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如何处理学生、社会、学科三者之间的关系?

用户1802595642337


我们学校也编了一些校本教材,我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工作,可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校本课程是各个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自己学校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的。比如我们学校所处地方是一个陶器古镇,镇上出产的陶器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很多孩子的家长就是陶艺师傅甚至是陶器作坊老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就有可能从事相关的行业。因此我们学校很早就开设有专门的陶艺课教材、陶艺课。这就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设置的校本课程。

另外,我们学校还有柔道摔跤的校本课程。这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属于学习成绩层次不高的,于是学校聘请了柔道、摔跤的专业老师,把有这方面爱好和特长的孩子进行培养。现在,我们学校毕业的体育生有进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院等大学就读的,有在国际比赛中获得柔道、摔跤冠军的,还有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地方体育局、专业体训队工作的。这些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有了一技之长是不可能发展得这样好的!

所以,校本课程一定要结合地方、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情况进行设置。


心向事成429


你这问题太有深度了[大笑]

我参与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兴趣类,数学教学大纲上课教学没有的内容但是学生喜欢,因为我们学校成绩差的比较多一点,培养学生兴趣反而是一件好事。有些学生甚至是以此为职业,我们附近一所学校都开设了美容美甲[捂脸],我感觉我都难以接受又很佩服这个领带的大胆尝试!另外一种就是学科延伸,我们课本上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基础,有些学生还是想知道的,比如说我是物理类的校本课程,学生就想知道物理学的发展,起源,课本上的一些问题也有比如说达芬奇对物理学的贡献?托勒密解决了什么问题成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牛顿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这些巨人具体是谁?还有神秘的特斯拉,化学老师教出来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慕扬远航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这也反应了作者对教育困惑的深刻认知。现在的教育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社会、学科之间互相脱节,所学非所用,所用需重学,十年教育所学,不如一天社会见闻。

校本课程如果能衔接这三者关系,真是公德无量。他应该是考试科目之外的必要补充,是人生的必须,是学科的拓展延伸,是社会的提前预演,让孩子得到真实的提升。

不过我依然认为这个很难很难,一切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模式直插上到大学小到幼儿园甚至延伸到胎教一切领域,人人在这个链条里艰难挣扎奋斗。


你的光芒照亮你的美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