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只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孩子不会说家乡话真的好吗?

2Dou


我个人觉得没什么不好,为啥呢?

现在城市化加大,只要稍大的城市都是说普通话的。普通话全国通用,而方言只适应某一个地方。

然后作为家长不要小看了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

我家有个女儿四岁,平时都是在深圳生活上幼儿园,在外面包括在家里我们都是说普通话,以为她这辈子也不会家乡话了。然而这次疫情在老家坐了两个月月子后回来发现,女儿会说很多家乡话了,有时候还能把普通话和家乡话完美融合。

所以孩子会不会家乡话随缘吧,经常回老家的话迟早学会,就算真不会也不是什么损失嘛!不过你家乡话是英语的话那可能算损失了!开个玩笑[爱慕]





Berlincai


曾经也担心这样的问题,我们夫妻城乡结合,妻子广州人,我是汕尾人,工作的缘故留在广州,所以两个孩子最初学习的是广州话,对汕尾话一窍不通。

每逢回到家乡,就会产生这样的尴尬:亲戚朋友问孩子会不会说家乡话,孩子一脸懵逼,大家就会笑话孩子“忘本”。

01 别让“执念”左右,语言的本质是沟通

执念是一种很可怕的情绪,在家乡话这一点上,也曾经历了不少因为执念而起的事件,最终受损的是孩子。

表姐和表姐夫是我们本地人,但是在深圳经商,表姐夫认为孩子不懂家乡话就不算家乡人,这种执念使然,他一直坚持用家乡话教育孩子,但孩子生存的环境中,却经常要接触普通话、粤语。

这就让孩子在多语言环境中形成了语言障碍,直到4岁还不会说话。上不了幼儿园,也与小区内的其他小朋友无法交流。

夫妻两还以为小孩得了什么病,到处寻医问药无果,花费医药费无数。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统一语言环境,因为幼儿园普遍要求讲普通话,所以全家人强制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很快孩子就说得很流利了。

别让这份执念左右自己,比起语言,血脉的传承才是证据。语言的本质是沟通,如果语言无法沟通,那么它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义。

02 首先,我们是中国人

不管处于哪个地区,说着什么样的家乡话,首先我们是中国人,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

多年前很尴尬的一幕,当年小学生时代,跟着父母去广州,因为不会说粤语用普通话问路,客运站的人态度极差,回到完还伴随一句“死捞头”;坐出租车,讲普通话还要被宰...

现在就很少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普通话是我们的根,在有了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最终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地域语言,同样如此。

03 不要以此逗弄孩子

强调一下,不要用孩子不会说家乡话,来逗弄孩子。

就如我们家的情况,一些不注意的亲戚,有意无意的告诉孩子“你不会说家乡话,就不是这里人。赶紧回广州去”,而同样,回去妻子家乡也是如此“你不会说这里话,就不是这里人,赶紧回汕尾去。”(妻子的家乡话是带地域口音的粤语,跟标准粤语略有不同)

这让孩子很难受,女儿曾经问我,他们是不是因为我不会说他们的话就不喜欢我?

孩子很难分辨什么是玩笑,什么是认真,但他们能感受到被伤害。


淅爸育儿记


许多家长只用家乡话和孩子交流。孩子不会说家乡话真的好吗?

我认为家长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是正确的,因为国家提倡普通话,你想想中国这么大,南北相差这么远,有时候南北真的不像一个国度了。如果不用普通话交流,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那互相还能交流吗?你比如说我住在广东,我也过来十五六年了,有时候出去买东西,碰到那种不会讲普通话的老人,真的很着急,所以国家提倡说普通话。老师授课的时候也要用普通话,这样我们的语言比较统一,方言的话,孩子能听懂就好。儿童最好不要学方言。因为普通话字正腔圆。能表达的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