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电影《风声》:在戏剧情境中展现的人物关系


电影《风声》由麦家著名小说改编,以故事情节及人物、视听语言进行比较,对电影《风声》女性性格的戏剧性,女性人物关系的戏剧性处理以及电影《风声》女性人物视听语言的戏剧性,呈现这三部分进行分析,平衡小说改编电影的得失并由此研究电影《风声》中女性形象的戏剧性。

骄纵洒脱且大义凛然的顾晓梦

顾晓梦本是大户小姐,有家财万贯的父亲撑腰,养成了骄纵无理、目中无人的性格。进入裘庄之后,其他人都慌张不安、互相乱咬,但是顾晓梦不管王田香如何逼问,只有一句轻蔑的“不知道”。但也就是这样的顾晓梦,本可在父亲的庇护下过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名媛生活,但她最终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与其千金小姐的身份产生了奇妙的冲突,也是顾晓梦在影片中最具戏剧性的反差。

善良痴情的李宁玉

与其他被囚禁的4个人相比,李宁玉则是最能体现人性的一个角色。在汪伪政府中,李宁玉每日经手无数密电,本应是心思缜密、冷酷无情的,然而在这场钩心斗角的“游戏”里,李宁玉却表现出来的不是冷酷无情而是另外一面,是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女人的一面,身处位置与自身性格的冲突引起观众的注意,这也是李宁玉性格中最具戏剧性的地方。

在戏剧情境中展现的人物关系

李宁玉与顾晓梦作为影片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她们二者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挚友或者说“姐妹”关系。同在裘庄,她们二人的关系是5人之中最为融洽的,既没有相互指责与揭穿,更没有横眉竖眼。顾晓梦与吴志国的冲突中,李宁玉上前挡在顾晓梦面前;李宁玉的衣服脱线,顾晓梦让她脱下帮她缝,对着李宁玉说“不知怎么今天看你特别亲”,两人的关系看起来亲密无间。

在第二个阶段则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李宁玉出于本能试探顾晓梦,没想到正中下怀,二人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李:为什么找上我?

顾:我的业务层级太低,你才是信息的关键。

李:太可怕了,你们到底什么是真的?

顾:我真把你当姐姐。

李:你简直是个魔鬼。

顾:我只是在执行任务,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

李宁玉本是试探性提问,但没想到发现自己最为信任的挚友与自己的枕边人都是带着目的接近自己,她发现自己被利用了。纵使如此,在顾晓梦请求李宁玉去举报她就是“老鬼”的时候,她还是拒绝了,一句“别人怎么样我不管,我要你活着”将二人的关系又推到了新的境地——即使以真面目相对,二人仍有深深的感情。

电影人物的戏剧性转换

与电影不同,原著中的“老鬼”不是顾晓梦而是李宁玉。李宁玉是潜伏在汪伪政府的中共地下党员,原著中的顾晓梦确实家财万贯,后因不得已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潜伏在汪伪政府的特务,二人同为特务,但并不知对方的真实身份。原著中的李宁玉沉着、冷静、坚韧同时带着一丝冷酷。而顾晓梦则骄纵、蛮横,同时不失智慧。而两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顾晓梦利用李宁玉的组长位置为国民党传递情报,李宁玉利用顾晓梦父亲的位置为共产党获得情报,但是两人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而电影则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戏剧性的处理,将二者在原著中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删减与转换,使二者的关系更适合戏剧演出,使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二人的关系并产生兴趣。顾晓梦摇身一变成为坚毅勇敢的共产党,李宁玉变成了痴情善良的译电组组长。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转换为家国情怀,删掉了灰暗的利益关系,将人性的一面体现了出来,使整部影片的人物与人性更加饱满。

