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幹詮釋初心 以擔當踐行使命

記者 王佳 通訊員 勇組軒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張梁:以百姓心對百姓事

“指導海綿方向明,惠民工程得人心”,廣庭社區居民代表送上的這面錦旗,是對時任江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建設科科長張梁及其團隊辛勤付出的肯定。

“城市建設和管理是一項造福子孫的永續事業,群眾是否滿意是工作到位與否的唯一指標。”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張梁創新工作思路,以解決問題和滿足居民需求為導向,實施“海綿+”綜合改造方案,統籌雨汙分流、停車位改造、環境綜合提升等項目,破解老舊小區內澇積水嚴重等老大難問題,使居民切身感受到“海綿城市”綜合改造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問題面前迎著上”是張梁奉行的工作準則。面對機場路北延、洪發路、北川路、洋市路南段、雙古渡公園等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張梁主動挑擔,全心投入到建設工作第一線。2015年,為確保北外環綠化項目按時開工,他一頭扎進徵地工作組,兩個月內跑遍十幾個村,用實際行動贏得村民的理解支持,為圓滿完成60萬平方米徵地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朱芸:甘做鄉村振興的鋪路石

2019年4月,農業農村部發文,江北區成為首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交流典型單位。這份文件的背後,傾注了江北區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指導科科長朱芸的心血。

2017年5月,朱芸初到科室時,擺在她面前的便是兩項重大改革任務:省級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和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面對改革重任,朱芸研讀政策、深入調研,圍繞承包地確權、集體資產確資、成員身份認定等核心內容,用心制訂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讓改革落地生根。

扭住農改“牛鼻子”,朱芸將集體資產清查和監管作為改革的突破點,提出依託地理信息技術搭建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系統,構建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人員股權關係、制度執行監督等於一體的“一張圖”,並帶領團隊深入研討,完善系統構架。隨著“一張圖”的推廣使用,村級集體資產晾曬在了陽光下。

她積極謀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子,和同事全力推動村級物業整治和能級提升,提升後的村級物業湧入新興業態,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數百萬元收入。

杜展苗:“做細”“做精”城市管理

2002年加入城管隊伍,2017年任職鎮海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莊市綜合行政執法中隊中隊長,近20年來,杜展苗始終奮戰在城市管理的第一線。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針一樣精細”,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保障區域健康運行的任務日益繁重,面對工地噪聲、汙水亂排、店鋪油煙擾民等民生問題,他制訂“駐隊檢測師”制度,在投訴比較集中的時期,由第三方公司派檢測師入駐中隊,隨同出勤巡查,確保民生環境問題第一時間受理、檢測、處置。近年來,轄區建築工地夜間施工噪聲投訴同比大幅度下降。

2019年4月,莊市大道一地塊突然冒出大量裝修垃圾,為了查找線索,杜展苗和隊員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在垃圾堆裡忍著髒汙和惡臭,深一腳淺一腳翻看了近兩個小時,並通過中隊“智慧城管”平臺回看監控錄像、沿街走訪詢問居民,收集信息。經過兩天兩夜“偵查”,在當事人“零口供”情況下,將涉案的23輛運輸垃圾車全部查清歸案,有力保障了轄區的整潔和諧。

王潔:鐵軍一線衝鋒破難

為把好“大棚房”整治第一道關,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北侖分局法規監察科副科長、北侖區國土資源監察大隊大隊長王潔和她的團隊連續100多天無休,研讀政策文件近百份,逐宗核對衛星遙感監測圖斑2000餘個,赴一線實地查看疑問地塊150多次,在持續攻堅中恢復耕地近150畝。

為真正實現“以圖管地”“以圖執法”,王潔帶領全局執法工作人員,聯合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街道,開展全面徹底的違法用地大排查,建立起全區國土資源領域違法數據庫。

主動作為、勇於創新是王潔的一貫作風,2018年被任命為國土資源監察大隊大隊長不久,她便和同事對國土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現狀進行深入調研,探討綜合行政執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並一次次與基層及相關部門對接,探索合理高效的共同執法模式。經過反覆探討,北侖區國土局與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起土地礦產巡查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讓基層執法有了底氣,執法效率也提高了。

朱必峰:誓做人民群眾的守護者

2018年某日凌晨,鄞州公安分局“1·10”專案集中收網,現場總指揮、時任刑偵大隊打防盜搶中隊中隊長、一級警長朱必峰果斷下達行動指令,10餘名涉黑涉惡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到位。

