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標《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規範》公開徵求意見

賽文消息,今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就公共安全行業標準《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規範》進行公開徵求意見。

該《規範》是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廣東振業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市吳江區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負責起草。

隨著政府購買服務和公安部“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智能化和交通標誌標線標準化”工作的不斷推進,各地紛紛開展交通信號配時優化服務外包工作,然而由於當前缺乏有效的信號運行管理規範支撐,各地在信號運行管理流程、工作內容、人員配備、績效考核等方面不盡相同,導致信號配時運行管理方式落後、效率低下、運行管理信息不透明、績效考核主觀化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亟需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交通信號運行管理標準,實現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服務的規範化和標準化,為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營造一個健康、合理、有序的行業環境。

標準對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一般要求、工作內容、運行管理保障配置、績效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對具體的信號配時優化工作不做規範要求,主要面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適用於交管部門開展道路交通信號配時的運行管理工作。

標準規定了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工作的目的、信號配時專職崗位以及運行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

考慮到各地交管部門在機構設置、管理方式、人員配置等方面不盡相同,標準僅對各地交管部門在開展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工作時應包含的工作流程進行了規定,如基礎信息臺賬建設、交通信號控制方案設計、信號運行巡查、重大活動及節假日等特殊日的交通信號保障、交通信號相關輿情管理、交通信號緊急情況管理等,沒有對各流程具體操作進行詳細規定,各地交管部門可根據當地信號配時運行管理的自身特點及需求,細化相應工作流程具體步驟,或在本標準規定的運行管理流程基礎上,增加相應的配時運行管理流程。

但《規範》對應該建立的管理流程項目進行了說明,應建立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工作流程,至少包括:

交叉口基礎信息臺賬信息建設工作流程;交通信號配時設計工作流程;交通信號運行情況巡查工作流程;重大活動、節假日交通信號保障流程;交通信號配時輿情管理流程;交通信號運行緊急情況管理工作流程。

此外,《規範》還分別對基礎信息臺賬建設、交通信號控制方案設計、信號運行巡查、重大活動及節假日等特殊日的交通信號保障、交通信號相關輿情管理、交通信號緊急情況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工作內容及要求給出了明確的規定。

《規範》對運行管理保障中的崗位人員配置進行了詳細說明:

每50個交叉口宜配置1名信號配時專職人員,交叉口規模達到200個以上時,可適當減少人員配置數量。

崗位人員數量配置

根據專職人員的要求,各城市只能通過向第三方進行信號優化服務購買的方式進行人員配備,這將可能進一步促使各地方開展專業的信號優化配時工作。

備受關注的信號優化費用問題,《規範》也進行了相關說明。

“經費保障”的條款參考了《道路交通技術監控設備運行維護規範》(GA/T 1043-2013)中對設備運行維護經費的規定,並結合各地交管部門購買信號配時優化服務的合同報價,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年度費用建議不低於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歷年累計建設總投資的5%。

根據賽文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市場每年投資合計超過100億(含信號燈、土建施工等所有關於信號控制系統建設投資),如果按照5%要求計算,每年信號優化投資將達到5個億左右的規模。

如果《規範》中所指“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僅指交通信號機和平臺,則每年市場投資大約在15~20億之間,5%的規模則在0.75~1個億之間。

賽文研究院的另外一項研究數據,目前我國交通信號優化配時每年投資規模約在1個億左右。

如果按照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與設備整體市場100+億來計算,規範建議優化費用距離現狀差距比較大;如果僅僅是指交通信號機和平臺總投資,目前的優化市場投資已經滿足要求。

從目前實際發展情況來看,《規範》還需要對此進行更嚴謹的界定,並且應以帶有信號燈、土建工程在內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與設備整體市場規模為基數進行計算要求。

目前,國內外尚無道路交通信號配時管理方面的相關標準,《規範》規定了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一般要求、工作內容、運行管理保障配置、績效評價的要求,將支撐交通信號配時優化運行管理工作,填補國內信號配時運行管理技術標準的空白。

點擊【http://www.tmri.cn/detail.aspx?id=10388192】下載《道路交通信號配時運行管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