对比与重复蒙太奇的使用深化二人性格

电影《风声》中运用了大量的重复蒙太奇与对比蒙太奇手法,增强了整部电影的张力与悬念感。重复蒙太奇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电影《风声》中多次运用了这个手法。在片中重复表现了裘庄阴沉晦暗的氛围,每一次对裘庄环境的刻画都会让观众心中的担心加重一分,同时也表现了越来越紧张的气氛,故事在无可奈何中走向结局。另外,这部电影通过特效多次将摩斯码用文字表现出来,刻画了“老鬼”内心的紧张与焦灼,加重了这部影片的紧张感。

同时,这部电影中重复出现了幽暗的钢琴配乐,将电影中裘庄的压抑气氛刻画得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来表现顾晓梦与李宁玉二人的性格差异。在影片刚开始处,通过蒙太奇表现出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顾晓梦与外国男人的热舞与尖叫,李宁玉在吧台的独酌,就体现出顾晓梦的洒脱与李宁玉的沉默。片中最重要的两个女性人物,一个骄纵洒脱,一个沉默痴情。片中多次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二人的性格进行了深化,从而达到最终的影片效果。

声画语言对人物关系的展现

从画面上看,《风声》的画面给人一种极度的压抑与窒息感,仿佛让观众沉溺于深海之中无法呼吸,而这种压抑感与窒息感正是来自画面对剧情的渲染。影片中灯光的使用则将时间带回了汪伪政府时期,使得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加具有时代感。在裘庄之中,昏黄的灯光在一方面为光亮的区域营造出诡异与沉重的气氛,另一方面是将黑暗的区域进一步凸显,以表现片中人物的处境。

灯光在《风声》中另外一个重大作用便是塑造人物形象与展现人物关系。片中顾晓梦与李宁玉二人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李宁玉发现“老鬼”前,一个是李宁玉发现“老鬼”之后。二人进入裘庄后不久那场顾晓梦给李宁玉缝补衣服的戏,对二人使用的灯光是柔和的暖光,灯光是正面打在二人的脸上的,二人的形象在灯光的照映下显得非常的温柔,同时从侧面反映了二人关系是信任与依靠的关系。

而在李宁玉在顾晓梦耳边说出“我知道‘老鬼’不是吴大队长,你放心,我不会揭发你的”之后,李宁玉面部的光变成了从顶部打下来的硬光,清楚地打出了李宁玉的面部轮廓与面部肌肉。

从这个时候开始到李宁玉说出“我去揭发你”,对李宁玉打的光都是强硬的白光,而顾晓梦这个时候则是在阴影之中,没有将光直接打到顾晓梦的脸上,体现了二人关系中顾晓梦的弱势地位,与二人之间紧张的关系。

电影《风声》中的背景音乐对二人的关系的刻画与反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二人第一阶段关系中,顾晓梦在给李宁玉缝补衣服时,用到的音乐是缓慢温柔的钢琴声,配合着二人的笑脸与暖色的灯光,将二人亲密的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

到了第二阶段,李宁玉在顾晓梦耳边说出“我知道不是吴大队长时”所用的背景音乐是深沉诡异的钢琴与大提琴声的结合。在顾晓梦给李宁玉指出窃听器所在的位置之后,背景音戛然而止,只剩下顾晓梦的脚步声,整个环境瞬间变得闭塞,营造出一种紧张感,对二人之间接下来的关系会变得如何设置了悬念,直到二人进入卫生间后诡异的大提琴声才继续响起。

在深沉的背景音之中,环境音与二人的对话也格外明显,将二人关系逼到一个艰难的境地。随后,随着二人关系的缓和,背景音也渐渐变得柔和,二人声泪俱下,互诉衷肠,背景音也渐渐变成钢琴声,从侧面展现了二人的关系。

结语:

《风声》不管从原著还是电影来讲都各有侧重、各有得失。原著中对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过多,而冲突描写略少,从而给读者一种累赘感;电影中着重刻画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有一些过分渲染,给观众更多的是视觉冲击,少了一些小说中带给观众的心理冲击。小说改编电影,最重要的一个不同是,电影将二者放到了一个精神与信仰层面,电影通过对李宁玉、顾晓梦与其他人的戏剧性改编使整部电影更具吸引力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