朱必峰在刑偵一線堅守奮鬥,面對壓力不屈服、挫折面前不低頭、責任面前不推脫,敢接燙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頭,用實幹和擔當,10年間攻克大案要案300餘起,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兩次獲評全省優秀人民警察,2017年被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辦大案要案,更破民生“小案”。10年間,朱必峰足跡遍及13個省份、50多個城市,所在團隊破獲的侵財型案件3000餘起,為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0餘萬元。

多年來,朱必峰勤于思考,刻苦鑽研,利用業餘時間開發出“數據分析軟件”,能自動分析比對犯罪嫌疑人活動規律,大幅提升偵查工作的時效性、準確性;開發出多個偵查破案小軟件,創建了“視頻快速追蹤”“嫌疑對象時空定位”等系列技戰法,成為偵查破案的利器。

毛偉亮:善謀發展的帶頭人

近5年來村級集體經濟年均增長率超13%,村內環境潔美、生態優美、生活甜美、鄉風和美,鄞州區五鄉鎮明倫村黨支部書記毛偉亮上任時擲地有聲的承諾正一一兌現。

“鄉村振興,黨建先行”,這是毛偉亮始終堅定的工作理念,以“黨建+幹群”為抓手,藉助群眾力量創新建立“輪值村官”明倫自治模式,近3年來,已有30餘名“輪值村官”參與村內60多項決策,穩妥處置各類矛盾糾紛300餘起。

明倫村近年來涉及的省市區重點工程較多,需大體量徵遷,毛偉亮根據村民訴求和類型分類施策,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2個月內走訪近400戶村民,講政策講機遇,獲得村民理解支持,有力保障徵地工作順利推進。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毛偉亮實施“拆改管建”四措並舉,科學研製出臺《明倫村第二輪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辦法》,推出“三統籌一同步”建設模式,實現道路綠化配套、環境綜合整治等與新村建設統籌同步推進,鄉村建設提檔升級。

汪一恆:攻堅破難“多面手”

2018年11月9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寧波技術轉移中心正式落戶奉化經濟開發區。項目“牽線人”正是奉化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寧波市駐哈爾濱人才聯絡服務站站長汪一恆。

2018年3月,汪一恆受組織委派遠赴東北開展招才引智和人才聯絡服務工作。他克服種種困難,很快打開了我市在東北三省人才工作局面。在汪一恆及其團隊的努力下,寧波市駐哈爾濱人才聯絡服務站建站一年多,已和東北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組織申報“3315”人才計劃項目14個。

在諸多領域,汪一恆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多次牽頭破解改革重點難點問題。在他的推動下,奉化經濟開發區濱海新區創新提出“速度獎”概念和落戶企業開工前置審批“零關卡”方案,短期內便引進首批15個項目,並將審批時間縮短三分之二以上。在分管融資等工作時,他創新思路,努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瓶頸,牽頭謀劃組建開發區產業基金和重大項目引導基金,助推企業健康發展。

馬輝:扶貧路上使命必達

“我會像一粒平凡的種子紮根在延邊這片黑土地,埋頭苦幹、全力以赴,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從2018年4月26日掛職吉林省延邊州琿春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那日起,奉化區住建局辦公室主任馬輝暗暗下定決心。

帶著讓當地脫貧的願望,馬輝推動奉化優質草莓、水蜜桃、獼猴桃“遠嫁”琿春,實現“互聯網+”銷售琿春名特優農產品,建設下窪子村民宿項目;引入寧波援建資金,建設楊泡滿族鄉辣椒深加工廠,結合當地“庭院經濟”,實現“小辣椒、大產業”;聯合部門力邀100多家寧波企業到琿春考察,海上鮮、宇達光電等企業投資項目先後落戶琿春,其中海上鮮項目被列入全國“攜手奔小康”典型案例。

改善民生問題,也是馬輝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兩年來,在他和同事的牽線搭橋下,當地7個偏遠貧困村安全飲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春化鎮10個村莊融入市、鎮、村三級遠程會診系統,當地“一、三、五圓夢”扶貧助學行動啟動。

餘國英:守初心司法為民

優化地方法治環境、服務基層企業群眾,餘姚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餘國英以擔當盡責踐行初心使命。

首創“訴破銜接”機制,提升破產效能。餘國英擔任審判長的璟月灣破產重整案,入選“寧波法院2017年度服務企業精品案例”;寧波首例通過淘寶網公開拍賣重整投資權,促使華鑫化纖集團涅槃重生。

