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我们会在《一无所有》中日渐老去,但摇滚不会

时光倒退34年。

1986年春夏之交,北京举办了一台“为世界和平年、让世界充满爱”的百名歌星演唱会。

男歌星清一色夹克衫,颜色鲜艳,这在当时,是绝对的潮。演出快结束时,一位年轻人走上台,他拒绝了主办方提供的服装,上身穿着绿军装,白衫衣,下身穿着浅绿色的卡其布裤子,裤角一高一低。

台下的观众没有太注意这个打扮得象是北京板爷的年轻人。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年轻人也没有自我介绍,上台就一嗓子,而这一嗓子却着实把台下所有人都惊到了。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台上的年轻人抱着吉他,嘶吼着,台下的观众开始呐喊与喝彩,这种演唱会的效果,在当时的中国,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那个年代的人,是听着红色歌曲长大的,积极向上的歌词,一板一眼的演唱,己在他们的思维中形成定式,突然听到这种声音,突然看到这种台风,一下子有点蒙,继而感觉那声音振聋发馈,感觉这种表演极富魅力,在喧嚣的嘈杂中找到了迷失的自我。

这个年轻人就是崔健。

他不仅点燃了台下观众的热情,也点燃了中国人民的热情。


一夜之间,崔健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夜之间,摇滚乐迅速风靡这片古老的土地。

一直以来,我们在思考,这一年,摇滚乐在大陆凭空兴起,是崔健个人的魅力,还是摇滚乐本身的魅力?

不得不承认,那个时代,人们最缺乏的是个性艺术,最缺乏的是精神营养,最缺乏的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那时候是个很陌生的名词。

而这些所有的缺失,都在崔健“一无所有”的嘶吼声中,找到了答案。

找到答案后的人们,不再禁锢,不再封闭,不再迷茫。而是在思考,在寻找,在追求。思考失去传统文化之后的荒凉,寻找荒凉中的自由,追求自由中的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无所有》不仅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诞生,更是一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破冰之行!

1986年5月9日,崔健开创了中国摇滚新纪年,在场的观众见证了这一奇迹。

从此,崔健开始了他新生征路上的摇滚。

然而,这条路并非坦途。

《一无所有》之后,传来的声音褒贬不一,有鼓励,有打压。崔健依旧我行我素,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方式做音乐,做摇滚。1987年,崔健翻唱《南泥湾》之后,被紧急叫停,现实给这个热情洋溢的年轻人沷了一盆冷水,他的全国商演全部被取消。

之后的崔健,浮浮沉沉,在天上与地上大起大落,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对音乐的执着,或许,摇滚的意义在于坚持!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摇滚乐。

崔健的歌词多来自坊间市井,通俗易懂,富有批判精神,他在歌曲《宽容》中,甚至把粗口“去你妈的”也写进歌词,这是有悖于主流的。

王朔在第一次听《一块红布》时,都快哭了出来,“词写得透,我们千言万语写的都不如他这三言两语的词儿”。

“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红旗下的蛋》,充满哲理的歌词,令人深思。从本质上说摇滚不只是呐喊,不只是叛逆,不只是激情,摇滚中充满着一种力量,激发人的潜能,是呐喊之后的思考,是叛逆之后的理性,是激情之后的安静。

2008年,王者归来。崔健在北京工体举办个人演唱会,万人空巷!


演唱会上的崔健

演唱会上,崔健说:我不愿在神坛上呆着,我要滚在大地上。

那天,豆瓣上的一条热播记录了当时现场盛况:工体内一堆房产值几千万的中年男人正含泪跟老崔合唱《一无所有》。

摇滚,是崔健的梦,也是那一代人的梦,在那个疯狂的夜晚,崔健帮这一代人圆了摇滚之梦!


崔健,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并且一直坚守在那里,这就是意义所在。

中国摇滚,始于《一无所有》!

写给日渐老去的我们,和从不曾老去的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