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未来能否依托人口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luhuanxiang


印度未来能否依托人口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这个问题,取决于两点。

一是怎么样算是拥有完整产业链。

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拥有包括所有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的,所谓拥有完成产业链的,也只是相对来说。比如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很多人因此认为中国拥有工业的完整产业链。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中国的铁矿大部分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豆大部分是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由于中国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因此大多数关键原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中国的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从很多工业品的产业链上游来看,大部分芯片、工业控制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关键性技术也都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特别是在一些高精尖产业上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很多高精尖产品都需要进口,比如芯片、高端医疗设备、精密仪器、高端数控机床、特殊材料、发动机、高端轴承等都依赖进口。

因此完整产业链只是相对来说,严格意义上,中国也没有所有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美国也没有。不能要求印度拥有完整产业链。世界是一体化的,大部分行业,如今都高度依赖世界各国在资源、人才、技术、管理上的配合与协作。比如一架波音飞机,有超过400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单凭任何一个国家来完成独立生产,都有困难。

二是如何从零开始到拥有产业链。

印度的情况其实和中国类似,印度人口已经非常接近中国,印度人口在未来十年内超越中国已经是确定性事件了。当印度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对全世界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企蜂拥进入中国设立工厂、分公司一样。印度并不需要自己来从零建设产业链。中国当初用市场换技术,印度也当然会走同样的路。以前印度市场上的中国手机都是从中国国内生产出口到印度的,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苹果等手机厂商,还有代工企业巨头富士康等都在印度设立了工厂,并且不断在扩大规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规则(FDI),该规则要求企业至少有30%的产品要在当地完成生产,在满足这个要求之后企业才能在印度建立零售业务。印度可以用这条规则或者进口关税等措施来迫使外国企业把生产工厂搬迁到印度,这样印度就可以从零开始拥有全产业链了。因为拥有十几亿人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外商企业自己就会进入印度建立完整产业链。而印度的本土企业也会在同外资企业的竞争下逐步发展起来,因为作为民族国家,本国人也都会倾向于支持民族企业发展。

中国的故事必然还会同样发生在印度。印度也会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印度能在多少产业上建立起竞争优势,最终能否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则要看印度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由于中国的先发优势,印度很难像中国这么成功。


上林院


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世界上也没有几个,按照联合国对全球工业产业划分,世界产业可以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之前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也达到,但由于一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产业空心化,因此就不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东西。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5亿,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么印度能否依托人口优势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毕竟想要拥有完整产业链,一些小国家基本上是做不到的,体量大也是一个优势。但仅靠人口优势就想建立完整产业链,那也是痴人说梦,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建设,统筹规划。



印度的发展模式有别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是最高,只有走向发达国家之后,第三产业才会逐渐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最大的支柱产业。而印度第三产业却支撑起了印度经济的半壁江山。印度制造业并不发达,截止2017年,其制造业增加值只有3895亿美元,不到中国的1/9,比韩国还少,占GDP的比重也只有15%左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低,相比之下中国的占比接近30%。

虽然近年来印度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还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力争把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6%提升至2025年的25%。但这几年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仍然没有多大起色。由此可见,印度想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锦绣中源


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完不完整,好像和人口并没有线性关系吧?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个人口过亿的国家,连工业基础都还没有。而人口只有数千万的韩国、德国,产业链却相当完善。这就说明,印度未来能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其庞大的人口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未来形成了,那也不是因为人口众多的原因。

目前来说印度的产业体系并不健全,尤其是工业体系和人口差不多的中国大陆地区相比,差的十万八千里。你看他的军事设备就知道了,就是一个万国牌,来自哪个国家的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唯独国产水平非常低。

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国家,距离发达国家路还非常长,目前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按理来说,非常重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但从发展结果来看,印度的工业发展确实非常一般。

(印度塔塔汽车)

2018年印度工业增加值约为74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只有27%。相比之下,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个比重达到了40%。印尼是39%、埃及是35%、越南是34%——远远高于印度。甚至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韩国、日本、德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超过了印度。

个人觉得,印度肯定会在工业上发力,努力建设齐全的产业链,但是是过程非常漫长。他想成为发达国家就绕不开工业化这条道路。一般是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扩大大工业规模,第二个是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看一看中国走过道路就知道了。

(印度制造一首航母,从设计到下水,耗费十年以上。之所以时间这么长,就是因为工业薄弱)

所以个人的总体判断是,印度的产业链会不断完善,不断扩大,但不是因为人口的原因,而是因为工业化的原因。


财经知识局


目前,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39大类完整工业门类产业链的国家,尤其可怕的是,中国不仅全,而且大而强,绝大部分工业门类的产品的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可以说,像中国这种的工业巨兽,是人类有史以来空前的。此前的工业强国当中,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只能说具有相对完善的工业门类,但达不到中国这种程度,规模跟中国更没有办法相比。

