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提高“心理免疫力”?

当今网络信息纷杂,各种疫情信息铺天盖地,担忧、焦虑、恐慌的情绪滋生,侵扰了大众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反而加重了疫情带来的伤害。

面对疫情,我们不要盲目恐慌,应该理性应对,根据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建议,重点放在自我防护上,保持良好心态,树立信心。

众志成城,疫情终会过去!

一、如何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

1.关注可靠信息,科学全面认识疾病,减轻对未知的恐惧

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疫情相关情况、防控知识和治疗建议等。主动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导致的过度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2.维持规律作息,丰富生活,平稳心态

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适度睡眠,吃好三餐,多喝水,坚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实生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或者有兴趣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或者在家办公、学习,做家务等。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

3.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摆脱负性情绪,注入正能量

认识到出现负面情绪很正常,接纳这些情绪反应,不指责埋怨自己。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平复情绪,缓解焦虑。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家人、朋友等帮助,通过沟通交流,舒缓不良情绪,获得有效支持。采用积极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不良情绪难以自我调节,且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二、如何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

✔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关掉疫情相关接收通道,当孩子休息或不在近前时再阅读疫情资讯或观看疫情相关视频。

✔家长应与儿童一起保持作息规律,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学习、室内锻炼、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

✔用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如绘画),解释孩子对疫情所不理解的问题,有助于孩子理解病毒、生病等概念。

✔父母保持情绪稳定,及时觉察并调节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在孩子面前尽量呈现出稳定、积极且有力量的一面。

✔鼓励孩子表达情绪,保持足够的耐心聆听;允许孩子哭泣和表达恐惧情绪,帮助他认识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并通过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舒缓不良情绪。

三、如何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防护?

✔老年人的亲人及照料者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解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与防控情况,避免造成恐惧。

✔保持以往的作息规律,防止白天睡眠过久导致夜晚失眠、焦虑。

✔保障文娱生活,舒缓焦躁等不良情绪。

✔疫病传播期间限制出行,会导致老年人下棋、打牌等娱乐生活无法继续,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等现象。家人及照料者应积极关注老年人情绪及心理变化,通过短视频、电视节目等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