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还是昏庸无道?千古一帝明神宗

朱翊钧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比较奇葩的皇帝的,因为继位早,加上张居正的严厉教导,所以朱翊钧也有明君的风度,但是等到张居正走了之后,朱翊钧就成了昏君,不但不理朝政,甚至做出过许多荒唐的事情。

朱翊钧幼年登基,在他尚未亲政前,朝政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经济和民生得到了发展,军事也到了比较强盛的时期。朱翊钧自小聪颖又勤奋好学,加上张居正和太后的教导,颇有千古名君之风范。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万历十五年朱翊钧开始清算张居正,抄了张居正的家,并推翻张居正在世时推行的所有政策。后来的33年。朱翊钧基本不上朝,不见大臣。对于他的做法,被人概括成了六做六不做。

六不做就是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意思就是不祭拜天地、不祭祀宗庙、不上朝、不接见大臣、不批奏折、不参加经延讲习。

六做就是沉迷酒色、贪敛钱财、乱封滥赠、肆意挥霍、大兴土木、胡作非为。

那么万历帝究竟有多贪财呢?一次他的妃子生了一个女儿,万历皇帝就要求户部向他献上十万两白银随个份子!还有一次有个太监犯了欺君大罪,但是这个太监十分机灵的向万历皇帝献上了一大批金银珠宝,万历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给他升了官。除了索要钱财外,他还喜欢克扣俸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万历十五年》的第一章可以看到。在1602年的时候,皇帝大病,万历以为自己要死了,想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便下了一道遗诏,停止向官员们索要俸禄,没成想过了几个时辰,万历居然自己好了,病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了一个小太监追回遗诏。可想而知他有多贪财。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这个和万历三大征脱不了干系。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造成了国库的亏空。“万历三大征”确实值得青史留名,可并不能掩盖他所犯的错误。万历皇帝最大的过失就是四个字,“化国为家”。在将官员抄家时,万历将所有财物都充入宫廷内库,而不是国库。每当大臣上表阻止时,万历总会说,“朕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皆朕之财。”

万历的奢华生活,是建立在老百姓沉重赋税的基础上的。于是,万历死后不久,陕北就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再后来,崇祯皇帝成为了最大的背锅者。由此可见,“明之亡,实亡于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