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减压”:走健康高效的战略转型之路

压力会给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同样的道理,在商海中航行,航母太沉吃水过深也很难走远。 地产龙头恒大显然深谙此理,并专门准备了一套“减压公式”。

3月31日,恒大交出了自己2019年的“成绩单”:恒大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6011亿,核心利润408.2亿,资产负债率77.9%,净负债率159.3%,现金余额2287.7亿。

恒大一季度销售及回款对照图

敏锐的许家印早已发现恒大近年的压力有些大。在这次发布会上,他正式宣布了恒大的战略转型:“恒大从2020年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

那么恒大是怎样通过:高增长+控规模,得到降负债的目的呢?


加法:强劲销售“保持动力”

过去,在拼抢规模的赛道上,恒大销售业绩一直保持在行业前列,而今年还要继续做“加法”:根据恒大的内控目标,2020年力争实现销售8000亿,2022年力争1万亿。只有保证了销售,才能保持航母充足的动力。

恒大的8000亿销售目标底气首先来自其庞大的土地储备。目前恒大土储约3亿平,随着土储的陆续开发入市,销售将稳健增长,回款能力也将持续提升,从而增加现金流、降低负债。

其次,得益于强大的销售能力。今年一季度,凭借“网上卖房”的颠覆性营销模式,恒大销售额1465亿大增23%,销售回款1133亿大增55%,均为行业第一,这也为其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减法:严控规模“释放压力”

除了做高增长的“加法”,减压当然还离不开“减法”。毕竟若仅仅增加销售额,不控制土地规模、降低成本,负债还是不能大幅降低。

为此,恒大着力控制土地储备规模,要实现土地储备负增长,即未来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万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亿平方米左右,以降低土地费用支出,减少资金沉淀。

同时,恒大还采用强有力的成本控制,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大幅降低营销、管理、财务三大费用,成本的降低也进一步确保了负债的降低。

如此一来,企业自身的压力就被释放了很多。

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

通过以上的一加一减,恒大将轻松实现降负债的目标。

众所周知,恒大的行事风格向来雷厉风行,而此次降负债的决心,也是前所未有的。许家印透露,未来三年, 2020到2022年期间,有息负债每年平均下降1500亿,到2022年要把总负债降到4000亿以下。

他还现场算起了账来:“18年、19年,恒大销售回款每年维持在4500亿左右,如果今年实现销售8000亿,回款按7000亿计算,就会增加2500亿的销售回款。同时,恒大今年减少土地储备3000万平方米,就等于减少600亿的支出。这样一增一减,就一定能实现今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的目标。”

许家印宣布恒大全面实施新战略

如今,恒大一季度业绩飘红已吹响了新战略的首个胜利号角,凭借着其在销售能力、土地储备、产品品质、管控能力和团队执行力等方面的优势,恒大的转型之路将走得健康且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