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您怎麼看?

poemrain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僅供參考。

第一,鄭強教授是浙江大學從事高分子研究的教授,他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更是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鄭強老師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師,他的愛國主義和對教育的思考值得我們深思。

第二,鄭強教授說這個話的意思不是沒有道理,更不是說外語學習不重要,因為畢竟高考外語佔有的比重和語文、數學一樣,要想取得高分確實在外語上面需要花時間,到了大學還有四六級考試,如果考研的話,也要考英語,等於說英語的學習貫穿整個學生生涯,數學這門學科有些文科類的專業到大學就不學了,語文很多理工科的也沒有再學習了,唯獨英語還要不斷花時間學習,甚至到了讀博都要花時間學習。大家想一下這個學習英語的時間是不是很長。

第三,但是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需要用到外語,我們應該把外語當作一門專業看待,而不能當作一個通用必學的學科看待,不需要從小學到大學都在學習,我們確實用了很長時間學習外語,學到最後有多少人能用上?從小學到大學學了這麼長時間,有多少同學最後可以用英語流暢交流?當然我必須要說,讀研究生英語需要用到,因為很多論文是英文的,任何事情有一個比例問題,我們不能說將來有用,大家都必須學習。我想說的是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應該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這樣才會更加容易出成果。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多學習幾門外語也是很好的,沒有什麼不好。現在的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更多的應該考慮專注於自己的領域,把自己不擅長的交給擅長的人去做不是更好嗎?

第四,學習外語的同時能不能先把我們的語文學好,我跟你說,現在的大學生最差的不是英語,而是語文,語文不好,就缺乏情感和事情分析能力,現在大學生沒有多少講感情的,同班同學之間為了一件小事情鬧矛盾,從此之後一輩子不來往的多的是。我們應該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我們自身擅長的領域,專注才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優秀。這是我的一點看法,謝謝!


教育改變未來


我支持鄭強先生的觀點。我不是反對學習英語。英語是一門語言課,要想學好,非花大力氣不可。對於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英語嚴重地衝擊了學生對於專業課的學習。我們都是從學習道路上走過來的人,對於學習英語及外語是深有體會的。作為一個學生,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天天花很多時間記單詞、背課文、練習句式,勢必嚴重影響到對專業課和其他功課的學習,其結果是英語學成了半瓶子醋,專業課和其他功課也沒有學好。回望我們大學畢業後的工作實踐,我們提供社會服務的知識與技能主要來自非英語專業課和有關的其他功課。而英語基本成了花架子,難得派上用場。一方面痛感當年讀有用的書太少,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還不夠用,甚至連半瓶子醋的水平都達不到。另一方面,我們會非常後悔在學習英語中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多少個美麗的晨曦和黃昏,我們都在讀基本無用的東西。偶爾的機會,我們會痛心疾首,大聲地背誦一般人基本不懂的英語或外語課文,甚至眼裡沁出激情的淚花,深感我們當初為外語所作的付出離我們實際生活太遠,都交給了無情的流水。當然,這也促使一部分學生對國語的輕視淡泊,以及對本國教育缺乏信心,非要到英.美語系的國家讀書才算有可靠、完整的學歷。結果"久居鮑魚之肆不聞其臭",把自己培養成黃皮白心的香蕉人。他按照從西方得來的三觀與祖國漸行漸遠,成了漢奸買辦或假洋鬼子。為什麼現在有許多海歸生成為追隨美英而反對俄羅斯和祖國的憤青及痞子,學習英語不能說不是原因之一。當然我們國家也需要一批英語方面的精英人才,督促他們在自己的專業方面成才於國於己都是有利的。綜上,我覺得鄭強先生識見超卓,敢於直言,我願作他忠誠的粉絲。

咸陽人


鄭秦雲


贊同觀點。理由如下:

一,中國人的不自信。中國人的不自信已經有近200年曆史了。從清朝末期,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緊鎖的大門被歐洲列強,八國聯軍用炮火強行打開,一路賠款割地,八國聯軍瓜分中國,中國人的自信心掉進了陰溝裡,揮之不去。

二,如何找回自信心?放棄自己的傳統,一路向西,認真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教育衛生,語言文學,哲學等等,全部否定自己,因為一切先進的東西都是用英語來表述的,所以,從民國開始,中國就把學習英語列為主要科目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後,延續民國教育體系。

3.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想都不要想,因為我們弱,我們必須這樣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一種很強的自卑心裡。

4.學習英語確實很耗費精力並且讓人更向卑。我們從初中到大學都在學英語,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背記英語單詞,學語法,由於老師的因素,語言環境等等不同,比較難學,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是學不好。1996年高考英語考了58分,當時的英國單科總分是120分,這又讓我很自卑。實際上,工作以後,基本上沒有用過。如果不學英語,把那些時間和精力用在別的科目上,也許結果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