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壞習慣?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比如,想要減肥,知道要管住嘴、邁開腿,但下班後看到甜品店裡誘人的冰淇淋時,還是忍不住走了進去。

再比如,你想要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計劃每天早起1小時用來讀書。剛開始還能堅持兩天,但偶爾有一天晚上玩手機睡的太晚了,結果第二天早晨沒按時起來,自那以後,逐漸墮落,又恢復了之前的樣子。

你可能也聽說過刻意練習、1萬小時理論、21天習慣養成法,但知道歸知道,就是做不到,想改變習慣,真的很困難。

但另一方面,你在網上也確實看到過某某人堅持減肥,最後成功變為男神/女神的勵志故事;上學時,身邊也的確有那種能堅持學習的人。於是,只能慨嘆道,是因為自己沒毅力,不能堅持。

但你知道嗎?那些人能做到不一定是因為意志力比你更堅強,而是知道的正確的改變方法。

一、“大象與騎象人”模型

心理學上有一個模型,叫做 “大象與騎象人”。它把我們的情感面比作一頭大象,代表著我們的內心感受、感知覺、情緒情感等,是一種直接的自動化反應,它總是充滿了慾望,以自我為中心,並且左右著我們的行為。而我們的理智面則比作是騎象人,他為了長遠的目標,要控制大象不能隨心所欲地胡來,但騎象人的力量在大象面前很小,所以大象很多時候不會聽他的。

大象的特點是隻關注眼前的利益,能舒服一會兒是一會兒,以後的事再說;而騎象人則關注長遠的利益,為了以後的爽,可以忍受現在的不舒服。

所以你要提升自己,多讀書、健身,可是一摸到手機,就忍不住打開APP , 一遍遍刷個不停,一見到美食就忍不住大快朵頤,是因為你控制不了心中左右你行為的那頭大象。

《瞬變》這本書的作者西斯兄弟發現,那些能讓改變發生的情景,都是順應了一個規律,作者把這個規律總結出了一套改變的方法論。

總結起來有3步:指揮騎象人,激勵大象和降低改變的難度。下面來看看具體該怎麼做?

二、指揮騎象人

很多時候一個人看起來難以改變,遲遲不願行動,其實是腦袋裡的騎象人不知道該怎麼走。

比如,你想減肥,卻只知道要管住嘴和邁開腿,但是究竟要怎麼管住嘴呢?不吃飯了還是每頓只吃一個西紅柿或者黃瓜,那樣會不會營養不良啊?

再說邁開腿,平時走路也在邁開腿呀,但也沒發現自己因為走路而減肥了,如果邁開腿指的是跑步的話,應該快跑還是慢跑,像我這種走兩步就喘的人應該跑多長時間合適呢?我感覺自己跑兩分鐘已經很了不起了,那麼,我多長時間能減下體重呢?

因為不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具體的行動步驟,所以遲遲不願行動。

在書中,作者給出的方法叫先找亮點,複製行動。

第一步,先找亮點,亮點在這裡是榜樣的意思,你想減肥,就找到身邊減肥成功的人;你想持續學習、提升自己,就找到身邊的學霸。

第二步,複製行動,模仿榜樣成功的方法和步驟。

想減肥的人,就去問問減肥成功的人她用什麼方法。她可能會給自己列一張科學飲食表,上面明確了每頓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以及營養搭配;她可能每週會去健身房3次,每次無氧運動60分鐘,有氧運動30分鐘。

知道了具體的行動步驟而做出的改變適用於有動力卻不知道方法的情況。但我們在生活中碰到的大多數情況是知道方法,但是沒有動力

就是指騎象人知道該怎麼做,但是大象卻不聽指揮。

明知道吃垃圾食品對身體有害,但逛超市時還是忍不住買了一堆零食回來。

明知道再不寫作業就來不及了,但還待在網吧裡和朋友們LOL。

明知道明天還要上班,但還是玩手機到夜裡2點。

生活中處處是這種例子,知道歸知道,行動歸行動。 (┑( ̄Д  ̄)┍ 怪我咯…)

想要做出改變,關鍵還是看那頭大象怎麼走?