这个工业怪兽会不会也是绝后的呢?有可能。目前来看唯一有可能复制中国奇迹的,应该是印度,但要真正变成现实,难度是不小的。完整产业链这个东西,要培育的话,需要的主客观的因素很多。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主观因素来讲,是这个国家具有实现工业化的强大的国家意志。这一个方面,印度还是有这个意识,特别是莫迪政府,在这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决心,莫因此也被称为印度的邓。印度有比中国更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你不要低估他们建立自己工业体系的决心和意志,看看那连续开发了30多年的光辉战机就知道了。这种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值得敬畏的吧!😂😂😂

客观因素来,印度具有一个跟中国一样,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国家体量。国家的体量决定了市场体量(或者市场潜力)。培养跨国公司或者产业链,就像养大鱼一样,前提是你要有足够大的池子。自己的池子才能自己控制,想借别人家的池子养自己的鱼是没戏的,况且别人家的鱼比你家的还大,大鱼还要吃小鱼儿。这是后发国家必须的。举个例,当谷歌,雅虎已经在世界上发展起来以后,后发国家想在这个领域通过市场竞争培养世界巨头就几乎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关起门来,不允许google yahoo来竞争,用自己市场培养巨头。等企业足够强了,在开门与google,雅虎竞争。比如,百度。如果是一个中等国家或者小国家,你想关起门来培养一个百度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市场就那么一丁点。所以这个市场体量优势,是后发国家追赶的必要条件,印度的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市场的购买力也不强,但13亿人口客观摆在那里,市场潜力还是有的。

具备了这个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我觉得以上两条最为重要,印度都是有,因此,印度建成一个工业大国还是具备最基础条件。

当然,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条件。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有时候在主要条件具备以后,某几个具体的非主要条件不到位,也会功亏一篑。如同一台机器,有1000个零件,只缺那三五个,硬是转不起来。这方面印度的问题就很多了。

举几个比较突出的。(1)主体民族不突出,印度斯坦族不到全国人口的一半,全国有上百种语言。(2)对传统社会的改造不彻底,宗教迷信盛行,农村就是个半封建社会。(3)联邦制的政体造成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力不集中。(4)西方政治制度多党竞争,造成本来就小的中央权力的第二次分散,很难办成大事,特别是需要持久的大事。(5)全国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土地私有等因素又制约了基础设施,下一步的建设速度。(6)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即将去的突破,这一技术革命可能是产业转移路线被截胡,冲销印度劳动力便宜的人口红利。(7)东南亚国家的强有力发展竞争,巴基斯坦的军事对立。(8)穆斯林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与印度教社会的矛盾。这些因素的任何一个一旦爆发,控制不好,就极有可能影响印度的发展进程。


万里蜀江客


看到这个问答,就不禁让我想起来前段我们的中兴被某邪恶大国在芯片这个关键点上“发力”,就如同被人掐住了喉咙只能任人“欺辱”。韩国半导体行业在世界上不一般的牛,但日本政府对韩国半导体行业高度依赖日本的高纯度氟化氢、光致抗蚀剂、氟聚酰亚胺等三种关键的半导体材料搞点“小名堂”,打蛇打七寸,就打到了韩国的要害。原因,一样是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上受制于人。

中兴被一时的制裁差点搞“断气”

什么是完整产业链?不讲抽象的概念,就从现在很多家庭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的汽车来说吧。一台汽车的生产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玻璃、电子配件等各分类行业的生产。汽车制造业跟房地产影响力有一比,可以说汽车业和房地产业一样动一发牵全身。

小马拉大车,只能是举步维艰

现在一个小国想独立依靠自己力量自主的生产汽车,就如同小马拉大车,是不自量力。你有钢铁吗?想有,先具备从地下挖铁矿再有冶炼的能力吧。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一样要挖再解决怎么运输问题。运输需要汽柴油吗?远中近怎么高效合理的运用汽车,火车、轮船。这又涉及到公路、铁路、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在建时,会有很多人的吃喝拉撒需要你操心,这基本就是一环扣一环。所以,小国家和刚起步的国家到这就基本就傻眼了,先不说要有和平的安宁环境,这具备了。你人力够吗?你资金有吗?你人才和技术有吗?你的组织执行力经得起考验吗?你就是勉为其难的上,成本合适吗?造不如买就会被考虑。久而久之,就这么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废了,哪里还有什么完整的产业链。

建国之初,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宣传画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靠天靠人还不如靠自己。因此,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搞起来了39个工业大类,191个种类和525个小类,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记住,是地球上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不论是上天入地,只要地球人需要的东西,就没有中国人造不出来的。因此,才被人尊称为“世界工厂”。被这世界工厂的中国人瞄上的,不用多久这产品销售价就向“白菜价”靠拢。

回到正题,印度未来依托人口,只要作走对路,是有可能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地国家的,原因如下。

什么中国“春运”跟印度的“超运”比起来只能甘拜下风。阿三说:其他东西我没有,我就人多,你服不服?