提升企業依法治企水平,餘國英搭建平臺,宣傳知識產權保護,提示企業運營風險;聯繫部門成立優質品牌保護聯盟第三方支撐機構;主動參與服務民營經濟“二十條保障意見”起草;帶領法官組建覆蓋餘姚21個鄉鎮街道的“企業法律巡迴宣講團”,就合同簽訂及履行等主題授課。

推動成立寧波首家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形成“律師調解在先+司法確認在後”的金融糾紛快速處理機制。構建集預警、甄別、懲治於一體的打擊虛假訴訟工作機制。聯合多部門制定《誠信訴訟管理辦法》,在全省率先向社會公佈職業放貸人名錄和不誠信訴訟黑名單。讓“移動微法院”在民商事案件這塊“試驗田”中發展壯大。

吳餘君:不負韶華駐山區

十二載青春歲月,從最初的大學生村官到四明山鎮綜合信息指揮室副主任、懸巖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吳餘君始終秉持建設好家鄉、服務好老鄉的初心和使命。

自擔任懸巖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吳餘君主動深入老黨員、老幹部家中傾聽意見建議,組織村兩委班子一起討論、思考村今後的發展方向,形成“走步道、品白茶、賞奇石、嘗櫻桃”的旅遊發展思路,將群眾凝心聚力到當下全村經濟產業發展上來。

從村鎮建設辦到綜治辦再到綜合信息指揮室,吳餘君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陸續提煉出矛盾糾紛化解“五點法”、毗鄰地區平安邊界建設“六聯”工作機制、農村建房預建登記機制等制度,為促進當地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些年,從滸溪線沿線政策處理苗木、土地丈量到陳年山林土地糾紛信訪積案化解,到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吳餘君始終把群眾放在第一位,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共產黨員的本色。

趙立剛:徵遷一線的攻堅者

趙立剛在擔任餘姚市鳳山街道社會事務辦主任和黨政辦主任期間,主動參與部分項目的徵遷工作,成為徵遷一線的鐵軍先鋒。

面對餘慈連接線餘姚段拓寬改造工程“帶狀拆遷”難度大、通車要求時間緊等困難,趙立剛和指揮部工作人員多次現場走訪,根據拆遷戶的不同情況制訂一戶一策工作方案,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創新評估、簽約、拆除、施工同步推進法,確保該段道路順利通車。

以“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執著,趙立剛連續轉戰徵遷戰場。在負責劍江名苑安置房集中分房攻堅項目時,他帶領分房組全心投入,統籌房情、民情、拆情,制訂出可行性、操作性、公平性兼具的安置方案;操作公開、公正、公平,服務細心、耐心、熱心,安置工作得到劍江村群眾肯定與讚許。

2019年,劍江村樓屋跟區塊棚戶區改造項目啟動,趙立剛再挑重擔,擔任工作小組組長。因區塊情況複雜,他和指揮部成員夜以繼日奮戰,一氣呵成,轄區拆遷戶聽聞喜訊後無不歡欣鼓舞。

陳霞:提質服務動能 促企破繭成長

從慈溪市糧油總公司借調到慈溪市商務局從事商貿服務業發展工作以來,陳霞始終注重提升業務能力,創新工作方式,不斷為企業發展探索新的服務之路。

問題導向是陳霞落實工作的重要法寶。為破解綜合商業項目開業審批涉及面廣、辦理用時較長等難題,陳霞積極對接相關部門,牽頭起草出臺實施辦法,創新實施“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協同推進”的聯合模擬審批,商業綜合體開業審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陳霞勤於鑽研,牽頭開展慈溪市服務業新業態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編制,進一步推進服務業工作提質增效。在招項目謀發展上積極主動,從完善城市功能角度出發,全方位排摸資源,建立商貿服務業滾動項目庫,做到靶向招商。近年來,保利MALL、愛琴海、吾悅廣場等大型商業體進駐,都有陳霞忙碌的身影。

“懂業務、懂政策,是我們服務好企業的基本功”,陳霞領會悟透政策文件,梳理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主動上門開展政策解讀和申報輔導工作。近三年來,她為企業爭取上級扶持資金超過3000萬元。

黃百央:教育領域的“燃燈者”

2018年10月,時任慈溪市楊賢江中學副校長的黃百央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掛職擔任鳳凰中學“第一校長”,開展思政課教學,在校內設立“情感教育與班集體建設工作坊”。在她的精心“經營”下,工作坊成了教師、學生的樂學基地,思政課成了教師、學生、家長口中的“我們都喜歡”。

