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收入低但感觉支出却和城市相差不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醒着做梦8283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就农村的相对收入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农村的主要经济收入分很多类,有专门以种地为生的,也就是说专门搞种植产业,这方面主要是靠天吃饭,遇到天灾一年可能就没收成,收入基本不稳定,相对收入低,还有就是养殖产业,养殖业方面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 ,当然种植业也一样都需要技术含量和勤劳,养殖业相对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相对收入也不是很稳定,另外一个就是在农村做手艺的人,这类的收入看行情而定,相对而言是因人而异,看个人能力,还有一类人就是外出打工者了,以上是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城市的收入多为上班族和经商者,相对来讲收入较农村而言,至少有份稳定的收入,而且有社保医保也就是大家说的五险一金。

现在来请讲农村支出,农村的支出主要也是衣食住行,相对城市而言农村人可以自己种菜养鸡鸭鱼等等,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人也很少有人种,基本上也全是上集市上去买菜买米,而且上一趟集市超市釆购一次也是好几百,这点不亚于城里人,物价上涨,其实有些小城镇的消费都大于某些城市,现在生活水平好了,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不同的看法,相对来讲开销自然而然也就跟着上来了,尤其是农村人的医疗开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别再以为农村是一个低消费群体!


何岳珩daddy


这个很好理解,城市里人住一个小区都不认识,攀比也会有只会跟自己认识的那几个人攀比,农村就不一样了,这几年出来打工做买卖的人也很多,有钱的也不少,不过有一点不一样的是一个村里大多数都认识,谁家过得怎么样,谁家儿子闺女有出息全村拿出来攀比!!!所以就导致了你能,我比你更能!!!你家买了什么我家还要比你家更好!!!说实话我也是农村人,不过这几年眼瞅着农村人再也不是当年那种看着就淳朴的样子了,各种嘚瑟,攀比成风,一点不输城里!!


男人喜欢钱钱厚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很多在城市的物资和优质的产品都在往农村市场。综合农村消费各方面的开支分析,在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一般一个月的消费也是不低的。在农村住房方面,这部分是没有房贷也没有租金,生存的基本粮食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综合各方面,农村生活的开支主要在于日常的消费和医疗、教育方面,至于哪一块的开支占比较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日常的生活开支,一般在农村,现在的消费水平跟4、5线的城市差不多,一般超市的物价,在农村不会便宜,都是与城市里边的价格持平。平常农村消费的食品物价与城里相差也不会太远。青菜和肉都是稍微便宜一点,但是不会便宜太多。通过分析在日常的消费开支,这一块也占比重是比较高的。

第二类的开支主要是医疗方面的开支。据所知在农村的医疗,一般费用都是像感冒,一般都是20元到30元的门诊费用。相对于城市一个感冒几百元的药费,各种检查费来说,这个医疗费用是比较低廉的。但是有一个重大疾病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开支,很因病致贫的例子屡见不鲜。一般日常医疗费用是比较低的,但是遇到重大疾病,那就是倾家荡产。

第三类的开支主要是在孩子教育方面。现在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学费和书本费都进行了减免。在农村,小孩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本几乎是非常低的。只有一点点学习用具的开支。到高中大学才是重大的开支。在农村的高中比较少,一般高中就设定在城镇里面。伙食费、书本费、资料费、各种补习费,相对来说就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



水果人胖儿


我是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在我看来,农村人口基数大,但农民的经济来源单一,并且有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是收入低,支出高的因素之一。

虽然说城市人口压力也很大,要背负房贷车贷,但是城市人口已经适应了。全年365天都工作的生活场景,有固定的生活模式和工作圈子。有些工作是不需要露天的,很多工厂全年没有季节,时间限制全年正常开工保证了收入。

城里市民生活简单,因为都是处于一个单独的独立的空间里,也保持了距离感,人们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去维护左邻右舍之间的亲情。不要小看每年村上结婚,丧事,这些随出去的份子钱,也有好几千,像去年年底扎堆结婚的现象,农民辛苦工作一年,也舍不得花几万块钱却不得不用在随礼,苦不堪言。

对于一些在家里搞养殖或者说是搞农业生产的人,冬天有些地区严寒不适合农业生产,不得不留在家里面,春天暖了才出门,出门有些岗位已经开始满员了,天热了,岗位竞争激烈。一晃几个月半年时间过去了。过年回家要请客吃饭,今天的农村消费水平提高了很多,一桌酒席至少也得好几百上千。

