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险江湖排位图:纵览五年旧河山,谁拿走了市场份额

文丨老海


庚子开年,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凌空展翼,横掠全球,影响着所有的存在,将“不确定性”演绎得淋漓尽致。黑天鹅翱翔的阴霾天空之下,“不确定性”让保费“下滑”成为正处于转型震荡期的产险公司的确定性。


纵览产险江湖的数据:前两月,产险老三家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468.31亿元,同比下滑0.47%;2月单月,老三家保费收入同比均下滑,合计保费收入417.58亿元,同比下滑7.79%。


转型进入深水区,“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下一步该怎样走?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答案或许就在来时路径。


旧山河的排位赛,新周期的逆袭黑马,你会是谁,又将去往何处?


车险综合改革已启幕,商车精算规定先行开征意见,市场化改革大势所趋,如何在改革深水区如鱼得水?


1 江湖志:老三家份额再提升,二三梯队遭挤压


市场份额是产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风向标。


从份额这朵浪花,可以看出近几年产险江湖的浪潮动向。


纵览市场份额的分布图, 还是大哥的江湖。最显著者当属: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市场份额再提升,令份额向头部公司靠拢



行业前三的市场份额于2016-2019年连续4年上升。


自2016年触底63.07%开始,于2017年逐年回升,至2019年达到近五年来最高值64.13%,但集中度依然不够突显,较2015年也仅提升了0.1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财险行业前十的份额自2015年起逐年下降,至2019年集中度跌破85%,仅为84.93%,较2015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主要是第二、第三梯队份额进一步被头部公司挤压所致。


2 风云起:大地+众安拉动中型公司份额,小型公司惨淡度日


2015至2019年,份额5%以上的公司均保持在4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4家合计份额自16年起逐年上升,至2019年突破70%,但集中度不够突显。



2015至2018年,份额在1%~5%之间的中型主体为7家;至2019年,由于众安保险份额破1%,而变为8家。中型公司的份额自2016年逐年下降,2019年反弹至17.09%,较2018年提升1.81%,主要由中华联合、大地保险、众安保险拉动。



2015至2019年,份额低于1%的小型公司从2015年的62家增加到2019年的76家,合计份额从2016年起逐年上升,至2018年达到13.78%, 2019年为12.86%。


3 龙虎斗:谁,拿走了过去五年的市场份额


2015至2019年,连续四年份额上升的有6家公司:大地保险、众安保险、利宝互助、中原农业、中路保险、合众产险。



连续三年份额上升的公司有12家:鼎和保险、北部湾保险、华农保险、国元农业、泰康在线、国泰保险、安心保险、华海保险、中意产险、建信保险、前海联合、易安保险。



前十大公司中连续两年份额上升的公司有2家:平安产险(17、18年)、太保产险(18、19年)。



连续四年份额下降的公司有5家:天安产险、出口信用、永诚保险、都邦保险、三星保险。



连续三年份额下降的公司有7家:中华联合、英大保险、安盛天平、阳光农业、长江保险、长安责任、富邦财险。



连续两年份额下降的公司有3家:人保财险(17、18年)、国寿产险(17、18年)、阳光产险(18、19年)。



从份额的变化可以显见的是,近五年来行业前三及第四家大公司集中度趋强,但集中度和分化度不够突显,既没有达到完全垄断的状态,也没有达到完全竞争的状态,行业远未达到成熟状态。


在没有根本性的行业改革或其它重大经营变革之前,这种温和式的集中趋势或长期存在,但即将掀起的第四次车险综合改革包括这次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或许会带来市场格局的新一轮洗牌。


4 四风向:五年概略,看超越市场四大竞争风向标


近十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已从最开始的跑马圈地、野蛮生长发展到现在以品质优先、规模兼具、合规经营的新周期。


新周期也带来新的考核理念和评价体系,带来新的竞争风向标,从四个维度可以一览风向。


其一是,产险公司考核指标:达成保费与利润计划逐步转变为以增速对标市场、成本对标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大型公司正在淡化保费计划达成率和利润达成率,而将指标聚焦在增速是否比市场更快、成本是否比市场更好,如果要份额,唯有超越市场。


同时,在以业绩为主的指标基础上扩大了服务类指标的考核。随着客户预期的改变,超预期的客户服务能力越来越成为产险公司新的竞争领域。


其二是,自身经营结果:由以往的增设机构、铺设网点、广设渠道、人海战术、优劣通吃等传统粗放型竞争,转变为人才争夺、技术创新、风险筛选、跨界合作、创新产品、敏捷型团队、做强优势渠道等多维度竞争。


以此强化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避开对手锋芒,实施差异化竞争。


其三是,外部环境:随着对外开放大门的彻底敞开,互联网保险、传统保险、央企国企保险、外资保险这四股力量的角逐将越来越激烈。


从外部环境来看,互联网巨头、外资险企正涌入“险途”。互联网巨头凭借海量流量,纷纷以控股、参股、全资的方式参与保险经营或成立经纪公司,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倒逼传统公司改变经营理念和获客方式。


