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人才共享——数字时代企业组织变革新趋势

过去,企业的人员招聘决策周期是半年或者一年,而现在一个月,甚至一周之内决策就会发生改变。如果跟不上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的脚步,公司就因为会失去竞争力而被淘汰。

现在各个公司,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整个人员结构的搭建越来越快。


三叶草模型在各个公司逐渐建立起来。


什么是三叶草模型呢?原来企业中的员工都是全职员工。现在员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全职核心员工,另外一部分是全职外包员工,还有一部分是兼职员工


运用不同类型的员工进行搭配的企业越来越多。然而全职核心员工的基本数量是不变的,企业通过提高全职外包员工和兼职员工的比例,提高组织整体的弹性。


1、共享人才与零工经济


公司将工作内容放到平台上,由平台的发包方发出去。另外一端是求职者,在平台上接单和处理。通过共享平台,人才的共享优势得以发挥


共享人才是零工经济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


2、灵活用工模式


灵活用工是指,以岗位外包形式为企业提供弹性用工,旨在减少用人风险和成本,主要针对企业的非正式员工用工问题,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工业、IT、商业服务等领域,岗位从前台到项目总监都有涉及。


从作用上来看,灵活用工核心用来解决企业突增的、巅峰期的、季节性的人员需求,旨在为企业提供弹性的用工模式,实现因需而变,减少用人的风险和成本。


例如,6到8月份是水上乐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人员的需求也最大,这个时候需要把招聘做好。冬天到水上乐园,会发现他们的很多员工已经不在那工作了。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做全年的招聘,所以最好的选择是根据淡旺季的需求进行外包。



国内最早的灵活用工模式是在“猪八戒网”上和大家见面的。


比如,要给朋友过生日,可以在“猪八戒网”充一百块钱,要求一百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给朋友发短信:“我在西安大雁塔发送祝福”,“我在苏州园林发来祝福,祝你生日快乐”等等。如果用户觉得合格了就打勾,一块钱就通过平台发给了发短信的人。


聚集在平台上的人力资源从原来不需要专业技能的普通人,后来转变为有一家之长的人才,将来还会有一些下沉市场的人才。人才将越来越多地参加到平台就业中去。共享人才这条道路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


3、灵活用工业务类型


目前市场上,灵活用工业务类型总体可分为四类:


1)项目制服务(偏短期):比如企业因为升级技术、升级产品而组建的临时项目组,该项目制的灵活用工一般属于短期性质。


2)岗位外包服务

(偏长期):企业为了提升灵活性,长期外包一些辅助性的岗位。随着企业对灵活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岗位外包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3)兼职服务(大学生和高端专业):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高端专家的兼职服务,二是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兼职服务。


4)中小型企业线上服务:搭建平台型的灵工服务,属于O2O服务。


以科锐国际的“即派”为例,其采用大数据和智能推荐技术,搭建泛灵活用工、供需调度和SNS求职的三维平台,聚集200万家企业,和500万人的白领求职人群,提供人才招聘、岗位外包、求职就业、营销推广等一站式灵活用工服务。



4、灵活用工的驱动因素


在宏观层面,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政策规范的变化。


1)人口结构的变化。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依托于人口红利,而现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此外,国家开放二胎政策,近两年出生的孩子越来越多


因此,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两头的压力:一头是赡养老人,一头是抚养孩子。


整个劳动力市场从人口绝对过剩变成人口相对不足,以及家庭生活的压力带来的工作时间以外的兼职需求,使得有些人变成了“斜杠青年”,在全职工作以外,拥有多个职业身份。


这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就业市场的变化。


2)政策规范的变化


第一,2016年3月,《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施行,用人单位的被派遣劳动者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灵活用工和劳务派遣的主旨均是为企业提供灵活且弹性的用工模式,但劳务派遣的岗位相比灵活用工要偏低端。企业过去选用劳务派遣,更多是希望降低合规成本。


新规出台后,企业用工风险增高,人力资源控制与优化要求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相关成本上升,日常处理大量员工入离职等事务的压力增大