现在农村的彩礼已经和城市相匹敌了,个别农村的彩礼甚至超过了城市。结婚欢欢喜喜年年有,谁见过结完婚以后一家人舍不得吃喝苦逼还款的日子?对于原本就没有多少经济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多少家庭因为高额的彩礼,分崩离析,矛盾重重,原本好好的一家人,弄的面目全非。

以上就是我对农村收入低,但感觉支出和城市相差不大的问题的个人拙见。


镜子154088819


是这样的,农村的收入肯定没有城里的收入高。人都说春种秋收,只能等到收获的季节了,农民才会见到收入。其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支出,要想收成好还要不断的投入。农民还要看天吃饭,就算收成好,但是要是市场行情不好收入也是不行。但农村的消费跟城市也没有多大的差别。比如现在的猪肉价钱,农村的猪肉价钱明显还比城里要高一点。城里人还有评价猪肉买,农村是没有这回事的。还有一些生活用品我们也是要到城里去采购,不可能说农村的人进城买东西,看见你是农村的就给便宜吧,没那回事。城里人天天有收入,月月领工资。农村人有可能几个月没有收入,只能等到收获的季节,把农产品卖出去才见到钱。所以农村人一般都会省吃俭用。


韦兄


不是感觉,是农村收入真的地低,消费支出直接和城市一样。

现如今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使老百姓生活开销提高,不会因为农村和城市的区别,特意区分物品价格。不会因为是城市人就卖高价,是农村就卖低价。物品上市都有一个基本的价格,只是在于中间商赚的差价。利润决定市场。

城市人只是在于没有土地粮食蔬菜果品大部分都要掏钱购买。城市人工资高,退休有退休金。

农村人有土地,大米蔬菜自己种,可以相抵一些支出,水果也要掏钱购买。农村人没有保障,收成好不好都是一年,还要期盼老头不要有什么天灾,期望风调雨顺。大米蔬菜价格低,导致收入不成正比。

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没有出现时期,城市人有医保,农村人大病小病只有白白硬抗,一年收成不好还要盼望不要有大病小灾的。

因为中国现在的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覆盖面小,且覆盖的主要是在城镇,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太大。。即可以认为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是其纯收入(因为可支配收入=总收入—转移性支出。而转移性支出恰恰就是社会保障支出那一部分。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1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9.6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1.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点1.82: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到1990年城乡收入比为2.2:1,1995年为2.71:1,目前已经达到2.9:1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我国便是其中之一。

  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扣除物价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62%。

  3.农民收入水平比城镇落后8~9年。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只相当于1992~1993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4.农民人均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低4493元。1978年时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元,到1985年差距突破300元,随后几年每年再扩大100多元,到1992年差距突破1000元,1994年突破2000元,1997年突破3000元,2000年就突破了4000元。预计2002年将突破5000元。1978-1985年城乡收入差距每年扩大20-30元,1985-1992年每年扩大100多元,1992年以后每年扩大300~400元,最近两年每年扩大500元。

  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就更大。2001年农民家庭人均各种支出2780元,其中家庭经营支出占696元,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78元,缴纳税费支出91元,非生活消费支出占到家庭支出总额的31%。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不考虑城乡其他方面差别,单从产业自身的扩张性上来看,农村就自然地处在劣势。城市产业比农村产业更具扩张性,一般情况下城市经济发展要快于农村。最近10年中,我国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相应地第二、第三产业上升10多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村改革率先启动,农村在经济机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农村的第二产业曾经有过较快的增长,但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化,导致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降了下来,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乡镇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还有萎缩。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促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使城市的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加强。近几年尽管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增加了投人,但国家所有大型电力、交通、通讯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无不紧紧围绕城市中心而展开。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如果过去农村为企业发展所能提供的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相差不大的话,那么今天城市在基础设施齐全、资金密集、信息畅通、市场活跃等方面优势已经将农村远远抛在后面。企业为了追求效益,新项目的上马普遍都选择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市及其辐射地区。城乡物质基础的差距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差距。

  不同的体制仍是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体制的差异大大缩小。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两种不同的社会运行机制,仍然在发挥作用,福利制度、税收、就业、人口迁徙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都可能会促使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比如城镇福利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但农村福利制度的建设还没有能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即使已有的社会福利项目,农村与城镇也有很大的差别。全国城乡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要大大低于城镇,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高于城市。同样是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拨款和教师工资城乡间也存在较大差别。1995年全国普通小学每个学生的预算内事业支出265.78元,而农村只有198.69元,最高的上海达1216.85元;全国普通初中生人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492.04元,农村只有392.59元,最高的上海达1535.83元。在城镇一些理所当然的社会福利,在农村农民还必须支付费用。如民兵训练、计划生育、优抚对象、乡村公路、农村教育等都需要农民交费。尽管税费改革取消了这些方面的收费,但增加了农业税,实际上以农业税的形式收取了这些费用。农民的年纯收入只有2300多元,距个人所得税收取的低限相差甚远,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要在未扣除生产成本的条件下缴纳8.4%的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税费改革后),如果将这一税额折合成以增加值为基础的税率,大致在40%,这与其他行业17%的增值税税率相比,反差极大。

