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身出发,提高“心理免疫力”

从1月份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我们用口罩、酒精、隔离,防御接触病毒的可能性,用各种药物、饮食增强抵抗疾病的身体免疫力,而我们是否关注过,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被病毒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感染”呢?病毒的威胁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比如担忧、悲伤、恐惧、惊慌、无聊等情绪散布在网络,有的人甚至产生对生活的迷茫、无意义感……

对于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困扰,我们其实可以调动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去应对。心理免疫力对应于心理学上的“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它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时调动心理资源应对挫折的能力,也是在经历创伤后自我康复的能力。接下来,我们会具体聊一聊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此篇文章虽起因于疫情,但文中建议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希望为生活带来一种新的理念与习惯:从身体出发,关心和照顾自己的心理状态。

怎样增强心理免疫力?

大家都知道,白细胞是我们身体免疫力的核心部分。其实,积极正向的心态,自信与坚毅的品质,身心的平衡,感受他人的支持就像是我们心理的”白细胞”,就是我们的心理资源,通过增强它们就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具体而言:

首先,在疾病与灾难之下,我们需要去平衡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的情绪。负面情绪不可怕,对它们的恐惧而造成的退缩不前、沉浸其中才会造成问题。要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就要适当地表达自己焦虑、担忧、迷茫等负面情绪(比如向朋友倾诉、哭泣、写日记、画画等等);同时,我们又不能过分沉浸于此,要看到身边积极、感恩、有意义的一面。我们也可以通过身体训练、帮助他人等行为去创造积极正面的情绪感受。

其次,疫情让生活来了个“急刹车”,当慢下来后,却给予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反思近年来自己的生活状况,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是如何经历挫折或在变动中不断成长成为现在的自己?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对将来的生活意味着什么?这些思考都有助于认识自己。不仅如此,我们也特别需要关注积极的经验(比如让我们愉快、有价值感的事),关注到自己好的品格(如感恩、勇敢、坚毅、爱等),这会带给我们心理的稳定感。

再者,因为疫情我们隔离在家,对此,我们可以重新规划生活,重新获得生活的掌控感。比如去完成已经拖延了很久的学习计划,规划疫情解除后的特别计划;甚至可以在早晚睡觉起床时添加一些固定的行为练习,给我们生活多一些“仪式感”。

还有,感受到社会支持是增强心理免疫力的核心。怎么获得?“己所欲,施于人”,就是指当你向家人、朋友、社会给予支持时,你就会感受到连接和支持。所以从主动关心你周围的人开始,问候一下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和家人做做家庭活动,关心社会公益,给予他人微笑与感恩。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身体的训练,帮助我们从消极身心状态中恢复,获得身心平衡。也就是由身体入手,增强身心抗压能力,提高心理“免疫力”。

为什么要从身体入手?

第一、研究发现,大约有30%的人群对身体健康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担心和焦虑,具体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例如局部或全身性的疼痛)和对患上某种疾病的焦虑。而在疫情中,人们长时间暴露在疾病的负面信息中,会加剧我们对健康的恐慌和焦虑情绪,这会让我们过分关注身体的症状。

第二、“身心”一体,身体和心理状态相互联系、直接影响。负面事件对心理的影响,会从身体上呈现出来,比如身体过分紧张、麻木、眩晕、呼吸急促、心悸等等。身体问题解决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等功能都会急剧下降。有时身体会以“疼痛”、“不适感”的方式发出信号和警告,告诉我们它需要被关注了,我们需要被照顾了。此时,通过身体感知训练,去倾听我们的身体语言,可以保持身体的舒畅,增强身体的韧性。

第三、身体的感受与躯体反应是与体内神经系统、生物化学因子(如多巴胺、内啡肽)直接相关,通过身体训练可以直接调节这些系统,从而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

第四、相对于“抓不到、摸不着”的心理,身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控的媒介。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身体运动、作息饮食等调整身体状态,从而直接影响心理状态。同时,身体又是我们同外部世界、他人互动的“窗口”和媒介,有些身体练习就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如何通过身体工作来提高心理免疫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增强身心平衡,提高心理免疫力。

1. 提高对身体的感知能力


在当代社会,焦虑、抑郁、压力等情绪困扰着很多人,其实焦虑是一种对未来的过分担心,抑郁是沉浸过去无法自拔。此时,我们都忘了我们可以回到当下生活,而最简单有效的回到当下的方式就是从觉知身体感受开始。

在生活中,有的人会过分沉浸在自己情绪中,有的人又会忽视自己的情绪与身体感受。在这些情景下,身体给予了一个媒介,让我们在一个可控的状态下去表达我们的情绪感受。为此,就需要我们首先能感知到“我此刻究竟有怎样的情绪?”、“我这些情绪背后的身体和心理需求是什么?”提高身体的觉知力是通过身体工作来提高心理免疫力的第一步。

2.身体的自由表达

心理学上的身体表达,不同于普通的运动和舞蹈,身体工作(例如舞动治疗)的大部分练习都加入了自由表达部分,因为身体和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不同。心理学中的身体工作,是在一个支持、信任、安全的氛围下,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通过引导,参与人更好地感受内心状态,通过身体动作或者运用道具(如绸带、玩具等)自由地表达自己情绪、想法和感受的过程。自由表达就是在表达真实的自己,它是一个内在感受向外在世界呈现、转化的过程,这会带来积极的体验(如愉悦、放松、成就感、被支持、力量感、创造感等等),就是在提升心理免疫力。

3. 生活的“仪式”练习:让身体训练成为日常组成部分

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工作或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日夜颠倒。给生活增加一些仪式,可以增加心理的稳定感,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回到当下。例如在睡觉前与早上起床时,做一些调身、调息、调心的小练习,这不仅能改善我们的睡眠健康,也能让我们第二天精神饱满。

4. 针对身心问题的具体技术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采用舞动、拍打、抖动、养身操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帮助我们探索自我,促进人际互动(例如同家人一起舞动、拍打),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对情绪和心理问题的干预方式;甚至可以帮助处理躯体化症状。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视频中,我们将邀请心理治疗师、舞动治疗师、身心疗愈师,带领我们,通过身体训练,来改善我们身心平衡,提高心理免疫力。

修代明

香港大学社工系博士后;瑞士苏黎世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病理与临床干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死亡教育与咨询学会成员;中德舞动动作治疗师在训

心理治疗实践:循证心理治疗,超个人心理治疗

主要研究领域:文化临床心理学,丧亲哀伤,临终关怀,身心灵整合干预。


李伟

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德舞动治疗师;中国首批人声疗育师

10年的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实践和上千小时的个人成长体验

李伟老师擅长以艺术疗愈技术,通过身体、动作、声音、绘画等元素调动头脑、身体、情绪、心理的整体参与,在轻松、自然中有效实现目标;同时,不仅使参与者在现场有所收获,还能使其掌握简便、自助的方法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