其四是,监管趋势:高质量发展是行业未来监管的主基调。


具体来说,是要求行业主体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规范经营行为,将合规指标和效益指标与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挂钩,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秩序规范做出贡献。


监管曾明确指出:“要真正将资源投放在自身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上,而不是放在通过违规手续费抢占市场上”,这句话道出了监管的最强音。


同时,保险产品的同质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将服务体验而不是价格作为选择的核心因素,倒逼产险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科技赋能的服务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产险业新的竞争风向标,成为新的竞争主战场,成为争夺市场制高点的最终归宿。对此,越来越多的公司正积极拥抱变化,在科技创新、服务升级、服务实体上进行转型与实践。


5 三实践: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三家跑赢大盘者


综合上述诸多维度,有三家产险公司在过去的五年中实现了对市场的超越,我们可分析探之创新走向。


头部公司中,以平安产险为例。


无论是考核对标、精细管理、风险管控,还是服务能力、技术创新,平安多有动作。


如在行业首开核保模型,通过分值判断每一个标的的风险等级,进而匹配相应的资源进行精准获客。


再如,通过“一键理赔”“一键续保”“一键挪车”等科技赋能,解决用户最基本的刚需与痛点。


2019年,平安产险全面落地大数据和AI应用,推进数据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的平台化经营模式,整体业务线上化率达99%。


中型公司中,大地保险表现优异。


自2018年起,大地保险就实施了“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工程,通过线上化来触达客户,通过大数据了解客户、精准服务客户,健康险交叉销售成功率提升60%,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2月,是前八家中当月保费实现正增长的三家主体之一,正是此前实施的线上化工程所带来的价值。


大地财险在承保、理赔、风控、客服等各环节应用“RPA”“智能语音”“智能图像”“渠道赋能”“反欺诈”“车联网”“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再看另外一家中型公司的代表众安在线,2019年录得的146.3亿保费中,非车业务占比达90%,互联网非车规模行业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0.27%迅速上升至2019年的1.12%,五年来保费复合增长率达79%。至2019年底,众安服务近5亿用户,总保单突破80亿张,其中35岁以下人群占比58%。


综合成本率三年连降,2019年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至113.3%,承保亏损收窄及投资收益大幅上升,保险业务于2019年度首次实现盈利近0.08亿元。


以上三家以科技赋能服务、赋能创新的三家产险公司,它们用自身实践证明,科技一方面能够反哺经营,降本提效,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又能够赋能销售,让一线拥有更强的装备、让客户拥有更优的体验。


6 未来策:谁是赢家,六类公司有望拨头筹


展望未来,谁能够成为大概率、多年份跑赢市场的大赢家?


过去五年,监管在车险领域陆续实施了一次、二次和三次费改,监管手段从最初的阈值管理+现场检查,发展到目前的报行合一、限速限费+现场检查,处罚手段从警告罚款、调整高管、分支停业,到追溯总部、省级停业乃至全国停业,以穿透式贴身式监管整肃乱象。


从中短期来看,这一监管模式仍将是常态。


有管也有放,车险综合改革箭在弦上,届时产险公司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那些风险选择能力强、经营能力强的公司将在市场上赢得更多机会。


当前,新车销售低迷,车均保费下降,市场增量下降、监管力度强化、疫情影响持续,发展业务仍是行业主体的重要任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以往相比将过之而无不及。


但竞争的维度早已从单一的费用粗放型竞争,转变为以服务创新为主,品牌形象等兼顾的综合型竞争。从本质来看,竞争结果的决定因素取决于成本,而成本则取决于精细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和超前的科技创新。


结合各公司以往数据及经营稳健情况,可以预判未来三年或五年,以下几类公司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大概率、多年份跑赢市场:


综合型、科技推动型,近年来持续稳健增长、且不断创新,如平安产险、大地保险、众安保险等;


央企国企型,股东强大、近年来持续增长,如太平产险、北部湾保险、鼎和保险等;


互联网强股东背景型,如京东安联、现代保险等;


互联网保险,错位竞争型,如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安心保险、国泰保险等;


成立时间较短的新型公司,处于开疆拓土、快速发展期,如中原农业、中路保险、恒邦保险、建信产险等;


转型升级型,如华农保险、中意产险等。


7 后记:创新的舞步,将打破市场的格局


面对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联网、区块链等科技能力为竞争内容的新赛道,面对以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资源为服务对象的新主体;


面对疫情之下“危”“机”并存的新挑战,如何以新思维、新管理、新技术、新动能,在稳健发展、合规经营的前提下,追求有效率有质量的增长,实现品质与份额的不断提升?


这是摆在每一家产险公司尤其是经营领导层面前的重要课题。


尤其是面对以“不确定性”为主基调的新周期,“站在科技赋能服务创新的地板上与周期共舞”,或许是可以确定的各家公司共同的舞步。


舞步更迭之下,未来五年、十年,老三家、老四家将蜕变成新几家?


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大型公司:市场份额>5%;中型公司:1%≤市场份额≤5%;小型公司:市场份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