三、激勵大象

以前,我們以為改變的順序是:先分析,再思考,然後做出改變。

舉個例子,你以前用完u盤時,都是直接從電腦上拔掉,有一天,別人告訴你這樣做容易對u盤造成損傷,你應該點擊“彈出”選項後再拔掉u盤。你聽過後,認為對方說的有理,就馬上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之所以能這麼容易改變,只是因為這件事做起來簡單,不用消耗意志力。但是在面對複雜事件,需要消耗大量意志力時,這種改變的模式就不管用了。

明知道睡前吃東西容易長胖,可看到美團上那麼多好吃的,自己只要點擊一下,很快就能送到家門口,你很難抵抗住這種誘惑而不吃東西。

遇到這種情況就要使用另一個改變的順序:先看見、然後感覺、最後改變。

你先是看到了某個場景,由這個場景觸動了你的情感面,然後你產生了想要改變的感覺,意識到自己再也不能像從前那個樣子了,這時候改變才能發生。

上次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裡寫道:

“ 57的老賈是一位老菸民,年輕時就開始抽,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每天至少要抽2包煙。

老賈也有過想戒菸的念頭,但經不住身邊吸菸人的勸說,自己戒菸的毅力不堅定。每每勸說也就又開始復吸了起來,每次戒菸的計劃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次老賈的一個好朋友患癌症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導致老賈這回真的下定決心要戒菸, 把家裡所有的煙都剪斷了,打火機也送人了,家裡的人積極的配合他,慢慢地戒掉了多年的煙癮。”

由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能夠激勵大象的因素就是情緒,想要推動改變,先要找到感覺,產生感覺的方式就是實實在在地看見那個場景,要麼產生害怕、急迫的感覺,要麼產生喜悅、興奮的感覺,不管哪種情緒,都能引起大象的重視。

四、降低改變的難度

激勵大象後,它就有了改變的動力,若想讓它更好的執行,還要幫它一把。這裡有兩個好用的小技巧:開個小頭和清除路障。

1.開個小頭

開個小頭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一種已經開始做的感覺。因為人的大腦非常不喜歡一件事沒有做完,如果有沒做完的事,它會一直佔據著大腦的存儲空間。

我們可以反向運用大腦的這個特點,當你想養成某個習慣時,就先做一點。

比如,你計劃每晚回到家抽1小時用來讀書,但下班後回到家裡卻只想刷手機,看看視頻,而不想做讀書這麼費腦力的事。

這種情況下,你就在白天抽時間先讀15分鐘,等回到家中後,大腦就會記得讀書這件事還沒有完成,它會提醒你該去完成目標了,這樣是不是就簡單些了呢?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先給一件事開個小頭,後面再做就容易了些。

2.清除路障

難以改變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障礙太多。

你抱著書本來到圖書室上自習,剛打開書手機就響了,室友發信息問你看見他的拖鞋沒有。回覆完他以後,突然想到前兩天買的快遞是不是要到了,於是打開淘寶看一下。把手機放在旁邊,看了十分鐘書,微信又響了,室友說沒找到他的拖鞋,他先穿你的了。

就這樣,一個小時過去了,你啥也沒記住書上講的啥。

類似的,減肥期間,本打算晚上只吃一個西紅柿和一小盤西蘭花。過了晚上十點,肚子咕咕地叫,你想到昨天在華萊士買的炸雞塊還沒吃完就放在冰箱裡。雖然之前很堅決地告誡自己晚上不吃任何東西,特別是油炸食品,但還是忍不住踏上拖鞋走向了冰箱。

如果你想要專注地改變,就請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環境裡。學習時就把手機關掉,減肥期間就不要在冰箱裡放零食了。

五、總結

1.“大象與騎象人”模型:之所以改不掉壞習慣,是因為控制不了心中左右你行為的那頭大象

2.指揮騎象人:有動力但不知道改變的方法,就先找亮點,再複製行動

3.激勵大象:知道改變方法但沒有動力執行,要先看見場景,找到感覺,然後推動改變

4.降低改變難度:想要推動改變的持續進行,用兩個小技巧:開個小頭和清除路障

不論朝哪個方向的改變都需要騎象人和大象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只靠騎象人,沒有前進的力量;只考大象,雖然有力量,但是由著性子瞎走。所以,耐心地引導它們和諧共處,才能真正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