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还没大展宏图就驾崩的皇帝?

爱旅剪影


代表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周世宗“柴荣

1、宇文邕、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掌握政权,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使得国泰民安。灭亡北齐一统北方,公元578年率军五道北伐突厥,中途病倒,同年病逝享年36岁。

2、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多被称为“英明雄才大略”、“汉人伟大的皇帝”“五代第一名君”“最完美的皇帝”等。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即位后整顿吏治,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重大的建树,勤劳善战,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契丹,正准备一鼓作气夺取幽州,遇病而返,后病逝终年39岁。

这两位都是文武双全,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也都有“肃清宇内、统齐八荒”的壮志、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荆楚阿梦


实话实说,“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皇帝,在中国绝不在少数。笔者在这里,就为您盘点一下这些半生襟抱未曾开的皇帝们——

1.曹丕父子:尽管戎马一生的曹操活到了六十五岁,在那个年代算得上长寿;然而他的子嗣却没能继承他的基因。建立曹魏的曹丕四十岁驾崩,曹叡更早,三十五岁就没了。这对皇帝父子能力都不算差,却都死得早,这才给能力不算顶级却能活的司马懿可趁之机。

2.司马绍:这位说出“抬头见日,不见长安”的天才皇帝,刚登基不久就平定了王敦之乱,堪称是晋朝建国以来最有希望的皇帝。然而,得国不正的司马家族仿佛被诅咒了一般,少年天子在二十六岁那年就驾鹤西去。他的去世,也为东晋带来了另一场祸乱——苏峻祖约之乱。

3.刘裕:“赫连拓拔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当代晋称帝的刘裕正厉兵秣马,准备以近六旬高龄第三次北伐的时候,这位叱咤风云的老英雄却因为满身的伤病而遗憾地离世了。假设再给他十年生命,也许南北朝就不会再出现了吧?

4.元宏:世人皆知“魏孝文帝改革”,却不知改革后不久北魏便土崩瓦解。究其原因,当然是元宏改革太过激进的缘故。可如果元宏没有在不到四十的年纪就去世的话,那北魏有无可能提前统一呢?

5.宇文邕:灭宇文护、灭佛、灭北齐、北伐突厥……这位谥号为“武”的北周皇帝实在是武德充沛。然而,过早地离世不仅丢下了一个不稳定的帝国,更为自己的亲家留下了可乘之机。当天下被统一的时候,国号已经从周变成了隋。

6.柴荣:尽管后周只有九年的国祚,但是柴荣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著名如宋太祖赵匡胤,在他跟前也就是个马仔。可惜,他和宇文邕一样,过早地离世给了别人摘桃子的机会。

7.朱允炆:平心而论,朱允炆应该是个不错的皇帝,明朝的首都如果一直在南京,中国的国运也许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然而,野心家朱棣的篡权夺位却改变了这一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的命运。


青言论史


古代还没展开雄才大略的皇帝很多,在你这些皇帝中,我个人觉得北周皇帝宇文邕非常的可惜,读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宇文邕少年时代韬光养晦,隐忍十多年,最后一举拿下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叔叔宇文护,统一的北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已经大乱了400年,在重新夺回了帝国控制权之后,宇文邕雄才大略,艰苦卓绝地灭了北齐,正当他“布怀立行,皆欲逾越古人”,想成就自己成为名垂千古的帝王之时,天不假年,在公元578年亲率大军北伐,准备先解决突厥,然后挥师南下,一统天下!

遗憾的是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行军途中宇文邕突患疾病,最终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人世。三年后,比宇文邕年长两岁的亲家杨坚篡夺了皇位,完成了宇文邕未竟的事业,统一了中国。图片中的宇文邕有些目露凶光,这是他的亲外孙阎立本画的,阎立本有可能没有见过宇文邕,但是从长辈的描述中,将这个人物绘画的活灵活现。阎立本是宇文邕的公主,清都公主的儿子。我们熟悉的大唐最伟大的君主太宗李世民也和宇文邕有着亲缘关系。

隋唐奇女子,太宗皇帝的母亲自幼就是在北周皇帝宇文邕的身边长大,而且是宇文邕非常垂爱的外甥女。宇文邕的早逝,让他的统一大业停滞,就连江山也异主了。实在是太过遗憾!

历史上多个朝廷都有未展抱负就驾崩的皇帝,但是在这些皇帝中我个人认为最为可惜的就是宇文邕,他若多活三年五载,中国历史将被改写,有没有隋唐还两说呐。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的残酷,给宇文邕的时间太少了。





长安女子_唐歌


曹丕要求留下姓名。

作为祖传的文艺男青年,杰出政治家。废除小黄门、中常侍,禁止宦官干政,都是人家干的。当然他可能忘了他祖上的曾经是宦官的干儿子,也断断预料不到他儿子宠幸宦官。

九品中正制,相信各位都背过,也是这位皇帝和门阀妥协的结果。加之他对文化的重视,确实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化学者。但最终导致司马家做大,给中国带来了数百年的动荡。

但和门阀大族做妥协,都是为了消除地方割据,集权中央发展经济。经济确实是搞上去了,但是权力其实是被世家大族垄断,结果同上条。

虽然40岁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政治策略对于后来的执政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影响深远。

