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丁克,会后悔吗?

大美少女小壮士


哈哈,我是快乐的lucky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做丁克的夫妻,其实一开始是做好了准备的。但是,到最后,他们依然有很大可能后悔。他们选择丁克的原因,我以为有这么几个:

1.觉得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够好。现在的孩子花销太大了,除开正常的吃穿,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摇号入学。好一点的私立幼儿园,每年学费不菲,还有单独的生活费也不便宜。我的一个朋友,孩子就读的宋庆龄幼儿园,直接年月费11万+,实在很贵。每个爸妈都希望给到孩子最好的环境和条件,不希望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稳定富裕的经理基础。So,有的夫妻会选择丁克。

2.看到过自己家庭的不幸。一个朋友倩倩说,她的奶奶是在敬老院去世的,而她奶奶生了5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家庭条件都还可以,包括她自己家里。然而,奶奶没有退休金,又腿脚不便,需要人照顾起居。几个孩子就开始互相推诿,自己家里没有闲人照顾老人,大家都要上班,做生意顾不上等等,大致都是这个原因,反正最后就是几家人合起来凑钱把奶奶送进了敬老院。不到一年,郁郁寡欢的奶奶去世了。生育5个孩子到最后却落得这样孤苦无依的奶奶的结局,让倩倩心里留下了阴影。看到辛苦养孩子到最后却不能安享晚年的奶奶,反而招孩子嫌弃,倩倩结婚5年一直不想要孩子。

3.夫妻一方不能生育。因为各种原因,夫妻不能生育这个问题现在社会普遍存在。很多夫妻本来就感情非常好,不愿意因为生育的问题而放弃彼此,所以最后选择丁克,希望永远过甜蜜的二人世界。

4.当然,也有的夫妻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是孩子,还没玩够,肩负不了养育一个生命的重任而选择丁克。

其实,选择丁克的幸福家庭很多。我们熟知的明星里面,发哥,梁朝伟,郑伊健,刘青云,冯远征等等很多。张国立跟邓婕过后也没有生育孩子。

我们普通老百姓,同样有很多选择丁克。但是,到一定年龄,看到身边朋友们都有了孩子,人们的心理和认知都会发生变化。朋友的表姐小慧,35岁,家庭条件不错。结婚12年以来一直嚷着要丁克到世纪末,畅享自由的二人世界,花光自己挣的钱。然而在去年,开始着急要孩子了。看到身边朋友的孩子乖巧伶俐,活泼可爱,到了寒暑假出去一家人旅游其乐融融。而自己的二人世界呢,各玩各的,家里了无生气越过越凄凉。一到春节,孩子红包要送一大堆出去,而自己家一个都拿不回。后来看到同样丁克的一个朋友想要孩子却又身体各方面出现问题生不了的时候,一下子就慌了。家里养的小狗虽然也乖巧,可终究不能跟人对话,喜怒哀乐的情感交流。同时也想到等自己老了,真的没有一个孩子在身边嘘寒问暖,万一两口子谁先走了,另一个人的日子可怎么过?小慧不敢再想,去年开始慌不迭的检查身体备孕。

所以,选择丁克的人们,除非真的不能生,到最后还是会想要天伦之乐,膝下承欢,老有子孝。他们,是有很大可能后悔的。








十三幺的


没有儿女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么?

培养自己的爱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不空虚度日,有没有儿女有那么重要么?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有些人总是想当然,结婚了当然要生子,生子了当然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上学了当然要补课,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丁克家庭成员老了当然要孤苦。想当然的人是空虚寂寞冷的一类人。悲观主义者总认为别人活的不好。

丁克家庭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自由的空间,少了很多束缚,活的更自我,他们更注重自己的人生质量。中国有多少家庭因为有了孩子生活质量下降?很多很多!

有些人总是希望别人也和自己一样累,为人父母,当然要辛苦。

可是,当下中国人只是父母累么?每一年有一二十万的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有的孩子留下的遗书满篇就是重重压力造成的生无可恋,死了就轻松了。

你虽然身为父母,又为孩子创造了什么环境呢?

