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打不过农民军外打不过后金怎么被吹捧起来的?

少年不大冷


明朝“内打不过农民军,外打不过后金”,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直到崇祯自缢大明朝亡国了,后金也没有突破山海关。至于农民军,战斗力还是就算了吧,多次被大明军队抓了放、放了抓,最终也是靠捡漏得天下。

所以说,大明亡国,并不是军事能力不行,而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是天要亡大明!

俗话说的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打的是银子,明朝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财政困难,导致经常拖欠军饷,甚至干脆不发。没有钱这些当兵的自然不愿意打仗,毕竟士兵要养活家里人,所以明军哗变之事常有发生,军人无心恋战,导致战斗力非常之低。

也许你会说,难道农民军、后金就有钱吗?不是说这两者多有钱,而是他们的开支少,不像明朝,他是正规政府,既要发放全国官员的俸禄、办公开支,还要支付藩王供养、赈灾济灾款等。而且农民军,后金还可以抢夺大明的财产。

所以说,明朝“内打不过农民军,外打不过后金”只是假象,明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吹出来的,只是气数已尽,无力回天而已。


春秋笔谈


在我的印象中,明朝的大热和明粉的形成始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而之前无论是教科书中还是史学家眼中的明朝的形象都不好,即使在武侠片中的明朝也常常是反面教材,因为太监,因为廷杖,比如《新龙门客栈》。

可是,如今的网上,“明粉”大约是我国古代粉丝最多的朝代了,究其原因,我想大约有以下几点:

其一,许多人喜欢明朝,是因为它是四千年华夏衣冠的绝响,从此汉服几乎绝迹

其二,许多人喜欢明朝,是因为明朝虽然君主专制,但朝臣并不畏死,也是士人风骨的绝唱。

其三,许多人喜欢明朝,是因为相信明朝如果不亡,如果明朝面对西方列强,一定不会有近代的百年耻辱。

其四,还有许多人喜欢明朝,只是因为它是最后一个汉民族建立的王朝,因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因为那句“大明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也就是说,许多明粉眼中的明朝,只是想象中的希望中的明朝,而并非事实的全部,但他们宁愿选择相信。

许多人相信明朝历史被清朝抹黑了,但他们不了解“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正是清朝对明朝的评价;清朝为了证明自己的法统源自明朝,其实对明朝做了很多的粉饰,《明史》中处处可见。

许多人相信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相信明朝的内阁制可以发展出君主立宪,但却不知此内阁非彼内阁,明朝的内阁制正是君主专制的象征。

但还有许多人喜欢明朝,是因为明朝的灭亡,犹如罗马的衰亡。汉之后有唐,唐之后有宋,宋之后有明,而明朝之后,华夏文明再无机会以自身的力量完成近代化,只能以西方为师。

但总的来说,明朝除了开国二祖之位,只是一个大一号的宋朝,它始终无法击破蒙古和后金的羁绊,也不能解决内部的党争和农民的造反。

其实,不是明朝本身有多好,而是它被寄予太多的厚望和希望。如果与历史上的一个人物相比的话,那么明朝便犹如“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心向青山


首先,不能叫吹捧,只能说叫惋惜。其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大明“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大清呢

就是因为晚清时期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太痛了。所以对明朝会有惋惜的感觉,所以会去想,明朝如果不亡会怎么样。

就像我们每个人,做错一件事情,痛心疾首,常常会想假如我当初怎么怎么做,就可以避免这一切,还有可能会做的怎么怎么好。

晚清,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土地沦丧,人民被肆意屠杀。每当回顾那段历史就会使我们痛彻心扉。

每次想到清政府孱弱的海防,逢打必输的无能,西太后慈禧为了保命拱手丢了京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谄媚,割地求和的耻辱,圆明园的大火等等,都让每个国人无不捶胸顿足。

相比于大明,有七下西洋的强大水师,有从荷兰人手中夺回澎湖的战绩,有在屯门与葡萄牙海军的交锋,有露梁海战打倭寇的历史,哪怕即使在大明朝大厦将倾之时,仍然派水师驱赶来犯的英国武装商船。大明“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致死不离开京城。

在于清朝相比之下,这一切都让我们对明朝心生一丝敬意。

对内,明朝最后被李自成所灭,但是并不是打不过农民军,李自成几次被打到还剩十几匹马,明军抓到农民军俘虏,崇祯说“贼寇亦是我赤子”,全放了,这些俘虏跑回去,又变成义军,而朝廷在当时已经是不堪重负,打消耗,朝廷反而耗不过农民军了。

对外,袁崇焕打击后金也是卓有成效,只是最后内部原因被拿下斩首,从此辽东局势日益糜烂。

加上明朝几代皇帝无作为,导致到了崇祯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还有当时各种外部因素,小冰河的极端天气,鼠疫的爆发。更是让大明朝雪上加霜。

所以很多人都有个共识,农民军和清朝,都是捡漏的。虽说有些偏激,但是多少有些道理。

综上因素,使人对明朝有诸多的惋惜,这也是明穿小说会如此的大受欢迎的原因。

因为对清朝的软弱的痛恨,所以会对同是封建帝国的明朝所拥有的硬骨头自然喜爱。

喜爱的人多了,讨论的就多,讨论的多了,自然让人觉得是在吹捧。但是说实在的,明朝的一些精神真的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