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邂逅》读后的想法

邂 逅

杜鸿雁

春夜。火车站。

他坐在候车室的长椅上,兴致勃勃将一张中国地图摊在大腿上,结满疤痕的右手细细地抚摸呼啸着枪炮声的绿色边界。一阵晚风刮来,轻轻地将左边空荡荡的袖子撩起,他闻到一股熟悉的气息。他抬起头——

她低下头:“去哪?”

“往南。”

她望了一眼负重如牛、匆匆朝这边走来的新婚丈夫,轻轻问了一声:“这是一个人?”

他点了点头。

“还不是怪你。那时听我的话,跟伯父讲一声,就是不成,也不至于会上前线弄成这个样子。你看……现在还有谁愿意侍候你?”

他慢慢地折起地图,小心地放进左边的军衣口袋中,然后拍了拍——象是拍地图,更象是拍后面的那颗心。“我,算什么?只要它……是完整的!”

她一震。

火车站的一个春夜,有人摄下了这样一个镜头。

“他”,一位失去了左手的荣誉军人,现在又将回到南疆去。“她”似乎是正在度蜜月的一个新婚妻子。“她”也许本来应该是“他”的妻子,就因为“他”没有听从“她”的召唤,却听从了祖国的召唤,“她”才成为那位“负重如牛”的新婚丈夫的妻子。不能说“她”对“他”没有一点感情,然而“她”不理解“他”的心灵,进而也亵渎了“他”的感情。“她”不理解当初的“他”,也不理解现在的“他”。“她”根本不理会“兴致勃勃”“细细地抚摸”“绿色边界”的动作所蕴含的多么炽热的感情,根本不理会“慢慢地折起地图,小心地放进左边军衣口袋”的动作所体现出的赤子的拳拳深情,因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仅是这一瞬间“邂逅”,其实,“他”和“她”的整个相识都只不过是一场“邂逅”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邂逅”不仅仅摄下了火车站的一个春夜的一瞬间,而且也摄下了不同生活轨迹相交的一瞬间;不仅摄下了“他”和“她”以及“负重如牛”有人“侍候”的新婚丈夫的音容笑貌,还摄下了他们各自的心灵。这就是我读了《邂逅》以后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