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二十四器,你都知道嗎?

茶具,古代又稱茗器,同其他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

唐代茶神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列出了28種茶具的名稱。


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

其中“茶塢”是指種茶的凹地。“茶人”指採茶者,如《茶經》說:“茶人負以(茶具)採茶也。”


古時,“茶具”與“茶器”是兩個含義截然不同的詞彙,分類相異。


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把炙茶、碾茶、煮茶、飲茶、貯荼等,對茶的品鑑有育化、有改善、帶有精神屬性的茶具,全部定義為茶器。

然而,隨著飲茶方式的逐漸演變,兩者的指稱及功能皆合二為一,主要都指飲茶用具。


二十四器:《茶經》中,陸羽便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


○風爐:為生火煮茶之用。

○笤(jǔ):以竹絲編織,方形,用以採茶。

○炭撾(tàn zhuā)六稜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火夾:用以夾炭入爐。

○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

○交床:以木製,用以置放茶釜。

○紙囊: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洩其香。

○碾、拂末: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羅合:羅是篩茶的,合是貯茶的。

○則:有如現在的湯匙形,量茶之多少。

○水方:用以貯生水。

○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製、木製、竹製。

○瓢:杓水用,有用木製。

○竹莢:煮茶時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鹺簋、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育華”。

○碗:是品茗的工具。

○畚:用以貯碗。

○扎:洗刷器物用,類似現在的炊帚。

○滌方:用以貯水洗具。

○渣方:匯聚各種沉渣。

○巾: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喝茶的人大多都知道,基本茶席的元素構成,主要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勻杯、茶杯、茶倉、滓方、茶荷、茶則、壺承、茶托、潔方、席布、插花器等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