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3万到1071万,高考的前世今生,绝不只是延期!

3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发布会表示,2020年参加高考考生人数为1071万

,与2019年的1031万比,增加了40万人。针对外界所关心的今年高考时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今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人数的增长,时期的变动,都只是高考的冰山一角,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高考长达七十年的发展史吧!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过将近60次高考,报考人数2.3亿这2.3亿份青春与梦想,造就的是波澜壮丽,跌宕曲折的中国高考史。

1949年:高校自主招生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伊始,高考就提上了议程。

只不过那时候还沿用民国旧制,由高校自主招生。

那时候比较有名的高校有国立南京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亚洲排名第一,新中国成立后被院系调整被拆解成19个院校,南京8所,外迁11所


1952年:新中国第一次统一高考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直到三年后的1952年,才开始初步实行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命题,制定统一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高考时间确定为每年的8月15日至17日。一直沿用到1966年。

1952年的高考,是迄今为止录取率最高的一次高考。

你没看错,是迄今为止,到2018年为止,录取率最高的一次。

7.3万人报考,录取6.64万人,录取率高达91%。当然,受限于历史因素,和报考人数,这样的的录取率比较意义并不大。

1952年高考准考证


华北区高等学校录取名单

1977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冬季高考

1977年,是新中国经历磨难、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第一年。

这一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点燃了全国无数有志青年的激情与斗志。

1977年8月4日早晨,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并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从时间上可以看出,这次考试准备十分匆忙,参加的考生也是鱼龙混杂,水平各异。

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


1977年恢复高考,为中国各界发展储备了很多优秀的人才。1979年,首次将高考日期确定为每年7月7日到9日,一直延续到2002年,期间不乏大量社会名人。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经过一番曲折的争取,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


俞敏洪在自己的演讲中经常会提到,自己高考考了三次,最后考上了北大,而这三次就分别是77年、78年、79年。


84年,马云第三次高考考进杭州师范大学。


1986年:高考第一代图腾——黄冈中学

随着中国高考逐渐步入正轨,教学、考试、阅卷、录取、逐渐趋于标准化。

中国高考界的第一代图腾开始出现。

它就是——黄冈中学。

黄冈中学

1986年那年高考,黄冈中学的势头达到顶峰,高考升学309人,升学率高达91.4%。

这可是30年前,当年全国高考的平均升学率才29.8%

不仅如此,1986年,黄冈中学还囊括了湖北省文理状元。

从此,黄冈成为了高考的金字招牌,黄冈系的试卷、辅导书开始风靡全国。

黄冈教辅,以“偏、难、怪”著称,和核心人物王后雄一起,成为了那个时代很多人高中时代的噩梦。

也是从那年开始,黄冈教辅和这个叫王后雄的男人,开始了对中国高考教辅行业长达二十余年的统治。

颇有名气的黄冈密卷

1994:大学,开始收学费了

1994年的那年高考改革,对考生开始可谓是天翻地覆,影响深远。

我想,这一年高考的考生心中最大的感慨,应该是:我妈为什么不早生我一年。

在这一年之前,大学生,就是“天子门生”,包吃包住没有任何学杂费,国家养你到毕业,毕了业还包分配。


1994年7月7日,某考场在37摄氏度的高温下考试,别说37度,47度也无法阻止地球上的高考学生。


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咨询活动


但是从1994年开始,一切都变了。

这一年,原国家教委下发文件,不再按照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计划分别两条划定录取分数线,实行统一录取分数和收费标准,毕业后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即所谓“招生并轨”

当年,37所重点院校试点招生收费并轨制。

高校由此开始逐步探索“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新机制。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那个年代,上不起学,不止是一个遗憾!

1999年:大扩招

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使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到160万

所以1999年高考录取率较1998年有了明显的提高,直接从34%飙升到了56%。


高考人数缓慢增长中

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中国考上大学的人数开始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160万,一直增长到2013年的900万,此后2016至2018年的录取人数也基本稳定在900万左右。而如今2020年,报考考生高达1071万,竞争十分激烈。

大学梦,对很多人来说从遥不可及慢慢变得触手可及。

残酷的”一分甩掉一千人“

2003年:678,录取吧

从这一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将考高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号和8号。

一来告别酷暑时光。

二来,678谐音“录取吧”,在高考残酷的竞争中,这或许是对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一份简单慰藉。


2002年,英语听力测试成绩首次计入高考英语总成绩。从卡带录音机,到统一大广播,再到耳机,不只是高考形式


从2003年开始,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至6月。 这一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

2016年:史上最严高考

高考作为很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性,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反作弊手段,从“人防”向“技防”升级。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将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法之中。

其中第二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使得2016年高考被社会评论为:“史上最严高考”

2017年6月5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号称“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


远近闻名的高考地狱,“衡水中学”。

高考:不公平中的公平

其实写到这里,中国的高考历史上的大事基本囊括进去了。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组对话,有人批判应试教育,批判高考。

另一个人反问说:你能有什么办法用来替代高考,让每年近千万的学生,不计背景出生,机会相同,相对公平地踏进大学校园吗?

在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没有高考,穷人家的孩子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跟富人家的孩子相比较。

甚至可以说,高考,是穷人家孩子打败富人家孩子的唯一机会。

所以,纵使它目前还不够绝对公平,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它,这个社会可能会更糟糕。

所以,如果可以,请给高考一份敬畏之心。

那么,各位读者自己的高考时光又与如今有何不同呢?不妨留言和大家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