育人育心,關鍵在學校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黃百央在一個月內摘錄班主任工作亮點61個,擬訂具有本校特色的21個送教項目,46名經過工作坊培訓的教師搶著上崗做正副班主任、“心靈導師”。

扶貧扶智,關鍵在於幫助學生堅定學習信念。黃百央推出師生聯心十節課、家校聯盟6+1課程、學生學習班9大活動單,鍛鍊學生思辨能力和團隊能力;注重傾聽學生需求,選擇個案分析與慈溪市心理名師工作室聯合開展“慈黔兩地書信交流”,點對點為學生解惑。

她還將慈溪的名師、名醫、名匠及興仁資源等請進德育講堂,師生聯心、家校聯盟、社校聯動,以情感教育共同體“協同育人”,取得豐碩成果。

李孝國:脫貧路上勇當“闖將”

如何培育村集體經濟內生髮展動力,打贏“消薄”攻堅戰?時任寧海縣力洋鎮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的李孝國摸“家底”、找路徑,抓住關鍵出妙招。

他帶領“消薄”小組成員,走訪力洋鎮經濟薄弱村,根據村莊資源、優勢特點,組織召開村莊集體經濟分析會,一村一策制訂對策措施,創新推出力洋“消薄六法”,即通過產業增收、轉型升級、管理增效、市場租賃、回租倒包、服務生財等舉措,多途徑增加村級經營性收入。經過努力,全鎮12個經營性收入低於10萬元以下的村全部完成“消薄”任務,實現脫貧“摘帽”,成為全縣首批轉化達標鄉鎮。

壯大村集體經濟沒有終點,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李孝國與上級部門對接,與種植大戶交流,在他的助推下,逐步培育了糧食、柑橘、楊梅、無公害蔬菜、水產養殖等五大農產品基地。特別是在他的牽頭協調下,引進“由良”“紅美人”等新品種,著力打造“公司+基地+農戶”運作模式,有效破解了柑橘產業“低小散”難題,同時,推進了海頭村菊花產業做大做強。

王廣:實幹在一線 克難敢亮劍

實幹在一線,是王廣的工作常態,克難敢亮劍,是他的處事風格。

在寧海縣老年公寓項目現場,時任躍龍街道建設管理科科長的王廣一蹲就是3個多月。地塊涉及5個村社280多戶村民173畝插花地及170多間棚屋,面對如此複雜情況,王廣和工作組採用“庖丁解牛”的方法,逐個擊破癥結,圓滿完成徵地任務,保障了項目順利施工。

面對繁重的房屋安全監管,王廣迎難而上,調動檢測人員和社工積極性,走遍躍龍街道15個社區,根據檢測質量對5516幢國有房屋完成精細化分類建檔,錄入房屋管理系統進行日常動態監管。

民生無小事,歷歷見初心。王廣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到現場查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施工進度。經過合理選址和管線路徑優化,街道26個村的汙水處理終端全部建成,汙水管線全面鋪設運行,6848戶農戶受益。城中村坑龍王棚戶區改造項目被列入縣重點民生工程,作為聯村幹部,王廣與村幹部一同深入186戶群眾家中,講政策、說長遠,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楊攀峰:傾心守護海島漁業安全

2019年伏季休漁期間,時任象山縣鶴浦鎮黨政辦主任、漁業工作負責人楊攀峰剛做完腦部手術,仍堅持在病床上用手機聯繫開展漁業伏休登船檢查等相關工作。

鶴浦鎮是象山縣漁業重點鄉鎮之一,漁業安全生產責任重大。楊攀峰在2018年接管了全鎮漁業工作,在鎮黨委支持下,迅速構建漁業安全管理組織機構框架,成立鶴浦鎮漁業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制訂工作制度,明確工作內容;為摸清漁情,用腳步丈量全鎮575艘在冊漁船和碼頭岸線,做到情況瞭然於心。

在漁業安全生產整治專項行動剛啟動那會兒,來訪的漁民、家屬數量倍增,楊攀峰堅持原則,耐心安撫,盡心做好政策解釋和勸導,他的真心和真情換來了船老大們的支持,鶴浦鎮575艘在冊漁船全部完成登船檢查,逐船落實整改措施,確保每艘船“船適航”“人適任”。

“三無”漁船的清剿工作,歷來是漁業安全整治的重點難點。面對複雜局面,楊攀峰迎難而上,在他的努力和推動下,“三無”船舶整治宣傳及打擊力度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