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孙子兵法》这部书?

焦泽山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孙子兵法》这本书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军属书籍之一,虽然随着时代的推移,技术的更新里面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但是里面的一些核心思想依然是现代战争的通用准则。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毛泽东则评价古代最会打仗的是李世民,其次是朱元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能够得到那么多牛人推崇,可见此书不一般。我这种平民小百姓虽然不可能去打仗,也没那能耐指挥千军万马,但也不妨碍我对那些名将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看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兴趣以及瞻仰古人智慧,虽看过几次,但也基本上是看完就忘。

本书总共分为这几个部分:《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最高的境界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高明的指挥官能够以弱胜强,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一个决策可能会影响到上百万上千万甚至更多人的身家性命。所以《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话讲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首先在于知己知彼,衡量双方实力,胜算几何,所以第一篇是《始计篇》,从道、天、地、将、法来衡量两军实力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参战双方军事实力、经济、政治、自然环境条件、战争性质、外交及国际援助、以及主观指导能力等几大因素,而为了赢得战争胜利,历史上的著名将领都是及其出色的骗术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除了出色的欺诈能力之外,还要有极高的决断力,敌人是进还是退?是真还是假?是寡还是众?是打还是不打?所谓房谋杜断,断很多时候要远比谋难,所以这也是很多谋士之所以只能做谋士的原因之一,如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强如林彪,也曾在辽沈战役中犹豫不决。

虽然计算了双方实力对比,但具体到战场上,则局势千变万化,又要复杂的多,战争绝对不是人多装备好就一定胜。具体到《作战篇》,首先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打的是钱、打的是经济后勤。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除了后勤,谋略在战争中至关重要。《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具体到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指挥艺术上,蒋介石经常越级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国防部三厅厅长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军事干预的结果。何应钦则批评部队用人,团长以上皆由蒋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军形篇》则说道: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就是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敌人能被我战胜的时机。具体到战役上,比如红军前几次反围剿,毛泽东知道红军实力弱小,先战略撤退,甚至后面还总结了十六字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而胜利之师如同以镒对铢,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取胜于弱小的敌方,败亡之师如同以铢对镒,是以弱小的军事实力对抗强大的敌方,红军虽然实力弱小,但是具体到每场局部战场上,人数通常总是要比国名党多。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中中歼敌人。

《兵势篇》中则说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善用奇兵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比如攻其必救围魏救赵、迂回穿插围点打援等等。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而最核心精华的我觉得还是《虚实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林彪评价粟裕打仗是打神仙仗,还曾对刘亚楼说:“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林彪还专门比较过两人的作战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而至于后面的《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则主要是讲述了军事中地形的重要性、刘备征战一生,最后驻扎营地不合理而被陆逊火烧连营。而为了抢占先机,抢占有利地形,需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比如抗美援朝时,万岁军113师一夜急行军,从此被美军写入教科书。


除了地形外,还有把所有影响战争胜负的东西能算计的全算计进去,如士气、军心、逸劳等等。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还有利用水火、天气等等。比如韩信半渡而击就是利用了水,火烧赤壁就是利用了火。至于《用间篇》则是讲述敌后战场了,比如情报的刺探、特工的展开以及离间君臣关系,多少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于君王的不信任,如战国名将李牧等等。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绝非易事,也不是看一本《孙子兵法》能做到的,《九变》出色的将领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最容易有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


看过《孙子兵法》后就会知道,出色的将帅不是常人能胜任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脑袋还要高速运转把能算计到的都考虑进去,还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并与时俱进,比如随着技术的变化,战争的形势由战车变为骑兵,再变为战壕战、海陆空战。还比如具体到我军的指挥艺术上还有三三制、一点两面等。所以名将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胜任,如淮海战役时,粟裕七天七夜没有合眼,战争结束即昏睡过去,三日后方醒。《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就总结的非常好,转载如下:

名将是怎么炼成的?