  城乡隔离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即使是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城市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制度安排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只要城市和乡村之间是相互开放的,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会使城乡之间在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上保持相对的平衡,城乡之间差距扩大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城乡间也许在某个方面差距会扩大,但在另外的方面会得到相应的弥补。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城市人均的资源总量快速增加,而农村人均资源很难增长。一方面是产业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另一方面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被严格控制,城乡之间人均经济和文化成果的占有差距就不可避免地要扩大。











爱不一定要上床


农村尽管收入低但农村的支出项目比城市的支出并不少。虽说城市里的随份子比较大,许多场面需要应酬,确实支出较大,像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气管费样样要出。农村也是让人自顾不暇,像邻里亲戚都要走动,七大姑八大姨,沾亲带故,红白喜事,一样不少。又加上收入少,仅靠几亩薄地,加上打零工的好入,支出同样是捉襟冗见肘,倍感压力山大。

农村虽说不买房子,但盖房子也耗费半辈子心血。房子越盖越大,汽车虽不是名车,但也得有。再加上,农村的红白喜事互相攀比,一场事耗尽几年收入。

孩子们上学也都往城里凑,穿衣服要讲牌子,吃饭要下馆子,这些都榨干了在农村的人。

所以,不管是城里的人还是农村人都感觉压力,生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风生水起0917


现在农村确实是收入低,支出的生活成本一点都不比城市少。因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不仅仅要求吃饱饭就行,而是也在谋求更高的发展。所以农村的生活支出并不比城市的支持少。例如

1、教育支持;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都去市区上学,就算在镇里上学的教育支出也是非常大的。现在农村的教育培训机构也是非常多的,很多农民为了让孩子跟上课程也会报一些培训班。据我知道的有的农村仅教育支出就占到6万多。

2、购房支出;现在很多农村家庭也是去需要去城里买房的,特别是有男孩的家庭更需要去城里买房,而现在房价上涨的行情下,这一项支出在整个家庭中占非常大的比例。甚至有的家庭需要背上沉重的债务。

3、生活基本支出;以前很多农村的生活条件差,现在很多农村也已经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了,比如很多家庭也已经有空调、冰箱、暖气等等。而这些也是和城市的支出是一样的,并不比城市少。

4、彩礼支持;这个对于一些有男孩的农村家庭是必须的,现在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和一些农村传统的原因造成彩礼支付价格越来越高,这个在农村生活中是非常高的支出。

但是农村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的,如果农民不外出务工的话收入是更低的。如果一些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话收入会稍微高一点的,但是由于农民的家在农村,就算进城务工也是从事一些短期性工作,而短期性工作的收入并不长久,保险等福利也是没有的。





乡村调查


农村收入低但感觉支出却和城市差不多我认为有几下原因,虽然农村挣钱难度大一点,特别是上了年龄的老人群体,很大一部分没有退休金,只能靠子女或者以前的积蓄过日子,但是子女们都开始挣钱了,不像六七十年代,挣的哪点钱大部分只能养家糊口,还要面临盖房子土房变瓦房,如今农村绝大部分可以不为房子考虑了,挣多挣少,只要养子女,养父母就行,再者现在大部分都能挣到钱,所以手中慢慢也就有存款了,买的买车。从当今社会就可以看出。自然而然农村消费水平普遍提升上来了,无论是生活水平,教育方面,还是其它方面,都不比城里人差,支出也就相差不大了。


湖南小汤


农村确实不像城市收入高,农村没有城市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可以来提供经济收入。在农村里面生活,如果不去城市里面打工,大多数是靠种地生活,种地又不像打工,打一个月有一个月的收入。在农村种地不是每个月多又收入,农作物生长需要时间,不是一个月就可以拿去卖,要几个月才有收入,所以收入要比城市低。

还有就是农村人和城市一般老百姓日常消费差不多,让人觉得生活支出差不多。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一般老百姓除非你买房买车,不然日常消费能有多高,可能城市的菜价、米价比我们农村高一些,但是也高不到哪里去。城市的一般老百姓主要是要买房买车、孩子的教育要花钱,要上英语补习班、数学补习帮、什么兴趣班啊之类的,不然在日常消费和农村差不多。

无论是在农村生活还是在城市生活都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