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


宅在家里,比平日多出许多空余的时光,不免会在阳光下,品着茶,发呆抑或冥想,再或者读书看电影,又难免生出许多涟漪。


比如这部周迅主演的电影《明月几时有》,剧中周迅扮演的女学生救亡图存,加入了游击队,负责传送情报。她妈妈知道后就数落她:"这么危险的事情,你一个女孩子去做什么,抓到要被砍头的,想想都害怕。要抗日让别人去好了,有很多人干的。"

周迅没有反驳,只默默听着,等妈妈埋怨完,轻喃了一句:"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想,中国就完了。"

确实,人生来就有各自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怎样,但是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怎样。

譬如,我们自己先做到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在马路边耐心地等红绿灯,开车不乱变道加塞,洗澡打肥皂的时候关水,电脑不用了不待机直接关掉。

那么,我们的城市会干净得让你耳目一新,交通秩序会井然有序地使你惊讶,国家资源也会感谢你的举手之劳。

再比如,在当前"武汉肺炎"时期,安安静静在家待着,不出门,不信谣,不传谣,不给国家填乱,做个规矩的宅男宅女,相信钟院士见了,也会给你立大拇指。

再有,我们绝不干自己得病了,还到处吐口水的勾当,那是要遭天谴的。

聚沙成塔,涓滴成河。

电影里的那个妈妈,受女儿感染,也开始传递情报,但后来因此被俘,已是游击队长的周迅即使知道关押

也不能营救,敌众我寡,不可以用数个游击队员的生命去换妈妈一个人的生存,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被日本人枪毙。

电影看得有些沉重,但发人深思。

是什么让当时的她们舍身取义?又是什么让当今的我们连扶一个老人都不敢?再是什么让那些跌倒的老人中的某些人,恩将仇报,诬陷敲诈帮助了他们的好心人。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内心的良知与善念,难道真得泯灭了吗?

想想那些奋战在"武汉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想想那些尽己所能无偿捐助的人们,再想想刚刚离我们而去的年轻的李文亮医生。


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感恩,有所反省,有所惭愧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尽可能地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因为社会是我们的社会,国家是我们的国家,而跌倒的也许是我们自己的父母。

不用理会那些忘恩负义之人,他们自然有报应在等着他们。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其实,做好自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