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民间舞蹈,翼城花鼓,为何在花鼓中最别具一格?

JIDIJI


翼城花鼓,起源地在山西省翼城县的地方传统舞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翼城花鼓已成为人们在欢庆丰收、节日庆典、庙会祭祀时出现的重要节目之一,人们年年搞祭祀,年年闹社火,推进了翼城花鼓的发展和流传。所谓 “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花鼓表演形式很丰富多彩,有鼓手、旦角、小丑,来演绎搞笑、舞蹈、踩高跷和杠上表演,综合了民间表演的几大形式,极具观赏性,成为佳节、庆典和晚会上最热闹的一种表演形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中国50周年大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进行表演的就是翼城花鼓。





艺术宝库美术


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蹈,山西翼城花鼓,之所以能够在花鼓中别具一格,和其悠久的文化传承、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喜歌善舞的民风民俗密不可分。

翼城县是山西省临汾市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地处中条、太岳两山之间,自古以来都是承东启西之要地,素有"晋南咽喉,平阳门户"之称。历来素有“花鼓之乡”之称,山西翼城花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今几乎发展到村村都有花鼓队,每位村民都会打花鼓的地步。

翼城花鼓,当地人也称作“打花鼓”“逗花鼓”,根据当地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娘娘,就生长在西关村,她回家的时候,翼城人民为欢迎她,就自发组建花鼓礼迎队,李娘娘非常欣赏花鼓表演并重赏之,从此翼城花鼓就成了当地一项民间活动,越搞越好,远近闻名。

翼城花鼓,因打鼓时手势动作与鼓点多而得名,打鼓时动作多,身形变化多端,节奏欢快有序,手势丰富多彩,花样频出,异彩纷呈,故民间又称之“花鼓”。

翼城花鼓起源于庙会、百姓庆丰收、祭祖等群众性集体活动,大凡这些活动花鼓必然成为其重要的节目之一。所谓 "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花鼓世代流传,经久不衰,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每逢群众性重大的集体活动,当地都会出动大规模的花鼓表演。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含有当地人对未来的祝福和祈求丰收、幸福的意愿。

所以说,山西翼城花鼓在花鼓中别具一格,和其悠久的文化传承、独特的地理位置、喜歌善舞的民风民俗密不可分。


相约洛阳


翼城花鼓和其他花鼓有以下五点区别:所以别具一格。

一、起源比较早

翼城花鼓,山西省翼城县的地方优秀传统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史料记载,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已存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到清代这项活动才有了明确记载。

翼城杨家祠堂牌匾有题词写到:“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的热哄哄。”落款为大唐贞观三年正月。

《翼城市志》(国戚卷)载:“明万历年间李太后回翼城省亲赏花鼓银子三千两。”

二、舞蹈特色表演形式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以广场表演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鼓手配有女苗子(旦角)的和小丑的表演。

第二种是不带女苗子和小丑,光是一群男鼓手上场表演。

第三种是踩高跷和杠上表演。鼓手踩着高跷打着鼓走圆场,技艺高的鼓手踩高跷劈叉,起来后继续表演。

三、演奏特点

翼城花鼓分:高鼓、中鼓、低鼓。

四、花鼓唱腔

唱时不舞、舞时不唱。

五、社会影响

199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50周年大型活动中,翼城花鼓得到展示。

2004年,翼城花鼓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春光这边独好》春节文艺晚会。

2005年,翼城花鼓在中国首届国际黄河合唱节上获得表演金奖。

2006年10月,翼城花鼓参加了央视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

2006年5月20日,翼城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11。

希望我的回答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帮助。欢迎修正。谢谢大家花宝贵时间阅读我的回答。欢迎继续阅读悟空回答我的其他回答。欢迎大家常来悟空回答我的小家来坐坐聊聊。

广交天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篆刻剪纸雕刻、古玩玉器、功夫太极茶医道、瑜伽豪杰,运动旅游、摄影写作、手工艺、骑马射箭等等。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欢迎切磋交流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创新弘扬方面知识。


上海一划开天


在晋南各地都有打花鼓,但唯翼城花鼓确别具一格,翼城花鼓又叫逗花鼓和闹花鼓,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基本上人人都会打花鼓。翼城花鼓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打花鼓,每逢节日庆典,总会看到有其进行表演。如果你看到翼城的花鼓戏表演,不得不称叹一声,惟妙惟肖的翼城花鼓。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进行表演、场地表演。进行表演,其每逢有重大的节庆活动,边走边打,表演者动作简单,扭秧歌、抬花轿等民间舞蹈节目也会配合在一起表演,好不热闹。场地表演,场地表演又分为人群表演、广场表演,第一种是走到围观人群密集的地方停下来进行表演一番,如果表演者想要露两手绝活,那么就要进行斗花鼓了,比较好看。场地表演另外一种就比较大众化了,其为广场表演。

  翼城花鼓的乐器比较简单,有花鼓、大苏锣(也叫“背花锣”或“大锣”)、呆锣(也叫“斗锣”或“引锣”)、小战鼓(俗称“救鼓子”)等。表演的时候一般由花鼓手和女苗子领唱,众人齐和。

  听老艺人讲,翼城花鼓,在当地鼓的样式多,打鼓的花样也多,造成了种类不一,表演形式不一,故称之为花鼓。翼城花鼓,听老人们说也有腰鼓之称,说是表演鼓手最多的时候可以背八个打鼓,击打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名字也由之而来。

  翼城花鼓的动作特点很鲜明,移动时常用蹲、蹦、跳、碾、转,动作幅度大、速度快,表演者展现的是活泼欢快,如果碰上群鼓,气势上更加显得宏伟壮观。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花鼓手的动作,如晃头、耸肩、颤跳、瞪眼以及上杠的集体造型都形似活猴,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