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正在“清洗”一般投资者 ——专访上海质嘉投资合伙人隋秉建

红刊财经 李壮

美股市场暴跌暴涨,全球疫情难见拐点,“拿稳你的现金”的呼声成了“醒世恒言”。作为投资者,是持股、加仓还是变现退场?就此,《红周刊》专访了上海质嘉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合伙人隋秉建。

他表示,美股暴跌可类比国内2015年年中杠杆投资爆仓的情况。观察美股市场风险,可以看它是否再现“雷曼事件”。他也提醒,市场在不断“清洗”普通投资者,而拥有长期闲置资金的普通投资者,此时可以考虑股债平衡策略,并在长期策略中迎接赚钱效应的显现。

美股市场本质是杠杆危机

《红周刊》:美国政府近期推出一系列空前的救市措施,例如美联储将利率降至0,这些政策是否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隋秉建:美股的暴跌、四次熔断,可以类比的就是国内2015年年中杠杆投资爆仓,美股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是加杠杆的全天候策略、量化策略基金,由于投资品种的相关性失常,这是经济危机中大概率会出现的“肥尾”,这些基金亏损严重导致被动平仓,出现“卖出除美元外的一切”现象,从全世界筹资填补美元需求。

美联储的一系列动作,大幅降息、无限量购买投资级债券等让投资者以为美联储看到了“癌症”。能不能起效,需要看是不是能阻断多米诺骨牌效应,比如美国企业由于这么多年的股票回购,权益资本大幅减少,抵抗意外冲击的能力减弱很多,波音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是-83亿美元,总负债是1420亿美元,遇到危机,它就很难自救。

疫情后

经济缓慢回升 需留意多米诺骨牌效应

《红周刊》:这次疫情的全球新增确诊病例似乎在接近峰值,全球疫情是否在全面暴露的尾部?拐点何时出现呢?

隋秉建:疫情的未来可以用一句话形容“Nobody Knews”(无人知晓),目前来看V型反转的支持者已经越来越少了,U型回升到6月左右疫情结束,L型回升、疫情长期化,W型疫情二次发生,以及耐克√回升、经济快速下降缓慢回升,到2021年底恢复2019年水平等,都有不同的支持者。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说,“我们不确定该病毒到第二季度末的时候是否会消失。如果它持续到整个夏天,那么所有影响都会被放大”。

即使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所谓的“社交疏离”行为模式可能会继续下去,就像中国,尽管政府已经表示安全,但居民的谨慎心态持续,这种情况可能在境外出现。

经济低迷带来的财务压力,很可能会抑制旅游、外出就餐和购物。如果家庭和企业无法支付账单,那些债主也将陷入破产和违约境地。

我们主要观察意大利的疫情,拐点已经有出现苗头。但即使病例数下降了,世界疫情有望在5月内控制,经济V型反转的概率也不大,投资人不可盲目乐观。

《红周刊》:您对全球经济前景和美股市场风险是怎么分析的?

隋秉建:耐克√回升,经济快速下降、缓慢回升,到2021年底恢复至2019年水平,我们认为是一个中性预期。

很难说美股市场的巨大跌幅意味着已经对经济前景作出了足够的反应,还要观察疫情,观察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6月控制疫情的中性假设情景中,若近期出现类“雷曼事件”的市场清洗,我们认为可以参照2008年市场筑底的模式做多。

资金充裕可以考虑加仓

首选股债平衡策略

《红周刊》:对于国内经济,您有怎样的判断?

隋秉建:国内情况相对独立,资本市场冲击不大,银行间资金宽裕。

中国经济受需求和供应、内需和外贸多重挤压,累积前期的降杠杆和贸易摩擦压力,政策在经济领域腾挪牵制较多。可以看到近期国内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与国外相比弱一些,从国家层面来说能够稳需求、稳就业,平稳过渡等待世界疫情平稳、经济恢复,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战略。

《红周刊》:A股能走出独立行情吗?

隋秉建:A股市场十年不涨是真实反应了经济低增速,同时与央行资产负债表停止增长、压泡沫也有很大关联。没有央行的支持,A股不会走出独立行情。

《红周刊》:当下是加仓的好时机吗?

隋秉建:当下策略是不是加仓,需要看投资人的站位。如果已经满仓,不可以上杠杆加仓。

择时策略是一个高难度策略,目前A股区域相对来说是一个便宜区域,是不是最低价格区域还很难说。

目前看港股市场比A股市场便宜一些,当然A股市场也可以挑出一些便宜的好股票。如果有长期闲置资金,可以考虑股债平衡策略,具体股票如李嘉诚的“长和”股票已经跌到了PE 5倍,股息率6%,主做零售、港口和电信服务,对于保守的投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标的。

《红周刊》:您还看好哪些资产?

隋秉建:中期我们看好中国长期国债,中美利差已经到顶,未来看大概率中国央行降息不可避免。

我们也看好黄金,全世界的零利率和动荡,黄金度过资金回流期后,走出一波行情的概率很高。

《红周刊》:我们可不可以在好股票上逐步加仓,买到底部出现?您是怎么操作的?

隋秉建:对于股债平衡策略投资者来说,这是聪明的策略,前提是投资者始终有现金在手,没有过度投机。我们的组合复杂一些,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中美好股票不具有直接对标条件

市场正在“清洗”普通投资者

《红周刊》:中美的好股票有怎样的特色,能否做个比价?

隋秉建:美国科技和服务行业很发达,如苹果、谷歌、微软、特斯拉、可口可乐、麦当劳、星巴克、迪士尼等等都是很伟大的企业。中国制造业为主,格力、美的、海尔、海康、海螺、茅台等蓝筹“当家”。

两国股票的比价优势不能简单类比,比如格力与其对标的惠而浦,简单的市盈率,格力10倍而惠而浦4.4倍,但贴现、成长、利润、投资、资本结构都不一样,并不能简单说某一个便宜。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资产占比远大于国际资金配置比例,中国资产与美国资产的相关系数低,从配置的角度,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未来中国投资市场一定会吸引国际资本大批量进入。

短期我们看好中国债券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预期中期人民币升值。

《红周刊》:您春节前仓位多大?年后以来是怎么调整仓位的?

隋秉建:我们过年仓位是暴露20%左右多头,保持有股指期货期权对冲。当时的判断是指数处于高位,虽然有牛市的呐喊,但周围环境条件并不充分。

年后的二月份A股反弹做多和三月份A股慢半拍下跌做空,都给了我们调整仓位的时间窗口。

《红周刊》:您在2018年和2019年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到目前有怎样的收益?

隋秉建:我们基金是多头策略为主,配合对冲策略、事件驱动策略。这些年也在做一些策略扩充,比如增加了多空策略、宏观策略。

我们基金是2014年成立的,成立至今总体收益超越各个指数,今年也一样,具体数字按规定不公开。

《红周刊》:谈谈您今年以来的收获吧。

隋秉建:“活久见”,市场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做“压力测试”,不断“清洗”普通投资者。能够在长河中站稳站牢,就会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非专业投资者需要回避高难度动作,当然很多投资者都认为自己是专业投资人里面的高手。

股债平衡策略是非专业投资者的好方法,激进投资人可以股债“八二分”,保守的可以股债“五五分”,股票的部分可以选择ETF基金,A股的、港股的、美股的基金分散一下。长期看仅仅是波动大小和多赚少赚的问题,没有过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