很多人都羡慕名将的风采,也很想体会一下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所以军事论坛里往往人满为患,很多军事迷都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金戈铁马的年代。

但实际情况是,历史上的名将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都是类似三国志游戏里面的小兵,上阵不久就被杀死。而且名将绝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


在成为名将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六个坎坷,让我们以六个年级来标明他们。当然,有些天才同学不需要经过这六个年级,生下来就会打仗,也是有的,不过极少,我们可以忽略。


好了,名将学校开学了,第一个年级要学习的是军事理论。所有想成为名将的人,必须要学习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你才能跨入下一个年级,但这个年纪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因为有些同学家里穷,买不起书本,所以他们只能在实战中去学习这些理论。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就是李云龙同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在没有说错的,这些在实战中学习理论的同学将可以跳过第二个程序,直接进入第三个程序。


我们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起,来看看第二个年级要学习些什么,第二个年级学习的内容是实战。这是极为重要的,那些理论中学习的优秀者如果不能过这一关,他们就将被授予一个光荣的称号——纸上谈兵,这个称号的第一个获得者是赵括同学,授予者是二年级的年级主任赵奢。


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实战如此重要,这是因为虽然军事理论都是高年级的学长们经验总结,但由于他们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情况和现状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实战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亏的。赵括同学就是没有学好,才不能毕业的

作为一个学员,想成为名将,一般都是从小兵干起,当然除了高干子弟外,比如赵括同学,由于年级主任赵奢是他父亲,所以他一开始就是大将,这是不妥当的。

大多数学员会在这一关被淘汰,他们会改行,一生当一个军事票友,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好了,我们带领剩下的学员来到三年级,三年级要学习的是冷酷

成为一个名将,就必须和仁慈、温和之类的名词说再见,他必须心如铁石,冷酷无情,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将,但请大家注意,他们的仁是对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对敌人他们比谁都冷酷。所谓仁不带兵,义不行贾,冷酷不是残忍,不是杀戮无辜的老百姓,而是坚忍,比如你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触犯了军纪,但你为了执行军纪,一定要杀了他,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军队,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亲人,你也要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学员们将在战场上学会冷酷,他们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轻人,平时从不与人争吵,但当他们走上战场,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乡和战友被敌人杀死,或者身负重伤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他们会被愤怒和痛苦所鼓动,毫不留情的杀死一切与自己敌对的人,给地上的伤兵补上一刀,然后一个人在尸体旁边喃喃自语,就在这地狱一般的环境中,他们变了

从杀鸡都怕见血到敌人的脑浆和鲜血溅到身上浑然不知,从温文尔雅到冷酷无情,他们在残酷的环境中毕业了,不合格者将被淘汰,而那些心如坚石的人将进入四年级的学习,他们离成为名将越来越近。


四年级要学习的是理智,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作为普通人,生活中会被许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绪,比如买彩票中个二等奖几百块,你也会高兴半天,要是炒股票赚了大钱,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如果你玩的游戏是以人命为赌注呢?你会有何反应。

当你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中与敌人僵持了很长时间,突然敌人退却了,你能遏制住心中的激动,先判断形势再去追击吗?当你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全军即将崩溃时,你能及时冷静下来,发现敌人的弱点吗?


这就是四年级学员要做到的,能过这一关的人,已经很少了,剩下的精英们,我们继续前进!

五年级是最重要的一个年级,在这个年级里,学员们要学习的是判断。

这是名将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据,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断。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无数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着你拿注意。

小兵只管打仗,遇到问题,他会问伍长,伍长会问百户,百户会问千户,千户问指挥,你就是指挥,你还能去问谁?!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们能否活下来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关键在于一个变字,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决断只在一线之间,进攻还是防守,前进还是退却,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身边也许有一大群参谋,但他们往往并不站在真理一边,决断的还是你。如果参谋比你高明,为什么要你当主帅?!

现在我们来到最后一个年级,这个年级我们要学习的是坚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不过安慰自己而已,打了败仗,死几万人,你能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吗,你怎么去面对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脸去见将指挥权交给你的上级?那是几万人命,不是几万只鸡!