丁克家庭,使人口大国的资源得到些许平衡。你们知道一个人一生要消耗多少社会和自然资源么?而我们又创造了多少价值呢?

中国不缺人,而是缺高质量的人。而五六干万移民国外的华人又说明什么呢?

美国一亿人口,世界第一强国。

中国十三亿人口,培养不出一支世界足球强队。

不是丁克家庭又能怎样?

存在即真理,任何形式的社会单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健康的生存才是王道,和有没有孩子关系不大!





答友皓哥


很开心收到 董小妞不温柔 的邀请!

一般收到答题邀请,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系统的,我都比较谨慎对待,不想为了作问答而答题。

只有自己经历过的,认知度高的一些题才会尝试解答。刚好您的这个提问,我是绝对有发言权的。因为自己选择丁克生活已近二十年了,而且未来的日子也将会延续这样的生活方式。

选择丁克生活,最重要的是夫妻两个人要有一致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然后是双方的父母接受,最后就是做好一个人面对终老的准备。

三观合、投脾气、认真爱,这是寻求灵魂伴侣必备的三要素。我跟老公是最早一批的网恋,那会儿没有手机拍照,没有视频,只能靠语言形容互猜对方的长相儿,直到见面时心里还忐忑呢。奇妙的是第一次见面就特别熟悉。牵手,拥抱一点也不尴尬,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热恋时,讲长途电话一个月烧了几千块钱,其实现在也是差不多,只要不在一起时,就随时视频、语音,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很踏实。我们一直是无话不说的,所以关于丁克的生活理念,也是从恋爱时聊到了现在。在结婚前,我就做好了与家里长期斗争的准备,老公的一句话:“放心吧,有我呢。”我就相信,他是那个可以捍卫家庭,保护我的男人。

大多数家庭,提起不要孩子,都会反感。特别是老年人很难接受。我们的四位老人都是40年代生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还好,我自己的爸妈可能是太宠我了,也可能是管不了我吧,他们并不反对我的选择,只是担心我的婆媳关系处理不好,也担心我过了四十岁会后悔。我只是少说多做,用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为爸妈排除疑虑。那么公婆这边,就由老公来救场了。他是独生子,公婆都是搞了一辈子教育的老教师。思维虽然刻板一些,但通情达理是我最大的幸运。老人曾经一度也是吵着要抱孙子担心我们的老年生活吧啦吧啦的,机智的老公先是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公公,后又由威严的公公向婆婆下达禁令,不许再给孩子们压力,提生娃的事儿。让我们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后来我们每隔一年就会邀请公婆到深圳来同住,一起体验我们的生活,用自己的无忧无虑感染他们俩。慢慢地,老人有了比较,也就释怀了,从此也开始了他们的世界之旅。现在公婆比我们走过的国家还多,比我们每年的行程安排的还满呢。为他们的老年生活点赞!

我们的丁克生活,从来都不是心血来潮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人生。我们最初是觉得自己很难持之以恒的为孩子倾其所有,也害怕面对最现实骨感的经济压力,更担心孩子会成为我们的小三儿,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隔。但时至今日,我们越来越明白,自己最初的选择其实不是惧怕,而是源于两个人的性格,也源于两个人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有适不适合之说。

人生的圆满,早就不是四世同堂,传宗接代的概念了。也经常有同事会问我,以后你们老了没儿没女怎么办?我一般都会反问,你们老了会靠儿女来生活吗?我相信每一对儿父母心中都有一个答案的。但那一定不是养儿防老的期待。

选择丁克生活,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后悔,因为压根儿没空闲去思考,太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探求呢。

配图1-3,我们每年去别人呆腻的地方生活十几天

配图4-6,旅行的路上会安排一些献爱心活动,母爱父爱可以有很多表现方式。

配图7-9,定期与家人相聚,距离产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