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房价下跌,上海“跌幅”竟高达5.85%,原因是为什么呢?

昨天百度了一下热点新闻,排名第三的和我们房地产行业有关,那就是一线城市房价下跌,上海“跌幅最高',那具体原因是为什么呢?

根据最近中国房地产协会公布的全国房价行情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121个城市在3月份的二手房房价环比2月份呈现下跌的趋势。在整体来看的话,全国出现房价下跌的城市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是在全国有象征意义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3月份的二手房房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在这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的下跌幅度最大为5.85%,稳居四大一线城市跌幅榜的“老大”,同时以几乎每平米下降3400元左右,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的首位。



就连前段时间房价涨幅一直“突破”历史新高的深圳,也在3月份出现了“断层”。按照中国房价行情网的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市3月份的二手房平均单价为71790元/平,单价上依旧位居全国第一(除港、澳、台之外,下同),但是环比依旧出现了下跌,幅度为1.21%,每平价格下跌约850元左右。

当然,除了深圳之外,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在3月份的二手房平均单价也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下跌幅度为:上海5.85%,北京2.85%,广州3.63%。单从房价每平出现的下跌价格上来看,上海以每平下跌3400元左右,稳居全国首位。另外,全国范围来看福州、北京、厦门等城市每平下跌也都超过了2000元大关。

单从环比的跌幅来看的话,广元市3月份二手房的均价跌幅位居全国首位,高达14.36%。中卫、丹东、雅安等城市二手房均价的跌幅也都超过了8%。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来看,丹东的跌幅以8.6%位居全国榜首。除此之外,福州、上海、厦门、大连等城市也都出现在跌幅榜的前列。



当然,这些都是三月份的数据,转眼到了四月份,目前怎么样了呢?

2020年4月第二周全国非省会城市房价数据表出炉,其中:

一、接近一半的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挂牌价上调。

二、二手房成交量依旧处于环比上涨,同比下跌。

三、大部分在售二手房数量依旧处于增长状态。

这周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挂牌价上涨趋势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三四线楼市对市场的敏感度比较低,他们看到很多自媒体上说房价要上涨了,所以就真的以为房价要上涨了,就将二手房挂牌价上调。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交易量相比较去年是大幅度下降了,但价格却并没有下降多少。

那未来房价趋势如何呢?

官媒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科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这份报告对今后的楼市发展动态做出了详实研究,并预计中国房地产“楼市调控的机遇窗口将在2025年前后关闭”,所以说,我国住房市场的巨大潜力可能会在未来的5年做出改变,接下来的2-3年里是楼市调控的重要关键时期。



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的这一波楼市调控始于2016年,经过为期3年左右的调控之后,房地产终究是走向了平稳,但是并不意味着楼市调控成果斐然、效果就达到了,未来的几年里,我国房地产调控依然还有路程要走,要彻底改变楼市这种局面,仍然需要2-3年的关键时期。

从数据层面而言,从18年末到20年初,我国的房价整体上经过了一个类似过山车的变化:降、升、降,最后走向了“企稳”的历程。在2018年十月的时候,全国房价平均是853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大约为9.7%;而经过2018年底和2019年初的楼市需求沉淀之后,在2019年2-3月份经历了一次小阳春洗礼,所以2019年4月全国平均房价达到了987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12.5%,这个房价水平也是当下的最高数据;在此之后,住建部对热点城市一再点名,各大城市纷纷开启了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时至今日,各地房价始终控制在平稳的水平线上。2019年10月之后全国房价平均是9185元/平方米,比2018年同期上涨7.62%。



很显然,房价现在已经平稳了,不过最让房地产界“坐立不安”的是官媒在这份报告中的结论,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评论指出,随着楼市逐渐趋稳,房价空间再度分化,总体迈向了合理的调控预期,也是进入了关键时期。未来调控还有2-3年的时间,房地产对经济的增长带动净贡献已经由正转负;并且是经济风险的重要来源,所以在未来楼市调控依然不会动摇,房地产的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那刚需买房该怎么做?

突如袭来的疫情打击了全国很多城市,经济发展停滞,全民闭关战疫。像房地产这样硬核的线下行业,直接被疫情按在板凳上,原本2月3日返工的售楼处、中介门店和自由经纪人现在都还没正式上班。买房的人别说出门办成交,哪怕你想去实地看房,经纪人都没法带你看。



各地方政府正是看到了楼市的危机,一部分已经开始着急了。

疫情肆虐了两个月,经济发展被迫停摆,全国20省市掏出了“去库存”这张保命符。江西省和安徽省分别在2月4日、2月6日出台“应对疫情的相关政策”中都放松了“房地产销售政策”。

我们来回顾一下2月份楼市政策的动作:



2月11-13日,上海、浙江、武汉、深圳、澳门、天津、南京等10城发布了楼市扶持政策。其中:

2月12日,无锡官方发布“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措施期间不计违约责任,对租赁房屋属于国有资产的中小企业,免收1至3个月租金”。

同日,西安市紧随其后,出台土地出让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房企积极拍地。

2月14日,衡阳市买房补贴契税、本科生购房补贴5万。

2月20日,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变相松开限购。

2月21日,马鞍山购房补贴政策延长。



同日,河南省驻马店公积金贷款首付降至2成,补助购房,降低按揭利率。

2月23日,南宁市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2月24日,浙商银行调整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为2成。

2月25日,东莞宣布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20%,可贷30年。

......

疫情对全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危机,而全国各地的综上反应也已经说明,各地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所以它们着急了,政府降低购房的门槛甚至鼓励买房,帮助当地房企去库存,让资金尽快回流。



政府这波操作可能只是开始,在政策利好之后,开发商会不会紧随恒大纷纷开始促销?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复苏会不会是一二线上车的好时机?

还没买房的刚需们,先别义愤填膺了,炒房者从房产具有增值效应那天开始就存在,与其站在炒房者的对立面愤愤不平,还不如今早成为有房的人,“房住不炒”也一直都会在,就算暂时还不完善,但其目的始终是为了人人都“居者有其屋”。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楼市因为疫情的逼迫降低了买房的门槛,这样的机会确实可遇不可求,既然买房的列车为刚需开了一道门,能上车的当然是有准备的人。如果这个机会来的让你措手不及,就尽早开始合理的理财规划,生活是美好的,努力永远都不算晚。



根据专家的言论,本次新冠病毒真正消灭,最快也要到5月底,那么政策的调控预计会在疫情结束后再次慢慢勒紧。今年没有小阳春了,但是5月底之前,就是属于刚需上车的“小盛夏”。

不知道,5月前,你买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