1、首先,印度有目前世界第二的13.5亿人口,特别具备优势的是,这些人口中有8亿人在35岁以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印度不愁就业人口不足,有丰富源源不断的年轻就业人口。爱追求时髦的年轻人多,意味着谁先抢占先机,开发了这令人垂涎欲滴的大市场,就会赚的盆满钵满。庞大人口带来的大市场,足以支撑无数处于萌芽转态下的小公司茁壮成长。

2、改开总师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印度相对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水平当然是相对滞后的。但由于印度是人口大国,就是矮子中选高的,一抓一大把是不是?印度的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是世界抢手货。在美国的硅谷,印度裔人混的比华人还好,很多大公司的高层、科技人员印度裔比比皆是。随着印度的经济发展变好,这些人回流印度会越来越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不同的新理念。

3、印度有那么多的人,每天“嗷嗷待哺”、要吃饭。有点像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只要是来投资都“饥不择食”的欢迎。但现在我们进行供给侧结构调整,要金山银山,也要蓝天绿水。很多低水平过剩产能要处理,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要关闭、转产、迁移。印度不存在这个,现在还处于有效解决温饱的阶段,所以,高中低行业都会抓。虽然,我们时常对印度的科技水平不敢恭维。比如,印度自己搞的阿琼坦克和“精雕细琢“”出来的LCA轻型战机。阿琼坦克又贵又烂,印度陆军自己都不想要,提起就想问候那些研发人员的祖宗。精雕细琢35年的LCA,入役之日就是落伍之时。但我们也要看到印度现在可以搞出核武器,有登月计划,能生产7500吨神盾驱逐舰,还要自产核潜艇和航空母舰,虽然印度的航空母舰已经反复下水了三次,被我们当成笑料,但人家毕竟在努力的搞是不是?。

4、印度有超乎一流的国际发展环境,美俄日欧中都对印度或军事经济都不设防,或经济不设防,特别是美日欧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需要,会加大对印度的扶持力度,会有更多资金和武器流到印度。没办法,谁叫印度是不可忽视的人口大国,有大量的“炮灰”呢?

综上所述,地球上具备条件搞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只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

中国是目前地球上唯一一个搞成的国家。

靓丽的孟买,象征着印度前途光明,但后面一样有黑暗的平民区,意味着印度的道路还充满着崎岖坎坷

美国是有能力搞,有钱搞、也有足够人力搞,但却走偏了。以前只玩高科技,金融这些可以带来暴利、挣快钱的行业。至于那些中低端的行业美国无暇一顾。但现在特朗普看到美国工业空心化的弊病,在高声呼喊制造业要回归美国。可惜啊!那有那么容易就回归了。19世纪像英国那点人口,只搞了不大规模、不成体系的工业化就成为“日不落帝国”,在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可能性。

印度目前是有想法,除了人不缺其他条件样样都不足。但假以时日,只要印度走上“正途”,循序渐进并脚踏实地的干上几代人,我相信印度是地球上有可能第二个建成完整工业体系产业链的国家。


黑白世界瞰天下


没有完整产业链这种说法。只有工业体系完备性。现在世界,工业体系基本完备的只有中国一家。你猜猜印度有可能吗?还靠人口多?印度子宫这么厉害,能生出个工业体系?


Beepbug


不可能。本来印度有国土有资源有人。但是官方语言15种,民众大部分文盲,实际上有20%的人力转换成生产力的样子。换句话说印度是用发达的一小部分地区去做工业化,估计最终体量比越南好不好哪里去。


普林撕灯


如果按照目前媒体所播放了解到的新闻,印度国民基本素质,社会体系,种族歧视等完整这个很难说, 完整产业链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口劳动力的需求,也需要更多的知识,人才,技术等等,依托人口是主要关键,相关条件也是不可缺少。


Hoyi陸


肯定不行。中国的成功别国可以借鉴,但不可能模仿。印度嘛9因为种姓制度,所以只能“呵呵”!!!


吻你w不惊醒你


我感觉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印度的种族歧视很严重,而且贫富差距太过明显,完整的产业链不仅需要人口去生产,还要消费,而大多数的穷苦人是消费不起的,所以就很难拉动经济的增长,经济不增长,那么产业链就很难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