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唐京师长安城宫城皇城都是五门道,而洛阳全是三门道?

清华紫光檀


隋唐第一门~应天门。体量是西安屎黄色夯土丹凤门的两倍,洛阳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两重观”。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也是隋唐唯一的最高礼制“天子三出阙”城门。

《隋书·卷六十八 》:恺(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洛阳)制度(规制礼制)穷极壮丽。

宇文恺是应天门的设计者,隋唐洛阳城“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是中国古代最为壮丽的都城。

中国社科院~唐城考古队原话:“隋唐洛阳城的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长安城”


CRESPO


如题:

长安城宫城皇城都是五门道?不是的:

长安城等级最高的门,太极宫正门承天门是三门道;

长安中轴线上等级第二高的门,皇城正门朱雀门是三门道;

长安中轴线上等级最低的门,外郭城门明德门是五门道;



可见,在隋朝建长安城时,有三门与五门道之别,级别低的外郭城门用的恰恰的五门道。



正统礼制三门道

古代天子用制,极其考究,都城开几个门,每个门有几个门道,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在隋唐之前,都城城门门道均为三门道,据:

《周礼·考工记》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唐,《贾公彦疏》具体解释为:“王城面有三门,门有三涂,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从中央”。

可见周礼中的理想国都外形为方形,城墙四周各面各辟三门,各门有三道,可见三门道城门是天子制度,最高规格,并且被历朝历代所遵循。而从考古来看也是如此:

二里头时代,二里头遗址共发现城门5座,一号宫殿的正门,就是标准的三门道;

二里头一号宫殿有三门道城门

商朝晚期,如下图殷墟洹北商城,1号宫殿南门亦是一门三道的格局:

洹北商城三门道城门

之后的西汉长安城、东汉洛阳城、北魏洛阳城,晚至北齐邺城的历代都城城门,规制基本与《周礼·考工记》的模式一致,即四周各面均设三城门,各门有三门道。这是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所充分证实了的城门制度。


异于古制五门道

这么来看,敦煌第138窟的双阙五门道城门,的确是有异于古制的。自周代有史料可查以来,天子礼仪大都被历代所遵循,如“天子九鼎八簋”(《春秋·公羊传》)、”天子驾六“(逸礼《王度记》)、”天子三朝五门“(《礼记。明堂位》)等等。为何会出现异于古制的五门道城门,其实和时代背景有关系,南北朝和隋唐交接至今,正是南北对峙和竞争的时候,五门道城门,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注:天子五门自古就是天子的最高等级,而《礼记。明堂位》讲的三朝五门,这里的五门是指都城中轴上的五重门,不是五门道。不可望文生义,贻笑大方。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五门道城门是隋朝大兴城的明德门。明德门为隋文帝开皇初年修建,为大兴外郭正南门,当时修建的时候,仅仅修筑了城台,并未修建城楼(如下图上),直到80年后的唐高宗年间才增筑了城楼(如下图下)。由此可见,明德门修建的时候,开五门道,并未有特俗的象征意义,否则也不会仅仅在外郭城修建五门道,而在等级更高的皇城(朱雀门)和宫城正门(承天门),修筑遵古制三门道城门了。


在后世的北京故宫也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如,若按礼制,紫禁城故宫正门午门的等级肯定要高于皇城门天安门的,而午门恰恰是三门道,天安门却是五门道,可见,门道多寡并不能代表礼制的高低,庄严肃穆的禁中正门,多数用的是遵循古制的三门道城门。


三门五门没有等级之别,大内宫禁正门都是传统的三门道:如长安承天门、洛阳应天们、故宫午门;


隋、唐明德门复原图

关于隋文帝一反古制修建五门道的城门,也有学者有不同观点,如大纛猎猎(《漫话隋唐东都城》作者)就认为,隋朝修建五门道城门是出于南北“攀比”的心态,大兴城修的时候,南方的陈朝尚在,此前传统意义的汉家正统在南朝,出于和南朝在礼制上争高下的心里,才开了五门洞,压过传统礼制。就像之前北周天元皇帝非要在冕上垂二十四旒冕,而传统礼制是十二旈冕。十二是天之大数,北周也是要在礼制上压过南朝一头,故而改十二旒为二十四旒冕。五门道城门,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1.龚国强,《有关隋唐长安城城门的几个问题》,《华夏考古》2018年第6期;

2.缪小荣,《中国早期城市城门研究》

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考古》,1963年11期;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唐代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第1期。


柱下史


因为洛阳双向三出阙的应天门是中国古代城门最高礼制,而五门洞的西安丹凤门不是,仅此而已!





冬夜里的暖


因为长安是大唐王朝的首都京师,洛阳是京师长安的陪都,皇宫是皇权的象征,大唐首都长安的皇宫理所当然比陪都洛阳的行宫要宏伟壮观,城门比陪都行宫的多也是情理之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历朝历代有哪个陪都行宫规模会超过京师首都皇宫,所以说陪都洛阳行宫与京师长安皇宫不是一个档次,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唐朝首都京师长安



隋唐陪都洛阳


唐朝是多京制的朝代,一正四陪,首都京师长安 ,四个陪都分别是北都太原、南都成都、西都凤翔、东都洛阳。两京制也好多京制也罢,其性质与陪都的作用完全一样,只不过换了一种称谓而已,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陪都可以有多个,但首都始终只有一个,洛阳也是唯一一个把陪都当正都的城市,理由是公元904年~907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被迫逃亡洛阳,洛阳做了唐朝3年流亡政府的都城。除了武周政权15年和唐末3年之外,大唐的首都始终是京师长安,长安的地位远在陪都洛阳之上。整个唐朝立国289年,洛阳只在武周政权时期短暂辉煌15年,连武则天驾崩后都不愿意葬在洛阳,洛阳连一个唐朝宗庙皇陵都没有,所以说唐朝洛阳是名副其实的陪都。

唐十八陵


烈火柔魂ZL


这种问题就是来挑拨的。


louwailou


洛阳应天门

双向“三出阙”“两重观”。是古代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是隋唐唯一的最高礼制“天子出三阙”城门。



一梦千古处


一个大唐帝国的京师,一个是陪都,门道的设计能一样吗?就连武则天都不愿意把自己埋在陪都最后选择长安附近安葬自己,可见洛阳的地位有多低!


文明之路55663


因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陕西关中地区人口极度膨胀,已出现粮食不够吃,饮用水也极度短缺,虽然由东都洛阳不断往京师调拨粮食,但主要还是供给皇室贵族人员的,而长安城普通平民百姓是享受不到的,因此当时长安人民由于缺乏营养,个个都面黄肌瘦,成年男子平均身高5尺多;因此不需要修那么宽城门,人员就可以进出自如,同样宽度下可以修5个门。而洛阳是当时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个个生的人高马大,成年男子平均身高7尺以上,城门必须修的宽点人员才能进出自如,因此在相同宽度情况下只能修3个城门,但据考证当时洛阳城门宽度是长安城门近2倍!


平秦灭楚


礼制等级、规模体量、雄伟壮观等,应天门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唐第一国门。



云端公子雁


世界都是西安的。别拉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