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不到即為病! 真正的陽氣只能養、不能補,別再問怎麼補陽了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當陽氣不足時,病症都會找上身來!


著名中醫李可認為:“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秘(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才能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而人體所有器官、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份,這些東西是屬於陰。


因此陽氣只能養,而無法補。


與自然界的變化相同,人在春夏兩季,耗費的陽氣最多,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


陽氣不足,易患6種小病痛


1

手腳冰涼


陽虛則生外寒,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血液循環差。


虛得越厲害 ,手腳的溫度就越低,症狀嚴重的人,膝蓋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涼的。


注意


有一種冷需要和陽虛的冷區別開來,就是四肢末端冰涼,手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腳到腳踝以上就不涼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不是虛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於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所致。


此時需要行氣活血,而不是單純的養護陽氣。



2

怕寒怕冷還怕風


陽氣足則機體功能狀態就飽滿,陽氣虛化生的熱量不夠、抵禦外寒的能力也差。


這種怕風怕冷是長期的,不是暫時的。


這種人平時穿的衣服總比別人多,耐熱不耐寒,常年體溫偏低。


他們頭怕風吹、後背怕涼,但生病很少發高燒,往往是低熱,到37℃多就很難受了,吃退燒藥也不好退。


注意


氣虛也會怕冷怕風,不同的是氣虛一般會出現稍微活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此時補脾胃、補氣效果更好。


3

頻繁的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說:“邪風之至,急如風雨”。意思是說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的時候,如風雨般迅速,讓人防不勝防。


陽氣足的人病了,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而陽虛的人反而症狀輕微,痊癒得慢。


因為,疾病症狀是陽氣與外邪爭鬥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雖“戰況緩和”,但邪氣反而會直接入侵身體深處、纏綿反覆,自然就好得慢。


4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西醫又叫變應性鼻炎。多表現為清晨接連不斷地打噴嚏,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在接觸過敏原後還會隨時打噴嚏。


更尷尬的是,這類病人在不感冒時也會有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還可能不自覺地從鼻孔滴下。


從中醫的角度說,這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侵於表、鬱滯於鼻竅,主要跟肺、脾、腎的虛損有關,誘因多是空調的過度使用。



5

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胃部發冷,一受涼或吃些寒涼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時大便也經常不成形。這就是陽虛、脾陽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五臟的後勤部,如果脾陽不足,運化能力差,脾胃之氣不能持續地供養五臟,最後陽氣就會越來越虛。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貪涼,不能過多地喝冰飲、吃冰淇淋及寒涼食物,也不要隨意亂用抗生素,這都會損傷陽氣。


6

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沒喝多少水,上床睡覺前也上廁所了,但睡到半夜還是要起夜,甚至還要起來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來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沒精神。


這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身體裡的水不能被運化利用,很快就變成廢水排出去了,喝點水就跑廁所,小便清長。



“養陽”要先“護陽”


陽氣就如同我們身上的“礦產”,“適度開採”才能長盛不衰。因此,養護陽氣不僅要做到“開源”,更要重視“節流”。


不做以下損傷陽氣、耗散陽氣的事,才是最有效的養!


熬夜,總是超過晚上11點才睡覺;冷飲和涼茶是日常飲品,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習慣光腳穿鞋,天氣較涼時還愛穿涼鞋、拖鞋,天冷時露著膝蓋穿短裙;過度節食,營養不良;長期在陰暗溼冷的環境中工作、生活;長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類、利尿劑、清熱解毒中藥等;長期過量運動,或喜歡桑拿,出汗過度;大汗淋漓後喜歡吹風,甚至洗涼水澡。


驅寒養陽,身暖氣強


寒邪侵犯人體,都是從表到裡,由淺至深的,所以當有外寒時要及時驅除。


驅寒有三個特別簡單的辦法,誰都能辦到:曬太陽+泡腳+生薑紅糖水。


1

曬太陽


曬太陽可以壯人陽氣,因此大人小兒都要常曬太陽。


寒氣重的人會邊曬邊打噴嚏,還有人曬太陽就流清鼻涕,這都是在排寒。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於頭部,所以建議大家曬太陽驅寒時不妨重點曬曬頭頂。


2

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讓寒氣排出體外。


同時,泡腳還能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有助於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狀態。


但是,泡腳時需要注意,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40-45℃左右為宜;每次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持續15-20分鐘即可。


另外,腳部有傷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靜脈炎或靜脈曲張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腳。


3

生薑紅糖水


“生薑+紅糖”兩者搭配有助於驅散寒氣、溫養陽氣。


做法:姜洗淨切碎(去不去皮皆可),置入鍋中,放入適量的水與紅糖一起煮。先用猛火燒開,然後再用慢火煲半小時左右。煮好後趁熱喝即可。

往期精彩

跟我學,36天一起【拿下】健康管理師(三級)(十六)

免費領取:《實用內科學》+《實用外科學》(電子版)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菟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