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易“跳”坑之11:喜欢较真,不懂回旋和妥协

大凡认真的人,很多都喜欢较真,凡事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誓死捍卫自己求真的权利。

这种精神如果放在学术研究领域,想必一定会有所成就,但在日常职场环境中,如果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辩论、争执,一较高低,势必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被众人孤立,在公司里很难正常开展工作。

当然这里不是全然否定爱智求真的精神,只是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区分跟谁可以较真,跟谁尽量避免?选择哪些应该较真,哪些不应该?如果要较真,应怎样去较这个真?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

1. 跟上司在公开场合尽量避免较真,私下情况具体分析。

大部分人在上司面前是很“佛”系的,温顺服从,卑躬屈膝,即使上司的决定是错误的,甚至是有悖正义和常理的,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更别说反抗了。

但有些公司倡导开放、开明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实行扁平化管理后,员工可以向公司提意见,公司在制定各项政策时,也会征求员工的看法,这时候那些喜欢说真话的耿直人,便觉得自己的春天来了。

比如在公司内部研讨会上,当老板提出一个方案,或表达他的意见时,喜欢较真的人,会公然提出自己的“高明”见解,且不论这个见解是否正确,这种当众让上司下不来台的做法,本身就是极不合适的。

也会让其他人觉得你太过桀骜不驯,自作聪明,想必历史上杨修和曹操的典故,留给我们的教训,再也深刻不过了。

有人或许会说,老板就喜欢有人直言相谏,不必藏着掖着。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不顾及老板的面子,毕竟当场还有其他人,如此做法,只会让老板尴尬,本来能给你打10分,因为场合时机不对,也会扣上几分。

更别说有些打着“亲民”口号的上司,实际上内心里最反感别人提意见,这种情况下,喜欢较真的人,死的都会很难看。

2. 非原则性问题,避免较真。

喜欢较真的人,其实难免在各个方面都喜欢争个清楚明白,是不太容易分得清,哪些是要较真的,哪些是没必要较真的,这源于人的性格和做事惯性。

其实在小事小非的问题上,不用太过较真,比如在做事方法和逻辑上,老板自有其一套行之有效的“独门秘笈”,而你就不用照搬教科书或别人的所谓的成功经验,因为在你看来无比正确的事情,有时候真的并非是最佳路径,既然老板已经决定了,何不妨先实践看看,让事实说话?

3. 对于固执己见者,先不用较真,用事实说话。

在与人合作时,如果双方的权限暂时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属于”商量着办”,而这时恰巧遇上一个十分固执的合作者,在无法说服其接受自己意见时,可先退后一步,按其坚持的做法办,当然前提是,这个后果并不会对自己带来过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比如单位指派你们二人负责一个策划案,谁也无法说服谁,都觉得自己的最好,而你又无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按对方的来,不过一定记得,要想方设法让上司知道,这是对方的想法,这样避免到时候一旦方案失败,上司怪罪下来,自己无辜受牵连。

4. 大是大非问题上,需要较真。

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是需要较真的,这体现了态度和立场,比如有人对你工作作风的攻击或质疑,或者在绩效考核方面,公司明显有失公允,这时候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不要用什么岁月静好来安慰自己,因为这是懦弱和无能的体现。

所以,既不能一味较真,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也不能一概不较真,没有做事的原则和底线。

凡事恰当,才能圆满。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