总之。如果不是40岁英年早逝,相信他有能力逐步收拾是世家门阀,实现真正的集权统一。



楹山先生


郑桓公,姬友,周武王姬发的儿子,春秋早期郑国开国国君。他可能是古代史上谋划最深远,雄才大略的国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担任周王朝司徒,德高望重,掌握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很多人脉资源,周王朝日渐衰落,他图谋生存之道。

他知道今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将相继崛起,为郑国谋得安全的领土得到暂时的喘息。之后三百年期间,五霸崛起,郑国艰难的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生存,这些都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如果不是因为在王子颓之乱中保护周王而意外和过早的去世,他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以他的几乎能预测未来一样的远见卓识和东周卿士的外交手段和关系人脉,他极有可能先兼并周边小国,结交远一点国家,顺势制约,遏制,打压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的发展壮大,从而不断壮大郑国,导致其他国家最终被郑国兼并,最后一统中原,而不是后来的秦国了。也许他能更早的结束春秋时期,也许不会有后来的战国了。

如果郑桓公能像晋文公一样逃亡十九年,被不断暗杀,都还能活下来寿终正寝的话,那个时期,他是没有对手的。


黑水


说到这样的皇帝,我觉得清末光绪帝算得上一位。

大家对光绪皇帝的印象可能就是懦弱、无能、傀儡。但是光绪帝绝对算得上对得起臣民的明君。光绪于同治十三年(1875年)被两宫太后立为皇帝,慈安太后死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听政,此后慈禧太后一直独揽大权,可怜的光绪皇帝一直到死都没有掌握实权。

他虽无实权,确没有沉迷后宫从此落寞,而是怀有一身抱负。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帝国的情形是每况愈下,身子骨越来越弱。光绪帝一心想把它拉回来,载湉亲政六年后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光绪皇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多次向握有实权的慈禧太后争论,但最后扔因朝廷腐败,清朝政府输掉了战争。慈禧以她的大寿为重要任务,对日本所提条件一律允准,光绪再次激烈反对将中国台湾、澎湖诸岛割与日本,但抗争失败。

在清政府一次次受到重大打击的时候,他决意以变法图强,全力支持维新派进行新政以提振国力。光绪帝不顾保守派阻力实行“戊戌变法”,但现在看来有点操之过急。在遭到慈禧太后的明确反对后,试图发动兵变夺回权力,被袁世凯出卖而失败。此后慈禧再握大权,幽禁光绪,直至他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

试想,若给予光绪一个真正的皇帝的权力,近代中国的境遇可能不会那么悲惨。


新视界270


1、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享年21岁,在位13年。汉武帝能活能打能生,活了70岁,打出了“汉”这个字的威名,最后六十多岁生下了刘弗陵。弗陵8岁即位,在老爸的光辉和霍光的辅导下茁壮成长。14岁就识破了上官桀对霍光的陷害,平定叛乱。之后专注于发展经济,消除了汉武帝挥霍国力带来的后遗症,扭转了西汉衰退的趋势。

2、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享年39岁,在位1个月(1620年)。

  朱常洛是万历神宗朱翊钧和宫女意外生下的庶子,不但是庶子而且是私生子。在登基之前,朱常洛已经开始了政治改革,罢矿税、释直臣、赏边兵。一时间走向衰败的明朝又出现了希望,史上评论说“潜德久彰,海内属望”。但是,苦尽甘来的朱常洛连皇帝的宝座还没坐暖就病倒了,然后在三大案的第二案“红丸案”中一命呜呼!明朝从此彻底失去了希望……

3、唐顺宗(李诵)

  李诵,享年46岁,在位七个月(805年)。即位之时,大唐已经混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但李诵还是开始了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革新主要针对的就是当时两大毒瘤——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可让人郁闷的是,他身体并不好,如果李诵身体健康,以他的威望或许可以压制反对者,可李诵的身体状况,使得他非常容易被宦官控制。就算矫个诏,他也没法辩哪。退位第二年,李诵病逝。

4、魏献文帝(拓跋弘)

  拓跋弘,享年23岁,在位6年。拓跋弘3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12岁就当上了皇帝,因为他爸文成帝拓跋浚也是个早死的英主。而拓跋弘更是青出于蓝,继承了老爸的改革事业,将北魏做大做强。拓跋弘文武双全,小小年纪就开始整顿政治、南征北讨。史载其少时就有“济民神武之规”,“勤于为治,赏罚严明,拔清节,黜贪污”,北魏建国以来粗糙的政治终于步入正轨。但是,天妒英才,拓跋弘才18岁就退位了,把皇位交给了4岁的儿子拓跋宏!退位4年后便死了,令人惋惜。

5、周世宗(柴荣)

安史之乱,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的1200年,中国历史整体上走着下坡路,越到后来越无法挽回,最终必须经过彻底的打碎重来,才能获得新生了。那么在这1200年之中,有没有过复兴的希望呢?有,那就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在位短短5年,打下的基础,就形成了后来一个三百年的王朝——宋。如果没有柴荣,赵匡胤后来即使建立了宋朝,可能也只是和五代一样的一个地方政权而已,中国也许会像东晋南北朝一样乱上几百年。

  柴荣曾说,如果能当三十年皇帝,“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时间只过了六分之一,一代伟人憾逝。之后的宋朝,刚一开国就没什么豪气,软绵绵的。若能假以时日,收幽云,驱契丹,统天下,以刚刚开始的新风气为契机,也许可以创造中国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