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QINGMING

2020.04.04


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隨著節令輪轉的步伐

陽光漸暖

大地的生機漸漸煥發

今天我們迎來了春天的第五個節氣

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五個

——

清明


清明,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

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每年公曆大約為4月5日左右

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歲時百問》中寫道:“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

萬物吐故納新

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段


據《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清明,三月節

按《國語》曰,時有八風

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

此風屬巽故也

萬物齊乎巽

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明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

是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重大春祭節日

可以說,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

是清明節的兩大傳統禮俗主題

在肅穆莊重的掃墓祭祖之餘

人們亦親近自然,踏青遊玩

享受春天的樂趣


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以下三候

一候桐始華

二候田鼠化為鴽

三候虹始見

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

草木萌動,杏桃開花

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除了中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

也過清明節

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這些國家的清明節與中國的傳統

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

2006年5月2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申報並經國務院批准

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最初只是與農業生產相關聯的節氣

在後來的發展中清明融合了

寒食節禁火冷食和上巳節郊遊祓禊

以及其他一些傳統節日的習俗

成為了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的大型節日

是傳統春祭節俗的綜合與昇華

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

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

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

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

“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其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

在踏青郊遊中享受春天樂趣

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

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

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

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形式較為普遍

具體的祭祀時間和方式

則依各地習慣有所差異

掃墓祭祖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

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

喚醒家族共同記憶

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

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

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踏春等

即為春日郊遊

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踏青的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

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亦可遊樂一番

踏青習俗由來已久

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

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

踏青風俗至唐宋尤盛

可見其早已流行


除了掃墓和踏青之外

清明還有很多其他的民俗活動

依時依地而異

比如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

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

因此,就有了清明植樹的習慣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

便剪斷牽線

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據說這樣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中國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的習俗

有專家認為這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神農氏

還有說法是為了紀念焚身柳樹下的介子推

以及兼備驅鬼辟邪的作用

盪鞦韆也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

宋人文彥博有詩云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此外,清明時節還流行

鬥雞、射柳、蹴鞠、拔河等娛樂活動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

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著

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

關於民間寒食習俗的記載

幾乎是突然地出現在東漢的文獻中

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區

即使在寒食習俗頗為盛行的唐宋時代

其傳播範圍也不出北方

晉陸翽《鄴中記》記載:

“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麥為酪,

搗杏紅煮作粥。”


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有清明吃青團的風俗

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餈、茨殼粿、艾葉粑粑、清明果、艾葉餈粑、艾草糕等等

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

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

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

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

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

是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清明

一個慎終追遠、懷念逝者的節日

也是一個煥發希望、迎接新生的節日

斯人已逝,此情非遠

希望我們都能

勇敢地揹負起逝者的未竟之志

不要沉溺於哀傷

而是把全身心的力量鼓舞起來

讓生活更充實

讓春光更明媚

相信未來,一切可期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程顥

《郊行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