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魔家四将被封为四大天王辅弼西方教,为何在《西游记》中却守天庭大门?

阳明兵器


阳明新学先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指导、关注、讨论。

按史料分析,《西游记》是比《封神演义》成书时间要早的,但吴承恩与许仲琳明显对于中国神话中的有些人物的设计有很大出入。

一、《封神演义》中的四大天王

魔家兄弟是商朝佳梦关的守将,被闻太师举荐攻打西岐叛军。四兄弟有异术,每人的兵器都非同小可,更有花貂吃人。初始姜子牙根本就拿他们没有办法,打神鞭也奈何不了,反而被收走。还差点被四兄弟做法水淹西岐,要不是元始天尊出手,西岐就成了海洋。后来杨戬和黄天化下山帮助姜子牙,杨戬先灭花貂,偷了混元伞(怎么看都是孙悟空的套路),黄天化用高级法宝攒心钉才灭了魔家四兄弟。

在最后的封神仪式上,魔家兄弟被封为四大天王,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风火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增长天王魔礼青,青光宝剑一口掌风;广目天王魔礼红碧玉琵琶一面掌调;多闻天王魔礼海混元珍珠伞掌雨;持国天王魔礼寿金龙花狐貂掌顺。

很明显,四大天王虽然被封神,但不是去给天庭服务,而是到西方教去就职了,而且能力职权都不小,也就是佛教的四大金刚。

二、《西游记》中的四大天王

《西游记》中的四大天王,首先孙悟空第一次上天庭南天门,就被增长天王带领天将给拦住,太白金星赶来才放行。孙悟空第二次被招安后当了齐天大圣的虚职,每天交朋结友,与九耀星、五方将、二十八星宿、四大天王等都已兄弟相称,后来西天取经路上使用的瞌睡虫儿,就是从广目天王手上猜枚子赢来的。四大天王也曾随托塔天王李靖围剿花果山。很明显四大天王是守护天庭的城门将领,负责天庭的日常安全问题。

而佛教的四大金刚分别是神通广大泼法金刚、法力无量胜至金刚、大力金刚、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三、结合两本书来看,佛教和道教在封神后还有一些故事发生

从两本中国最著名的神话经典书籍来看,在大的世界设计,人物设置等等方面具有相同性,但极个别人物的朔造有不一样的地方,《封神演义》的神话体系应该是早于《西游记》神话体系的,那么如果中间还有一本描写连接两本名著的神话故事书就妙了。很明显,封神之后佛门和道教之间还发生了很多故事,原本在佛教的四大金刚回到了天庭效力,而很多道教人物都投了佛教,如著名的三大士等等。

综合以上,封神刚开始的时候,魔家四兄弟确实是被封为了佛教的四大天王,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四大天王回到了天庭为天庭效力。


阳明兵器


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都是整合了民间传说又经文人加工后的小说,和正儿八经的神话-宗教神谱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首先,无论是封神中的魔家四将,还是西游的四个守天门的天王,其原型都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在佛教信仰中,这四大天王本来地位是非常之高的,是分别掌管四界四天的护法大神。那么为什么会先在西游记中先是变成天庭门卫,后在《封神演义》变成四个人同守佳梦关的小将呢?

这个还得先从北方多闻天王说起,多闻天王梵语名叫毗沙门,梵语“毗沙门”意为“多闻”,故又称多闻天王。在佛教中,是掌管北方世界的护法神。毗沙门信仰在唐朝的时候十分兴盛,成为四大天王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佛教神。因为其身披金甲的形象和唐朝人尚武的精神结合,所以又被塑造成战神。这个经由日本遣唐使传到日本,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结合,毗沙门天王信仰也在日本武士阶层广为显赫。最有名的莫过于日本战国时期的所谓军神上杉谦信把“毘”字作为军旗,这个“毘”就是“毗”的异体字。

到了宋以后,毗沙门天王信仰不那么兴盛了,老百姓对于毗沙门的了解也不太深入,可能只是看到个“门”字,就联想成守门的了,那这位毗沙门天王是北方神,那就给他安个北天门的天王,既然他是守北门的,那不用说,其他几位天王就是守东西南门了。

于是佛教四位大威能的护法神,经过老百姓的民间故事加工,就成了天庭的四门守卫了。

我们一开始说了,无论是西游还是封神,其实都是结合民间传说的产物,其最初目的很简单,就是供人读闲书或街头说书评书用的,要有读者听众市场,你就得从这些在老百姓中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去创作,你要是真弄原汁原味的典籍出处,估计就没人听了。


在西游中,有大闹天宫情节,这四位老百姓印象中天宫守四门的天王就这样得到出场机会了。

而封神演义要比西游出现得晚,这部书我们这里多扯几句,因为创作的人除了想写老百姓爱听的故事以外,还有很明显的政治思想意味,一来试图统一重整一直以来零散的中国神谱体系,二来有要抢占民间信仰话语权的意味。书里面有很多神仙,都是作者自己捏造创作出来的,比如后来被封泰山神的黄飞虎。要知道东岳之神自古以来就有脉络可循,比如孔子就说过“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但从上古到封神演义出现前,翻查各种和泰山有关的神仙,都没有听过黄飞虎这号人,而封神演义一出,民间还真有许多地方开始把黄飞虎当东岳大帝在拜了。


那么,封神演义的故事主干是武王伐纣,既然四大天王在西游是守门的,到了封神转换成守关的,这个也就用得顺理成章得心应手了。最后经由封神榜一演变,又打了个太极圆融,回归到佛教护法神的身份了。其实背后,还是有作者想要抢占民间信仰话语权的意图在里面的。不然你看,现在可不就是好多人认为毗沙门天王还有个中文名叫魔礼红的?


