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粉把明亡怪罪于李自成,难道没有李自成几百万饥民就乖乖等死了?

少年不大冷


一些极端明粉把明朝灭亡归咎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甚至归咎于民族英雄袁崇焕完全是胡说八道颠倒黑白,明朝灭亡的最大责任人即罪魁祸首毫无疑问是崇祯帝朱由检,正是崇祯帝朱由检的一系列低级失误把明朝一步一步带进沟里导致灭亡。

即使没有李自成,事实上几百万饥民也不可能等死,已经在高迎祥张献忠等众多农民起义领袖带领下揭竿而起。

当然没有李自成,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等人的军事才能不如李自成,明朝不会那么快灭亡。

何况李自成1644年初统帅几十万大军东征的时候,崇祯帝朱由检有足够的时间迁都南京,至少让皇太子去南京监国,如果这样明朝都不会那么快灭亡,可惜崇祯帝死要面子活受罪,既不迁都南京,又担心自己的儿子成为唐肃宗架空自己,因此也不放皇太子去南京,浪费了迁都南京的宝贵时间。

即使李自成兵临城下包围北京的时候,李自成也没有打算彻底灭亡明朝,他也给了崇祯帝机会,李自成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派人与崇祯帝谈判,李自成提出主动放弃大顺永昌皇帝的皇位与国号,向崇祯帝称臣,帮助崇祯帝平定满清政权,条件是崇祯帝封李自成为西北王,并犒赏李自成军队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对于面临四面楚歌山穷水尽绝境的崇祯帝来说,李自成的条件无疑是天下掉馅饼,换成任何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皇帝,哪怕是晋惠帝司马衷这样的傻子皇帝,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李自成的条件,至少作为权宜之计让李自成撤军解围,先保住自己全家生命保住大明江山再说。

可崇祯帝的思维方式偏偏与一般人不一样,或者说被驴踢了脑袋,他居然拒绝了李自成的建议,放弃了保住自己生命保住大明江山的最后一线生机,也许崇祯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屈坚决不与李自成这样的“反贼”、“流寇”妥协,更可能的原因崇祯帝过于吝啬,舍不得给李自成那一百万两白银,结果李自成攻占北京以后从明朝皇宫获得3700万两白银,其他黄金珠宝还不算在内。

而崇祯帝拒绝李自成的另外原因还是幻想吴三桂左良玉等勤王大军来救援北京,但是民族英雄袁崇焕当年勤王救援北京,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浴血奋战打退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却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后来又被崇祯帝千刀万剐传首九边的惨痛事件已经让明朝将领人人自危离心离德,吴三桂左良玉等不可能拼死救援崇祯帝,因为袁崇焕满桂孙传庭等勤王北京的明朝将领的悲惨下场都是前车之鉴。


仁者厚德载物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肯定是李自成起义了,但这只是问题的表象。真正原因在于明朝政权已经腐朽不堪,它治下的百姓已经民不聊生了。明朝的腐朽主要由三个“奇葩”皇帝缔造,分别是:“豹房皇帝”、“睡神皇帝”和“木匠皇帝”。正是这三个人将大明引入深渊。

豹房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已经出现很多弊病了,各地爆发农民起义,百姓民不聊生。但正德皇帝充耳不闻,把国事扔给大太监刘瑾。自己则耗费巨资,在西华门修筑宫殿,也就是“豹房”,正德皇帝在豹房内修建园林,驯养虎豹等各种奇珍异兽,甚至在豹房内开设妓院。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游乐的天堂”。正德皇帝一生淫乐,做了16年皇帝。正是他在位的16年,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和皇帝怠工的恶例。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睡神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继位的前10年,由于张居正辅政,国家出现了短暂的复苏。但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怠政,长达30几年不上朝,成为中国古代头号睡神皇帝。把中国古代睡神皇帝第二名,在位18年的辽国睡神皇帝耶律璟,远远的甩了一条街。就在万历睡觉的这30年里,后金开始崛起,不断发展壮大,统一了女真各部,成为明朝的劲敌。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他就是著名的“木匠皇帝”。天启皇帝在位期间,后金已经发展得非常壮大了,与明朝分庭抗礼,开始大范围蚕食明朝东北地区的国土了。但是我们的木匠皇帝很忙,正在用他精湛的木艺技术,制作一些精美的工艺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钱,好让自己“发家致富”。至于国家政务那点“小事”,扔给了大太监魏忠贤。

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大明时,勤勉执政,爱民如子,对皇子的教育十分苛严。没想到大明最后的100年的岁月里,竟然连出3位“奇葩”皇帝,将大明带入灭亡。

分享知识,手留余香,欢迎转发、收藏,评论。喜欢的朋友请添加“关注”。


Y荣光


没有人会乖到等死的地步。

但这也不是说就不能怪罪李自成。我们来假设两个情况。

第一个情况,如果李自成没有那么优秀,要知道,崇祯为了对付农民起义,是花了很大的力气的,有好几次都可以完全剿灭。如果没有李自成这位复起之秀,饥民尽管会到处起义,以求生存,但不会形成大规模。也就是说尽管大明会四处起火,但不会形成足以吞噬大明的火海,大明就会有更大的余力去对付清军,大明也不至于走到灭亡这个地步。

第二个情况,如果李自成更优秀,他就不应该断绝崇祯逃亡南京的道路。在崇祯拒绝禅位的时候,他应该充分估计到如果外敌入侵,整个国家该如何应对。仅凭自己一己之力,真的能够抵御外敌吗。国家已是强弩之末。如果在外敌之前保存国家,才是重中之重。

其实,大明很多大將不抵抗李自成,就因为他是汉人,不然,以北京城的坚固,清军围了五次都无功而返。他能够轻易的进去吗。大家也是对崇祯失望 ,想到谁做皇帝都行。当然,这其中肯定不包括异族,毕竟,元朝统治的阴影还在心头。

事情的结果就是,大将把希望寄托在李自成身上,而李自成因为轻易进了北京也自视甚高,结果短短一个月 ,就只能逃出北京。北京一丢,整个中原对清军的抵抗就再没有主心骨了。

所以,如果李自成能够弱一些,不成气候。或者强一些,正确的估计形式。大明不会亡 ,中原哪怕是划江而治,也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清军。

但偏偏,李自成就在那个水平,可以打破一个就世界,却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白白便宜了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