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111156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很简单,就是列强之间的利益争夺。

一战主力是德国,而德国属于后起之秀。

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仍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十数个大小不一的日耳曼人小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分裂造成德国国内市场经济无法发展(因为各邦关卡、课税重重,商品无法自由流通),在欧洲大陆也无法与其他列强鼎立。

在列强都崛起以后,普鲁士才在1870年击败法国,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德国建立以后,国力迅速增强,超越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工业大国。

但是,德国起步太晚了。

在当时工业革命时间并不长,工业产品比较初级,需要大量的廉价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才能保证工业国的发展。

而德国威廉二世即位,废除了老辣的俾斯麦。

此时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

当然,这个所谓重新划分,就是从英法荷比俄等老牌列强手中抢地盘。

显然,英法荷比俄绝对不可能同意,战争几乎是必然的。

关键在于,当时德国还是有获胜的实力。

当然全世界普遍认为,德国陆军是世界最强的。

而德军在一战前,还在大量扩军备战: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他的盟友奥匈的军队由47万扩张至85万,步兵素质一般,但重炮部队素质全球第一;意大利由20万扩张至35万。

就海军来说,一战的德国海军比二战要强大很多倍: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加大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

即便如此,德国海军也是有实力,同英国海军在海面正面对抗。

就是因为自身具有很强的实力,德奥意联盟才敢跃跃欲试。

一战导火索,主要是奥匈帝国在德国纵容下,试图占领土耳其控制的巴尔干半岛。

而俄罗斯一直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双方出现激烈的对抗。

1914年6月28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一名参加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为借口,攻打塞尔维亚。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由此,一战爆发。

严格来说,一战并没有正义的一方。表面上,德奥似乎是侵略者,但英法也不是什么好人,大家都是抢地盘而已。


萨沙


1914年6月28日,当人们在萨拉热窝街头迎接来此视察的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时候,突然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的波斯尼亚学生)掏出手枪对着大公夫妇连开数枪,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倒在了血泊之中。

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附图,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结束,历时整整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超过15亿人口被波及;战争期间,有1000万人死于战场,受伤约2000万人,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此外,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被严重削弱,在欧洲之外的美国和日本实力大增,战后不平等的分赃和约更是导致了日后的二战。

附图,1917年4月6日,美国与德国断交

更重要的是,一场世界大战导致四个帝国终结:奥匈帝国彻底解体,形成了匈牙利、奥地利等民族国家;延续6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就此终结,只剩下核心部分土耳其;德意志帝国消失,德国失去了1/8领土以及全部的海外殖民地;俄罗斯帝国被革命推翻,继而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如此惨烈的战争呢?

1.新兴列强与老牌列强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本原因。

经过欧洲老牌列强几百年的瓜分,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个世界的阳光下已经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了,那些新近崛起的德国、美国、日本也需要殖民地, 该则么办?美国有南美的后花园,日本有心心念念的亚洲大陆, 那么德国呢?处在强敌环伺下的欧洲的德国该则么办呢?德国也需要给未来的德国人留下一点阳光下的土地。

附图,1898年的世界

说到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是西方几百年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老牌的殖民国家占有庞大的殖民地,就比如大英帝国,在它极盛时期的殖民地约占全世界领土面积的1/4,人口也约占全球人口的1/4,法国在非洲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就连弱小的荷兰、比利时等都拥有一片资源丰富的后花园。但后起的德国除了在非洲捡了一点贫瘠的烂地以及在亚洲舔了一些别人留下的汤汁,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你说这德国人能不眼红吗?

附图,世界殖民地化的过程

英国人凭借庞大的殖民地垄断了原材料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德国和日本的国内市场已经发展到极致,无论是利益需求还是争霸需要,他们都不得不走向扩张的道路。

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后,罢免了持谨慎外交的老首相俾斯麦,雄心勃勃的德皇毫不掩饰自己的扩张政策,他公然宣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并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与“日不落帝国”之间的冲突加剧,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给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德法关系加了一把火。

2.民族主义的兴起

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

伴随着双方矛盾的加深的还有欧洲愈演愈烈的极端民族主义。自15世纪以来,波斯尼亚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但却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19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塞尔维亚逐渐取得独立;1875年,奥斯曼帝国的波斯尼亚省发生内乱,奥匈帝国则趁机占领波斯尼亚;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波斯尼亚,这引起塞尔维亚人强烈的仇奥情绪。

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就是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所为,在泛斯拉夫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的敌对结盟关系以及种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的背景下,欧洲列强纷纷加入战争。虽然这只是战争的一个借口,但一战中这种民族主义大大加深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各国纷纷进入总体战。

附图,德国(蓝色)和奥匈(红色)组成的德奥同盟

德意志与法国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德意志地区仍是由十数个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逐渐强大起来的普鲁士为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与奥地利、法国等进行了常年的战争。1870年,德意志帝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法皇拿破仑三世也被俘,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德意志帝国。

战败后的法国签下了异常苛刻的《法兰克福条约》,条约中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更让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德帝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这大大羞辱了法国,因此战后的法国复仇主义盛行。

附图,普鲁士的铁十字勋章

奥匈帝国与沙皇俄国

进入19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逐渐崩溃,以斯拉夫人老大哥自居的沙皇俄国积极介入巴尔干半岛事务。1878年的柏林会议使得巴尔干半岛上的多个民族取得独立,这些民族主义国家很快就大打出手;奥匈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也破裂,这是因为柏林会议中亲俄的保加利亚版图大大被削小,而奥匈帝国则取得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为了遏制奥匈的在巴尔干的扩张俄罗斯选择支持塞尔维亚,此后两国围绕巴尔干问题冲突加剧。

附图,1878年,柏林会议

3.军事同盟

进入20世纪,国际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国实现统一,开始对外扩张;奥斯曼帝国衰退,巴尔干半岛各个民族独立;奥地利、匈牙利组成了一个极不稳定的二元制帝国;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目光重新转向巴尔干半岛;还有巴尔干半岛一系列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之间充满了火药味。飘忽不定的国际关系,使得各个国家通过军事结盟来保护自身利益,最终萨拉热窝的一点火星引爆了欧洲这个炸药桶。

附图,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势力分布图

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为防止法国报复,故而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1879年10月,德国与奥匈在维也纳秘密缔结德奥同盟条约。意大利在争夺北非突尼斯的过程中败给法国,因此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即三国同盟。

老练的俾斯麦在签订三国同盟的同时,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来安抚沙俄,但是俾斯麦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德俄关系恶化。法国为打破外交孤立,趁机向俄罗斯提供资本以帮助其实现工业化,1894年,法俄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即法俄同盟。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英国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也开始寻求欧陆同盟。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国与俄罗斯签订《英俄协约》。法国、英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来面对德国人的扩张。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英国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一场让空前惨烈的大战来临。

附图,在战壕里作战的士兵

欢迎交流与讨论!!!

求赞加关注!!!!


我没忘记home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于1914年的7月28日,结束于1918年的11月11日。战争的爆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都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在资本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这一时期里产生了不可调和矛盾,殖民地与世界霸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在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影响下,欧洲国家之间的产生了矛盾,而这之间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国与德国的矛盾,法国在1870至1871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原有的霸主地位,而德国为了防止法国再次崛起,极大的扩充军备;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英国与德国的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表现在英国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一贯奉行其相应的外交政策,从而力求最大限度的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不愿意看到德国过分的强大。而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国与德国在利益上的冲突的日益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

另外一个直接原因则是1914年的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此次事件成为了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在这一日,奥匈帝国的皇储的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一个月之后,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做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紧接着同盟国与协约国相继加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