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梦想,从“解放路”开始

1987年国庆节后,因父亲工作调动,刚上四年级的我转学到了奉贤县解放路小学,从踏进学校的第一天起,这所学校就与我结下不解之缘,我的梦想从这里开始,甚至我的未来都与之息息相关。

从前的校园对我这个乡下人来说是那么高大上,那么的豪华,我记得徐红老师带着微笑亲切地牵起我的手走进了四(3)班。很快我就适应了新学校的学习生活,假小子般的我像模像样参加合唱队,也在当时闻名全市的学校鼓号队里凑上“一脚”,跳橡皮筋、扔沙包、打弹珠……这些个游戏玩得比男孩都好,我这个被一群哥哥宠大的野蛮女孩更是在学校运动会刷新所有参赛项目的记录,当仁不让的成了学校田径队里的骨干……这些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让老师和同学们印象深刻,时至今日,碰到那时的老师们都还能一眼认出我,都记得操场上飞一样的长发女孩。

1996年7月,离开奉贤区解放路小学6年后,儿时梦想成真的同时又让我踏进了母校的大门成为一名体育老师,那年我19岁。再次踏进母校,我的心情是无法言喻的激动和紧张,当时任校长徐三思在教工大会上介绍成为新教师的我时,老师们都认出我来,纷纷叫出了我的名字,顿时,那一声声亲切熟悉地声音唤起我心头无比的感动:原来,母校的老师们都还记得我!

于是我的教师职业开始了。每周18节体育课,无论是夏天毒辣的阳光还是冬天刺骨的寒风都是体育老师必修的课程,或许学生时代可以往哪躲一下,但是身为教师要能有躲得地方也是要让学生们躲。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没有围墙的课堂里,我带领一群“小屁孩”做广播操、队列练习、跑步跳远……嗓子哑了好,好了又哑,因为在没有围墙的课堂里,你一个人声音是多么没有穿透力,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竟然声音也变得渐渐穿透力十足了。体育课,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远没有语数英重要,虽然现代教育一直在强调强身健体的重要性,但是潜意识里也没有当回事,别说是体育成绩良好或及格了,就算是不合格学生和家长也不会当回事。但是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不能要求别人改变什么,而是从自己做起。于是,我积极探索教学新手段,开发学生练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课余还带着他们打篮球、跳绳……就是为了身为体育老师的职责: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

2006年,解放西路209号的解放路小学迁到了南中299号,暑假里我们打扫整理校园,开学前分组人工清除操场上的杂草,再到校安工程和协韵楼的建造……

校园变了,学校还是那个解放路小学,18岁到四十不惑,二十多年过去,学生们一茬茬毕业成了美女帅哥,我从新教师成了新教师们眼中的老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学校的管理者,与解小的缘分也一直在继续着,因为与解小有缘,所以小学同学成了丈夫,因为与解小有缘,一家三口都是解小的校友,因为与解小有缘,与我“朝夕相处”比儿子都多的学生、同事们相遇……于是乎,“解放路小学”成了我的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让我在职业中、生活中收获到满满的幸福。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我从求学到教学,见证了祖国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程,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教育发展的进程,由衷地想说: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职业。

(高音,奉贤区解放路小学工会主席。1990年解放路小学毕业,1996年回到母校任教。她热爱教师职业,热爱生活,喜欢阅读,喜欢钻研……工作中学习,学习中成长是职业成长的真实写照。)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人文智慧和创新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欢迎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的教育和人文类随笔。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021-37597011

奉贤教育热线

关注

400-920-8761

奉贤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