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老山不知口令,哨兵子弹上膛,命令:高举双手通过

作者:原11军32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张跃

注:本文选编自11军纪念文集《苍海军魂》,原标题《“口令”的故事——参加老山防御作战时的一段难忘经历》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离开部队已是多年。无数次在梦里,依稀仿佛,又听到那嘹亮的军歌,又看到那一张张年轻熟悉的面孔。这样的情怀时常带着我的思绪,一次次展开翅膀,一次次回到南疆,回到老山——那片历经血与火考验的土地。老山阵地上坚守度过的7个多月200多个不眠之夜,炮火声中经历的人生最难以忘怀,早已若年轮般深深铭刻在生命的大树上,合着血脉,合着呼吸,合着每一次心跳的声音。

老山主峰

2001年,我又回到过那片熟悉的土地。老山已经呈现和平的宁静,天空是那样蓝,几近透明,阳光灿烂,偶尔有几朵白云掠过。山涧河谷,清澈的溪水顺势而下,两岸青草欣欣,曾经洒满烈士鲜血的老山树木上,又长出了新的枝芽,开满了美丽的野花。人们曾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也是无法返回的。”站在这段历史的入口处,望着这片记忆里永远也抹不去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望着今天仍然坚守在这里的全副武装的年轻军人们,我感慨万千。

从他们脸上,可以看出风餐露宿的痕迹,也可以看到满脸的自豪和严肃。多年过去了,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友一直轮流守护在那里,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山头一直在,精神也一直在。

那些以生命的代价演绎出的壮美与惨烈,那些用子弹呼啸、炮火轰鸣勾勒出的血色奔腾,早已沉淀在记忆处。今天我想讲述的,不过是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或者说是一件趣事。而这件趣事多年以来,一直是我打开回忆之门的钥匙,它串起了那些酸甜苦辣回忆的珍珠。

那是1984年的夏天,我所在的32师奉命于8月开进老山地区,接替14军攻克的阵地进行防御作战。部队先期到达一个叫曼棍洞的岩洞里开设指挥所,紧张有序的接防随即拉开了帷幕。当时,按要求必须是以为单位分批次利用夜色掩护交替接防,我师所属部从集结点到接防点,要翻越敌军炮火覆盖下的“三转弯”危险地段,路途长达六七个小时。

老山“三转弯”,是参战老兵们的共同记忆

为躲避敌军炮火袭击,部队必须从头天下午五六点开拔,到达敌军炮火打不到的反斜面待命,等到天色暗下来后,再经长途急行军,次日凌晨进入各指定防御位置。

当时的我年仅26岁,是师政治部干部科一名干事随师部已提前进驻曼棍洞。曼棍是个美丽的地方,三面环山,陡峭的悬崖下面有一个美丽的村庄,一条小溪从山间缓缓流淌而下,沿着村庄环绕而过。师指驻所曼棍洞,就位于半山小溪流经之地。小溪迂回,在曼棍洞附近回旋成一个小小的水洼,被我们誉为天然的浴池。溪水清清,为我们带走夏日的炎热,洗去征战的尘土。

曼棍洞现景

那天刚吃过晚饭,我接到师长刘玉尊交待的一项任务,代表师机关对所属接防部队进行看望和慰问。师指驻所距接防点大约三四小时路途,且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当时,代表师机关执行此项任务的,除了我,还有司令部侦察科的曾庆国参谋。经商议,我们把与接防部队的碰面点选择在部队行进中一处公路边上,各部队通过这里就分别进入各自的阵地。

晚上8点一过,我和曾参谋带着2名警卫员就上路了。当时,我一心想着如何尽快安全赶到执行任务的地点,如何圆满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又想着是与富有作战经验的参谋同行,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却不料一时疏忽,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呢?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大家就知道了。

32师师长刘玉尊在现地布置任务

我们一行4人匆匆上路,天公却偏偏不作美,刚下过一场暴雨,山路泥泞崎岖。为避免敌军炮火枪弹袭击,虽带有手电筒,我们却一直没有拧亮。路上,我悄悄伸出手,不禁心中小小的咋舌:我的个乖乖,今天我终于知道什么是伸手不见五指了!

深一脚浅一脚,我们翻山越岭,钻草丛,趟小溪,当赶到预定地点时已接近凌晨。这时,各团各营负责带接防部队的人员均已到位,大家都悄声无息地在公路两边隐蔽,等待部队的到来,周围一片寂静,只偶尔有轻微的咳嗽和越军零星的炮声传来。

凌晨时分,部队陆续到达。经长途夜行军,战士们都已经非常疲惫,有的战士甚至一停下来,站着就睡着了。为提高队伍的警惕性,我传达了师首长的要求,“越军特工活动频繁,部队一定要加强戒备”,要求部队快速通过。待到顺利完成任务,已是午夜2点过。我们又累又饿,嗓子干哑,丛林中蚊虫猖獗,如同一架架小型轰炸机,叮得我们全身又痛又痒,忍无可忍一巴掌下去,往往是“尸横遍野”,可见“火力”强劲。

本准备稍作休息,但我们4人一合计,还是决定一鼓作气,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即刻动身,返回师部。这下子,问题就来了,那个从出发开始就隐藏的错误,现在露出了峥嵘:我们居然忘记了要带上口令!

没有口令,若干道的哨卡,怎么能够通过?这下子,大家伙可是傻了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都没有了主张。想了想,我只得出了一个主意,也算不是办法的办法了。我将我们4人排成一个纵队,唯恐2名士兵紧张,我把自己排在了第一,让曾庆国参谋断后,2名士兵居中。4人都把枪支斜背在后,表明不在武装戒备状态,同时让曾参谋拧亮手电筒,

让四人始终处于手电光圈照射之下,再故意一路走一路高声交谈,让哨卡士兵远远就能听到声音,看到人影。

正式上路了,我的心情有些忐忑,有些紧张。刚走了不到200米,就听到前方传来哨兵一声低呼:“口令!”我急忙上前解释,报上单位及姓名,而处于高度戒备下的哨兵,哪会轻易放行?于是仔细盘查开始了,是哪个部队的?首长叫什么名字?来这里干什么?等等,我只能以非常镇定、非常谦和的态度一一回答,哨兵半信半疑,子弹上膛,用枪指着我们,命令我们4人高举双手通过哨卡。

无奈之下,我们也只得照办,方得以放行。刚一通过,身后又传来一声怒吼:熄灭手电!当时的情形非常紧张,若我们按要求熄灭手电,就有可能引起哨兵的误会,那我们就有可能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下。我的冷汗一下子下来了,急忙示意曾参谋“手电不能灭”,于是我们继续前行。

在战时条件下,老山防区明哨暗哨密布,戒备森严

一路上,手电光始终晃动,把我们的身影完全暴露。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漆黑的夜色里,一点微弱的光线就有可能引来敌军猛烈的炮火轰炸,在我们的身旁不远处,就是一个个部队隐蔽的防御阵地,我们的手电光不时引来一声接一声的谩骂与斥责,让我们4人无地自容。

就这样,我们一行在哨兵枪口的严密关注下,坎坷走了一路,经过四五次反复盘查,大约6点过,天蒙蒙亮,我们终于平安回到了师部,远远望见师部门前熟悉的小溪,我们4人一下子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我们的“天然浴池”,彻底地放松了下来。

多年后,作者回32师指挥所曼棍洞留影

这个故事在我的记忆中是如此的鲜活,如此的刻骨铭心,一如发生在昨天。当今天娓娓道来,我不禁笑了,为那些年那些事,那曾经的军旅时光。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