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高?体面?就是正式工作吗

你有没有发现,除了所谓的“正式工作”,不管我们干啥工作,都叫做:打工。

就连找个对象,都会被人说是个“没个工作”的人。

一、究竟什么是正式工作?

收入高?体面?这样是不是就是正式工作?

羊先生有一个朋友,她毕业后,留在西安一个教育机构里代课。家里一直催她回来考编制,但她觉得在哪上班都一样。工作后的第一个新年回到家,亲戚见面问的第一句总是:毕业了吧,做什么工作啊现在?

她那段时间很消沉,因为当她说自己在西安工作后,那些亲戚紧接着又会说:哦,那啥时候,考正式工作?

这让她很迷茫,她问我:到底什么是正式工作?

一没偷!

二没抢!

三上的是正正经经的班!

四也有6000+的月薪!

难道自己干的就不是正式工作吗?!

最终,她在外地工作了不到一年,顶不住家里的压力,辞掉工作,回来了。

开始着手考教师编制,毫无疑问考上了,分的也不是太远,在王磨,工资肯定没有之前高,她也一度觉得自己很屈才。

而对于这份工作,亲戚朋友却是见了就夸她“现在考上工作就好”。

父母感觉她心里装着事,语重心长的对她说“以前工资再高,都闲的,现在考上正式工作了,就好”。

对!长辈父母,以及一些已经有“正式工作”的朋友,都认为:国企、事业单位、编制,这种体制内的工作,才算是正式工作。而不论是创业还是上班,不论工资高低,只要不在体制内,那我们做的 就 不 是 正 式 工 作!

二、有正式工作的人,有几个?

“正式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稳定、轻松、体面、被人尊重。但有“正式工作”的,真的没几个人。

据数据统计,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体制内人员的平均人数才是1万,而对于羊先生所在的这个人口近30万的县城来说,又能有多少人在体制内呢?

就拿羊先生所在的这个县做比较吧,2018年的招考来说,三支一扶报名人数563人,只招15个人,特岗报名人数511人,只招50人。

更别说每年我们挤破头去考的省考,动辄就是十几万人报名,但招录职位只有1000-2000个。“正式工作”万人皆想干,但能进去的人,寥寥无几。

是的很多人的心理:这份“正式工作”,不会让我们变成百万富翁,就是求个稳定,以及安心。

但知道吗,比起体制内,做生意、干销售、做技术、服务业等工作,才是构成这个社会的大众职业。所谓的“正式工作”,更像是一种“职业鄙视”,好似在体制内就能高人一等。而我们在人潮人海中,扮演着那些,没有“正式工作”的非正式工作者。

三、360行,行行出状元

我想,只要是中国人,都听过他的故事。

他年少读书时,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一个师院,还是个专科。

大学毕业后,他当了6年的英语老师,却突然辞掉工作,白手起家,开始创业。

过了热血年龄的他,稳定的工作不干,跑去创业,谁看他不是脑子有病就是疯了。

但曾被当做疯子的他,创造了今天中国的“神话”——阿里巴巴。

他的名字就是:马云。

扯得有点大,那我们往小了说。

羊先生所在的这个县城,叫做“成县”。近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有代理遍布全国的陇小南团队,更有农民小段、康珍润果、同谷家裕、陇丰山珍、成谷坊、深山源等等。

更还有上了央视的“鸡司令”网红青年尚育康,以及领军各个行业的人。

他们都在不同的行业中创造了优秀成绩,可这些人里,有几个是有“正式工作”的?

没几个!

他们不成功吗?

也没有!

说明了什么?

说明进不了体制,不能证明我们一无是处;进了体制,也不能证明我们就是人中龙凤。再说了,体制内白加黑、5+2、每天处理各种琐事,也是常态。

正式工作好吗?

当然好,只是它不该成为这个社会,评判我们做其他工作的标准。

最后,我们一起对那些有“职业鄙视”的人说:

我们就没有正式工作,咋得!

我们一没偷,二没抢!上的是正正经经的班!难道我们干的就不是正式工作!

最后记得,老祖宗说过:“360行,行行出状元”。进不进体制内,只要努力,终将都会成功!

我是羊先生,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有独特看法,留着小胡子的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