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单位很受气,还被人瞧不起:拥有一技之长,才容易在单位立足

作者|杨阳

昨天和其他单位的一位朋友聊天,他说,前几天他们单位上的一位同事因为安排的活做不完,被办公室主任说了几句。这位同事当场就受不了了,后来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我在单位很受气,还被人瞧不起”。朋友说,这位同事在单位上平时的表现不太好,没有真本事,大家都喜欢使唤他,安排一些杂事给他做,在单位上比较受气。

这使我我联想到我们单位好像也有一位这样一位同事小刘。

没有一技之长,在单位上将缺乏底气,容易成为大家的“出气筒”

小刘和我住在一个小区,下班的时候,我们经常同路。那天在回家的途中,小刘向我抱怨,说单位上的人老是安排他一些杂事,比如当跑腿、搬运东西等这类的活。

小刘不止一次和我谈到这个话题,但每次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只是安慰他说干什么工作都一样。

其实,我对小刘比较了解,他在单位上没有什么真本事,文字材料写不好、沟通协调能力不强。每当单位上有一些杂活的时候,办公室主任就第一时间想到他。

面对这种状况,小刘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总觉得自己老是被其他人吩咐和安排,比较受气。

没有一技之长,在单位上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代替你,还比较容易受气。在领导眼里,你也总是显得很平庸,难以得到赏识。


记得几年前,我们单位领导采取一个新的工作方法,安排对员工进行选岗,由科室负责人任意挑选自己看中的员工来做事,选不上的就待岗,只发放待岗工资。

在选人的过程中,大家都喜欢那些工作能力强、拥有一技之长的员工,而那些平时庸庸碌碌的员工则成为了待岗的对象,不受领导和同事待见。

不选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不能带来实际的工作价值,完成不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这个社会比较现实,没有真正的本领,到哪里都容易被忽视。

拥有一技之长,会增强自己的自信,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同

单位上的工作大多专业性不太强,一般只要熟悉一段时间,就可以轻松上手。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水平其实都差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干部脱颖而出,得到领导的赏识重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某方面的特长

我见过身边一些得到提拔的干部,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背景和关系,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沟通协调能力强。

在单位上,沟通协调能力特别重要,具有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一种特长和优点,是最好的一技之长。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干部,性格开朗活泼,能说会道,几句话就容易给领导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

同学小张在体制内上班,由于他的沟通协调能力强,领导便安排他做办公室负责人。他所在的单位比较特殊,平时会遇到各种培训、活动、讲座等,但每一次他都做的很好,现场总是看到他精神饱满、自信地驾驭和应对各种工作突发状况,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大家都觉得他能干。


单位需要你,是因为你能够提供某种价值,而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让你的价值最大化,给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小李是我们单位上招聘的合同制员工,他文化水平不高,刚开始的时候在工作中总是被一些同事瞧不起。一次,领导偶然发现他摄影技术不错,后来,在单位上,每当需要拍照的时候,领导都会第一时间安排给他。一次聊天,小李说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很好,增加了自己在单位上继续干下去的信心。

单位上,没有本事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白眼和欺负,甚至被人瞧不上,而拥有一技之长可以提高自信,是你继续待在单位上最大的底气

“两步”学习一技之长,更好地在单位上立足

不管在哪里,没有一技之长都很难立足,那么怎么拥有一技之长呢?

第一步,培养兴趣爱好。

我们的爱好可以分为普工的爱好和专业的爱好。普通的爱好比较简单和直观,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爱唱歌。而专业的爱好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比如弹钢琴、摄影等。

培养兴趣爱好,主要是针对专业的爱好,因为只有专业的兴趣爱好才容易让你拥有一技之长,得到领导和他人认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兴趣爱好:

01 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多接触厉害人物,多留意和尝试新鲜事物。一次,我看到一位厉害的同事用ps软件设计出来的图片精美绝伦,心中产生了好奇,特别想知道这么漂亮的图片是如何设计的,想了解设计的过程。于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通过系统的学习逐渐把平面设计变成自己的特长之一。02 通过长时间坚持来培养。喜不喜欢某样东西,喜欢的程度如何,可以在自己认为喜欢的事物上坚持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培养兴趣爱好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选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坚持做21天,如果21天过后,对事情还是不会厌倦,说明你的兴趣浓厚。
03 能否持续投入热情和精力。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心底里一般不会产生排斥感,而且会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和精力。比如,我喜欢摄影,我发现自己在摄影上可以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每当遇到美景的时候,会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总想用相机记录下来。一旦进入拍照的状态,发现可以废寝忘食。


第二步,刻意练习。

通过第一步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后,只有对自己的爱好进行刻意练习,才更容易把爱好转变成自己的特长。

刻意练习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的,作者认为,不论在什么行业或者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全都遵循一个普遍原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里面的一次是舒适区,我们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中间的是学习区;最外的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掌握的技能。只有在学习区里练习,一个人才可以进步和提高。

通俗来讲,舒适区太简单,不能让你进步;恐慌区太难,是你无法触及和完成的;学习区刚刚好,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特别大。


刻意练习的方法就是在练习的时候,要离开舒适区,让自己更多地处在学习区,有针对性地在学习区内进行大量地、反复地做那些做不好的事情。

比如学习摄影,我发现虽然学习摄影快一年了,但摄影技术还是停留在初级水平,并没有真正变成自己的一技之长。

结合刻意练习的方法进行分析,在拍照的时候,自己总是习惯性地重复运用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比如把光圈和快门设置在特定的数值,基本就可以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并没有想到通过改变感光度、调节曝光补偿等方式来改变成像效果,陷入了舒适区,所以进步缓慢。

兴趣爱好和一技之长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要想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先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再通过刻意练习进行反复的学习锻炼,才能更快地掌握真正的本领。

写在最后

其实不论在哪里,有本事的人都容易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被大家尊敬。而没有本事的永远被人瞧不起,甚至成为被嘲笑和欺负的对象。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拥有一技之长,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发生变化,你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特长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