然而你的选择只能是坚强,即使你屡战屡败,但必须屡败屡战!我们可以想象,当你数次败在同一个人手下时,你会畏惧这个人,所谓的恐某症就是这么来的,即使你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不能战胜自己的软弱,还是不能成为名将的。


当你具备了以上所有条件后,你就成为了真正的名将,但还有一点,是你必须具备的,那就是运气。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没准就在你万事俱备,准备大展身手时,一支冷箭射来,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窦娥还冤,你的一切抱负和能力都无法展现了。战史上只会这样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战场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体情况不详。 所以名将之路是一条艰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为。


在这变化无穷的战场上,要想成为真正的军神,你必须在一次次的残杀中幸存下来,看着周围的人死去,忍受无尽的痛苦,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努力获取那不为人知的奥秘和规律,经历无数次失败,有勇气从无数士兵的尸体上站立起来,去打败对手。无论是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还是后来的戚继光、袁崇焕都是这样的名将,他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所以当不成名将的各位学员,你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悲伤失望,因为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人能干的,诸位普通学员,还是回去做老百姓吧。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玖子岩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比西方军事著作早2000多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它不仅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军事著作,它的武德思想精神也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说明政治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国防必须摆在重要位置。

二是,将者,智、信、仁、勇、严者。这是中国军事思想的武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是,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战争耗费国力的慎战思想,体现和的思想。战争只不过不得已的选择。

四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能避之。这是经典战术思想。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等军事思想均与之契合。

总之这部军事巨著,已经列入包括美国西点军校在内许多国家军事院校、警官学校的必修课程。甚至成为世界各著名商学院以及商业大亨精英的必读宝典。

一言以蔽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国家就有纷争,都离不开孙子兵法。这就是孙子兵法的地位。


桂花甜书舍


《孙子兵法》是我国优秀兵典之首,其十三篇兵法思想从古至今指导了我们先祖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以说是法法不出其内。其思想精髓直至现在仍熠熠生辉,为国内外军事家,商家等奉为要典!

其中“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无论在残酷的战争对垒中,还是在没有硝烟的商战中,其指导意义非常大!

对带兵将领的基本素质“智、信、仁、勇、严”的要求,无论在军中,还是在现在企业管理中,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仍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

作战过程中,“虚以实之,实则虚之……”等变化莫测的细则指导,在很多方面更是有其不可抹去的功效!

…………

总之,《孙子兵法》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利用并发扬光大!


三毛游—康康


以道御术 方能活用兵法 是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的参考点


无痕23098


1.全书的灵魂可以概括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尽信书不如无书,主要在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2.侧面说明一个道理:政治的最低境界就是战争,战争有时候是争取和平的手段。

3.是国人推崇乃至世界范围内军事家枕边必备带兵打仗指南。




活在当下c6


中国军事领域的代表作品,世界军事领域的重要著作。《孙子兵法》是当前指导军事健身,指导市场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著作。《孙子兵法》虽然有约两千年的历史,但是,在合理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所以,《孙子兵法》还有巨大的军事、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指导作用。





月下江城


对《孙子兵法》的评论主要评价其思想体系:

一、首篇,即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简单言之:战争是大事,不是闹着玩的,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不是闹着玩的,不到逼不得已,绝对不了动武。

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老百姓受益匪浅。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将,

五曰法。

简单言之:发起战争之前,首先想尽办法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强示弱、勇示怯、治示乱、实示虚、智示愚、众示寡、进示退、速示迟、取示舍、彼示此。

皆是孙子惑敌思想。

三、因敌制权思想:根据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行动,怎么有利就怎么行动,即因利行权以制之。

四、麻痹敌人思想:言已实能,用外示之以不能、不用,使敌不我备也。

五、强而避之思想:待其衰懈,侯其间隙而击之。

六、攻心思想: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所谓攻心者,常养吾之心,始安闲而不乱,然后彼之心可得而夺也。

七、治心思想:为将者,必先治其心。

………………………

多谢,以后专篇分享!




晓君读书会


孙子兵法的本质是通过精密计算,形成全局或者局部的集中优势兵力之势,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方法论。


非相藏音


孙子兵法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自古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智慧不好战的民族,中国汉字“武”就告诉我们止戈为武,停止战争就是武,孙子兵法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联胜文化科技


打胜仗的经验,方法,精髓,灵活的战术,《兵不厌诈,见招拆招,声东击西,暗渡陈仓,顺手牵羊,打草惊蛇,调虎离山,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偷梁换柱,反客为主,美人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等等》。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是攻略,总的来说是战争的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