不佳,多多少少总是会上的。但是一口都没有,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所以,如果同场别人能上,而且你对自己的技术有一定的信心,对于这个没口摸不着头脑,那就换个钓位试试。

线组因素 这个主要发生在鱼口不佳的时候,尤其是轻口。那这时候的所谓“无口”就不是真正的无口了,而是有口出不来,看不到。其实下面是有鱼吃饵的,只不过因为浮漂、主线、子线、鱼钩等原因,导致鱼索饵的信号出不来。现在已经深秋,夜钓之时,这种现象在有些水域已经开始出现了。所以,夜钓除非专攻大物,否则线组应尽量放小,比如目标鱼都是半斤以下的鲫鱼,那完全可以把子线用到0.4,钩子用到3号袖或以下,浮漂用相应细尾一点的短目一点的。反正现在抄网都是人手一根,上了稍大个体的,不飞,遛两下抄子伺候,一般出不了大问题。

饵料因素 虽然我一向都是提倡饵料简单化,但是对于饵料的状态还是有较高要求的。出现一口没有的情况,如果真的是饵料因素,我觉得状态因素大于味型,当然排除极端情况,比如在一片水广鱼稀的地方用白饵,一般人也不会这么干。饵料不必过于复杂,甚至复杂到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搭配,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是哪款饵起主要作用……,但是饵料的状态在夜钓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搓成硬疙瘩,个头还大,如果鱼情好,生口鱼,倒也影响不大,但是夜钓这一套就不行了。原则上应将饵料调轻、调松,拉饵为佳,但拉丝粉不能多,放多了成死饵也不好使。

诱鱼不足 夜钓者多数是台钓,台钓切忌上来就守,最好是全程不守,台钓不同于传统钓,一般人不打窝,诱鱼就全靠这一竿一竿的下饵,抽窝有优点,可以形成小层的立体窝区,加速气味扩散,但是得用对了,得有一定的频率,如果刚下竿就是三五分钟一竿,那是肯定不行的。相邻而坐的钓鱼人,下竿即高频的肯定比另外一个人上鱼快且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意外干扰 这个主要指旁边有对你上鱼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旁边的钓友加小药,要么他是善用药者,他所鱼全诱走了;要到他是半吊子不懂,瞎用,导致大家都没口,所以,如果你如我一样从来不沾药,但明显闻到旁边人饵料中加了浓烈的小药,那就避而远之吧。当然,干扰因素还有别的,比如附近施工产生的巨大噪音、水域里有他人下网等。

潮水因素 玩江钓的人不少,江里影响上鱼的因素估计潮水居首了,不对的潮水时段是完全可以造就一口没有的,我想有过江钓经历的人都体验过,就算下再多的窝料也无济于事,反正当潮水时候对了,不用打窝,第一竿就能中鱼……

后一种,不可为,多数是因素天气等自然因素造成,通常会出现岸边众多钓鱼人都是一个样,通通没口,真是这种情况,排除上面的潮水因素(潮段未到),那基本可以收竿回家了,因为这种情况,就两字,无解。


江钓人狂龙


也许夜里变凉,鱼吃口变慢,可以换腥饵或者蚯蚓红虫试试



鱼乐钓鱼人


昨天晚上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没口,应该确认几个问题:

1.看看附近钓友是否也是口少。

如果都是没口,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引起。

2.钓点的水深

进入秋季后昼夜气温温差较大,由于鱼的驱温性,要选择合适的水深做钓。

3.饵料问题

饵料不适合当前的鱼情。

4.调钓问题

野钓由于小杂鱼基本都闭口不吃。所以应该调钓的灵敏些。在有就是晚上天气转凉鱼的吃口也会变小。


小懵哥钓鱼


夜钓没口个人总结有如下几点

1.没有鱼,钓点可能没有鱼。没有鱼的话怎么都不会有口的。

2.天气骤变,或者气压过低,导致鱼不愿意开口。

3.可能电工光顾过,这时候也没有鱼口。

4.饵料不对口,有些地方的鱼需要特定的饵才能获得一个好的开口。

好了上几点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如果钓友有其他经验欢迎在评论区沟通交流,感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