一点愚见,希望您喜欢我的回答。

手打完毕,走过路过戳个赞点个关注呗~


曲江家学


西游记的设定和封神演义的设定是不一样的,小说嘛,只要读者喜欢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必要非要和典籍内容相符合。如果非要借四大天王将这两本书联系起来也不是不可以。您看我这样说符合不符合逻辑?

鸿钧道人帮助徒弟开宗立派,惹争端。

话说鸿钧道人座下三大弟子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都学有所成。

这天鸿钧道人炼制一葫芦金丹,共计一万颗,分给三人,帮助三人开宗立派。

太上老君是大弟子,本着谦虚的态度,发扬大师兄的风范,他只取了一颗,他原本想着,两个师弟会跟他谦让一番,最后均分葫芦里的金丹。

原始天尊是二弟子,他也看出了太上老君的的想法,但他多了一个心眼,拿走了十二颗,这样老君也不会生气,毕竟这十二颗也只占一葫芦金丹的极少数。

通天教主是三弟子,这孩子心眼直,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一看大师兄和二师兄总计才拿走了十三颗,剩下的都给我了,两位师兄对我可真是照顾啊!那我还客气什么?于是乎,他将葫芦整个拿走。

太上老君“……”

原始天尊“……!!”

所以咱们看封神里,老君只有一个徒弟,也就是玄都大法师。元始天尊玉虚门下有十二大子弟,也就是十二金仙。而通天教主讲究有教无类,众弟子无数。

由于通天的不谦让,惹出后来一番争端。

三教共立封神榜,实为打压通天教主!

天庭新成立,需要招兵买马,这是一个契机。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共同商议封神事宜,最开始没有带着通天教主玩。两个人商量好之后才跟通天教主摊牌。前文咱们说了,通天教主心眼直,没想那么多,所以后来活该被两个师兄阴。

封神一役,通天门下死伤最多,没办法,按照比例来,也是他的弟子最多。所以他也不得不跟两个师兄签订了协议。

咱们看封神原文,其实谁死谁生,都是商量好了的,通天教主也不能出手护着自己的徒弟。

后来为什么出手了呢?因为广成子鄙视通天门下,出言不逊,说通天门下都是“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原著里虽然没有广成子说这些话的剧情,但看后来原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言论,他们都觉得广成子说的对。所以无疑此话定是出自广成子之口。

本来剧本已经写好了,封神之战只是三大教主门下的争斗,可是通天因为广成子的言论大打出手,老君和天尊正愁没有出手的理由呢,你通天教主以大欺小,那也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于是两大教主纷纷出手加入战团。

不得不说,广成子三谒碧游宫,也极有可能是老君和元始天尊给通天教主挖下的坑,而通天教主没有看透,这也造成后来通天教主的狼狈。

经过封神一役,打压了通天教主的势力,增长了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门下的实力。

太上老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本来老君是鸿钧座下的大弟子,到后来,他的势力反而最小。不说通天教主门下弟子众多,玉虚门下还有十二金仙呢,老君有什么势力?仅有玄都法师一个弟子,做为大师兄的老君很没面子啊!

但大师兄就是大师兄,实力不是两个师弟可以比拟的,于是他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创立了西方教。西游记中老君制服孙悟空时有记载: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

这话是老君对着观世音说的,没跟别人说,为啥,观世音是释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但老君也要告诉你,你的祖宗是谁。

所以在天庭招兵买马的同时,老君也为自己的西方教扩充势力,收纳了不少门人,咱们现在谈的四大天王就在之列。所以封神之战以后,四大天王就加入了西方教,为西方教扩充门面。

四大天王回归天庭,意为守护台上老君。

西方教的势力渐渐壮大,这是太上老君悄悄扶植的势力,所以他没有明目张胆的成为西方教的领袖,而是遵守当年的约定,加入了天庭的势力,而西方教由老君的两大弟子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两大教主代为管理,而这两个人的身份,极有可能就是老君的化身。

封神里有老君一气化三清的情节,所以他弄出两个化身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这时的太上老君无疑成为了三大教主之中的一哥。有他暗中扶植的西方教势力,又有他在天庭中分化的势力,老君炼器炼丹水平一流,天庭中不少人拿的都是老君炼制的法器,所以天庭众人中心中天平倒向老君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这时老君的势力已经达到了极高的位置。无人可以撼动了。

随着西方教的逐渐崛起,西方教也不缺人手了,所以四大天王在老君的暗中操作下,又到天庭就职,名为跳槽,实为守护太上老君。

虽然太上老君的实力不需要四人保护,但你看四大天王的工作是什么?天庭东南西北的守门人都是老君的人,这就是老君的耳目啊,天庭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在老君的监视之下!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承认,全篇我都是在胡扯,但是为了圆满回答这个问题,我也真是废了不少脑细胞呢!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麻烦给我点个赞!如果能点下关注就更好啦!

看到这里证明您看完我我写的内容,由衷的跟您说一声“谢谢”!


阿森聊点事儿


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

封神和西游两套书不是一个作者,神仙系统的设定也不完全相同,没必要联系在一起。

就拿魔礼兽的宝物来说,封神里是花狐貂,而西游记里是赤龙(大蛇)。

封神的作者应该是仿照四大天王的形象来创作的魔家四将,仅此而已。实际上魔家四将和西游记里的四大天王没什么关联,仅仅形象相似而已。





真叶舞清风


人生有起伏,神仙也难逃。古有年羹尧,连降十八级。


快嘴看影视


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演变,都离不开儒释道,包容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