在合规背景下,灵活用工模式可解决企业弹性用工需求的服务,将更受青睐,并将逐步取代“传统派遣”;同时灵活用工模式下,对从业人员的法律保护及福利则相比劳务派遣更优。


第二,二胎政策、多胎政策的逐渐放开


二胎政策的放开,女性从业者怀孕几率提高,2017年、2018年孩子出生数字达到了新高,这带来了女性从业者的岗位问题


一些已婚已育的女性可能会有二胎,在产假四个月到交接期这半年期间的工作需要有人替代;同时,也要保留女性从业者的岗位。


因此,可以通过灵活用工模式招聘新的人员临时承担怀孕女性员工的工作。此外,如果临时承担工作的人员在岗位上表现良好,可以考虑以后将其留在公司,调到其他需要的岗位上。


在微观层面,从用工供需两端来看,求职偏好和企业用工诉求发生变化。


1)新一代人群职业偏好发生变化。


过去,人力资源是相对比较稳定的,现在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将工作后的前三年定义为职业探索期,用来了解职场。工作3年以后,才开始判断未来要做什么,要不要定在这个行业去做,才有了一个职业定位。


所以,现在新一代人群求职的前三年,这一部分的劳动力市场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它是灵活用工的主力市场,针对这块市场,灵活用工可以制定应对的策略。


此外,人们选择灵活用工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


第一,通过灵活用工可以获得一份大公司的全职工作


现在有很多大公司在招聘时非211、985不要。很多人能力很优秀,但是学历不够。怎么办?通过外包,这些人就可以进入大公司,与正式员工一起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是一个机遇。


如果将来表现好的话,可以转到这家公司内部,如果表现一般还有其他更好的跳板、平台,可以去其他的公司工作。


第二,有些人暂时没有全职工作,可以找3个月、6个月时间过渡一下。


第三,有些人愿意选择这种灵活工作方式,可以自由的安排工作节奏。


2)企业自身风险、成本、组织弹性的诉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企业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很多知名大型企业的专家、领导者会带着大公司的战略、人员结构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他们要求公司结构灵活轻便


创业初期,重要的岗位主要是技术和业务岗,这两类是最核心的岗位。人事、行政等职能类岗位可以外包给专业团队去做。


第二,大家慢慢明白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应该认识到,市场的经营成本除了这种明显的成本以外,还包括整个业务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例如,过去公司立项研发一款新产品,需要组建一个研发团队。现在,可以将研发团队外包出去,公司先考察团队外包半年的市场情况。如果市场好,公司就把外包团队转到内部来,如果市场不好就结束团队外包,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成本,并且快速适应市场节奏。


总的来说,灵活用工会为政府、雇员、雇主带来更多价值,其中关键的是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固定成本、时间成本、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

。另外,也可帮助企业转移和降低用工风险,满足了劳动力对工作自由性的需求


5、灵活用工的市场规模


HRoot[1] 和WEC[2] 的数据显示,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中国灵活用工的渗透率只有1.2%,全球渗透率的平均水平是1.6%,而英国已经到了5.1%。所以这一块市场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很多人质疑灵活用工能不能被大家所接受,过去几年,很多人会因为签的不是合同主体不愿意签,但是现在,观念与现实条件已经转变了。


根据科锐国际在其一个零售集团客户(全球前三大)的用工数据显示,其派遣的灵工人员流动率只有传统派遣员工的 1/4,稳定性甚至超过正式员工。


6、案例


灵活用工服务公司:


科锐:“科锐”于1996年成立,是中国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到现在一共有100多家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包括大家看到的猎头、灵活用工和灵活用工共享平台。


2005年,灵活用工这一概念就已被提出,当时打造了高端临床研究协调员“欧格林”品牌,2006年又有 “科锐派” 这个品牌,后来陆续并购了一些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围绕在员工的招聘、管理、风险管理这三块。


科锐的服务主要有人才派遣,岗位外包,业务外包,可以让企业更加灵活。


灵活用工企业:


华为:根据人瑞集团创始人、前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首任)张建国在 2018 年 11月3日的“第 27 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发言表示,华为成本最根本的元素是人力资本,柔性管理则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三大趋势之一。张建国指出,灵活用工让企业效能至少提高 30%以上,成本上能降低 20%-30%。


[1].HRoot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媒体公司,旗下有诸多行业领先品牌与业务,包括:全球领先人力资源网站(hroot.com)、《人力资本管理》杂志、卓悦会(HRootInstitute)、大中华区年度人力资源评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展等。


[2].World Employment Confederation:世界就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