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的第一件事:换房

一个马上可以摘掉口罩的春天,或许真的就要到了。


就在今天,武汉“解封”的时间点定了,武汉恢复往昔的喧嚣与热闹也指日可待。


之前本以为,今年楼市的“小阳春”怕是要没了,实在没有料到,疫情在国内的退却竟然这般迅速,转眼之间,预防的导向已经全面转向输入性病例。


曾经一度觉得“中国人民伟大、光荣”的说法只是写在纸面上的漂亮话,如今是真的见识了,那真不是吹的,除了发自肺腑的赞叹,小编还有什么好说?


一场疫情,除了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外,还让很多厦门人对于自家居住环境的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房子。


1


租房始终无法替代买房


2020年,谁也没想到,一场疫情将“租售同权”打回了原型。


年后返城的这些日子,吐槽最多的便是,租客被歧视。


有些租客,明明付了租金,到了门口,却无法进门,大晚上拉着行李箱无家可归。


有些租客,不敢出门,生怕出门拿个快递,就被当成外地返回人员被拒之门外。


有些租客,时时刻刻胆战心惊,祈祷自己租的那个长租公寓不要暴雷。


还有些租客,就处于“病毒包围”之中,因为所居住的小区有“确诊”病例,而事后的调查也显示,易感小区往往是出租率较高的小区。



作为厦门潜在的刚需购房群体,在体验过此次疫情中租房居住带来的种种不便后,在符合购房资格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倾向于购买自有住房。


2


对城市认知的改变


买房,就相当于买这个城市的股票!


过去,我们曾经不止说过一次。可这次疫情,让我们理解更深刻。


以后,除了关心地铁、学校、商场这些生活配套,还需要在乎一个城市的医疗资源、治理能力以及行政效率。


因为关键时候能保命。


回想在疫情期间,厦门这座城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榜样,被央媒纷纷点名表扬。


3


谨慎对待高杠杆买房


在这个买什么都可以按揭,可以分期的时代,很多人不仅是月光族,更是超前贷款消费者。


买房更是如此,在厦门,30万存款就敢想150万的房子,其余的信用卡套现,亲戚朋友大规模举债。一到还款日,拆东墙补西墙。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人们完全没有防备,原本的收入来源或减少、或切断,让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


经此一役,未来经济发展,收入信心受到打击,相信大举加杠杆买房的人或减少。


即便买房,也会量力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留一条后路。


4


最好有两套房子


此前,人们只关注第一居所,用于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多位于繁华区,交通便利、配套完善;


而此次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第二居所的需要,用以满足度假、休闲、养生等高品质生活需求,特点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口密度低。



另外,人们对住房产品升级的需求更明确。不仅仅是面积,长时间居家隔离让居民深刻体会到房屋户型、朝向等因素对通风、日照等居住体验的重要影响。


5


老破小坚决不能买


这次疫情对老破小的“教育意义”很大。


城中的老破小,虽然地段位置很好,通勤方便,但是致命因素在于房子本身。


现在看来,大部分老破小的格局一般,大楼的通风、排污管道工程老化,还是过去的技术。这次疫情出现了楼上病例楼下感染的情况,和当年2003年非典香港的淘大花园事件如出一辙。


老房子的物业都是相对简单的,基本都是保安+保洁,“2合1”,更别提什么社区管理、社区文化了。


而且,还有一个更可让人操心的问题:老破小居住着大多为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也就是易感人群,也是对疫情潜在威胁最淡漠的群体。


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即使在疫情期间,还有一些老人依然保留着把纸箱、饮料瓶带回家的习惯。


相信,经历过这场灾难,会让更多人明白,“老破小”、“老破大”不能买。


6


“烂物业”别碰


有物业很重要,好物业更重要。


社区安防、日常保洁依旧是疫情之后最被业主关注的点。


但,这不代表社区文化、暖心服务、业主交流就不再重要。


最显而易见的是,物业价值被进一步放大,物业的品牌、服务、口碑更能左右买房人决策了。


以前,很多人买房是先看价格、再看地段,并不太关注物业。


如今,“有一种速度,叫物业人的速度!”、“物业也很重要”已经逐渐变成网络热词,物业甚至跃为接下来业主选择买房的一个重要标准!


7


会重视绿化和景观


绿化和景观作为小区公共设施之一,以往并不是购房者关注的重点,毕竟它对生活起到的影响,并不像是户型、朝向那么直接。


实际上,绿化率对于房屋来说,也是一个硬指标。一个小区内部绿化水平的高与否,决定了小区内部的空气质量水平。


毕竟,城市之中的存在着大量的空气污染,而小区中的绿化植物,相当于一个过滤屏障,你平时在家里是吸汽车尾气还是吸新鲜空气,很大程度与小区绿化率有关。


在此次疫情过后,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在家里开着门窗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重要性。


此外,小区的景观也会逐步受到重视。以往对于购房者来说,小区景观充其量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指标。但在长时间的宅家之后,人们开始领悟到,当你想到阳台上透透气、发发呆时,望着的是苍翠的树木还是隔壁邻居晾着的内衣裤,真的会有不一样的心情。


8


重新认识梯户比


疫情大规模蔓延后,所有专家都在强调“通风比消毒更重要”。


确切的说,独门独户的别墅最佳,然后依次是多层洋房,小高层,高层,人口密度越低,越安全!


同样高层的话,梯户比越低,流动人口越单纯越好。是时候,对梯户比有个全新的认识了:


如1个单元内,交叉感染概率,3梯6户>2梯4户>2梯3户>1梯2户>2梯2户>1梯1户。


再者,如果你家电梯可以通风,那么恭喜你,又多一重保障。


9


开始关注户型健康


在买房这件事上,之前我们一直关注“窗外”比较多。只要地段好,只要配套好,户型好坏关系不大。


但这次疫情提醒我们,竟然还有潜在的“天井传播”,住有“天井”的房子,危险竟然如此之大。


户型结构不好,通风不好,平时影响居住舒适度,关键时刻更威胁生命健康。


我们从来没有连续这么多天,全天24小时,跟房子绑在一起,时时刻刻,体验着房子的bug。


心态崩塌之后,以后买房,重点考虑户型结构者会多起来。买房,要多问一句:


“这种户型防疫吗?”


10


双卫生间或将成为标配


如果,这段隔离的时间,您是跟父母住在一起,这种渴望会无比强烈。


平时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吃饭、睡觉,可能觉得没什么。但一家人4口、5口不出门,全天抢一个厕所,那种感觉估计会刻骨铭心。


当然,除了使用上的方便与卫生,双卫生间还有一个用处:


迫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居家隔离。


这个功能,不仅在发生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适用。特别是家中有孩子的家庭,这一点尤其重要。毕竟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弱,当家庭其他成员生病时,进行一个简单的“内部隔离”,更能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染。


两个卫生间,非常有必要。


结语:在疫情期间,市场信心不足,成交受挫。但是,近期各项利好的出台,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到正常轨道。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进场布局了。


等厦门市场继续回暖,优质的房产很快就会消化掉。


更重要的是,买房逻辑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资产未来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