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熵增定律”對街景空間的一點思考

薛定諤曾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同樣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也說過“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既然“熵增定律”影響這麼大,那我們是否也要考慮一下對設計的啟示意義?我想通過街景空間設計來思考一下“熵增定律”。


▼▲何為“熵增定律”?

熵(Entropy)作為一個科學概念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於1865年提出來的。

“熵增定律”指的是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那麼這個系統會越來越混亂(熵是用以度量一個系統“內在的混亂程度”)。

熵增定律圖示


▼▲“熵增定律”對街景空間設計的啟示

如果把一個城市理解為一個空間系統,如果有效外力介入較少,那麼按照熵增定律這個城市會越來越混亂。

細細品品是不是這樣的?答案是這樣的,本著“有圖有真相的原則”看看各個城市的街景空間↓↓↓

香港城市擴張


泉州城市擴張

再來幾張城市街景空間

海南某城市,這還是本地人比較滿意的


濟南城市街景


汕尾城市街景

這些千篇一律的城市,無序生長的街道,忍不住感慨這都是什麼鬼?

那麼重點來了為啥造成這樣的狀態,還是迴歸熵增定律,一是街道上的設施管理部門太多,這都是無效甚至有害的“熵”;二是外部有效做功太少了,街景設計很少有做綜合設計的,部門太多工作推不動。

▼▲如何對街景空間持續的施加有效做功?

▽△於政府部門(內部無效“熵”)

我也曾經做過街道的設計,別看街道上的設施不多,很是是分屬很多部門的,因此也就導致了推行很難,各個部門都在考慮自己範圍內的事情,不要妨礙自己的工作就行。

個人覺得要有一個專門統籌街景的部門(要有能說上話的),這一點還得靠國家政策了,不過多闡述了。

▽△於街景設計(外部有效做功)

慢行連通

在城市人口密集區建立慢行網絡系統。串聯城市公共開敞空間,塑造有機連接,確保提供多維度、高效連通的生態慢行系統。注重城市中心區的綠色慢行體系的建立。在城市內部把零星的城市公共空間和城市公園用慢行道和自行車道連接起來。

開放界面

統籌設計紅線內外的空間及設施。紅線內外空間統籌規劃打破原本僵直的人行道空間,改善高大圍牆的硬性分割,形成有層次的空間系統,創造出更加生動的城市界面,使城市與社區更好地連接。

多元包容

不同街道承載不同功能,通過歷史、藝術、文化及多種街道空間活動的層次疊加使街道空間變得更有特色,更豐富,更有人情味,豐富業態增加參與度,提升互動體驗。

功能有序

街景重構梳理包括人車動線,停車設施,要關注快遞外賣小型車的通行及停靠需求,共享單車的停放空間等新的街道功能。要避免各項功能的交叉干擾,使城市街邊帶井然有序。

文化語言

尊重場地及城市文化,避免“千城一律”,設計符合在地性的文化場所。

北京億利生態廣場

房地產的黃金十年已過,未來景觀設計的趨勢在哪?我個人認為是對城區存量的深度發展!例如城市微更新、街景重構、舊區改造等,你們覺得呢?

【下期預告】下期一起看看那些優秀的街景空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