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养生术

葛洪是晋代时期著名的道教医药养生学家,葛洪是一个对成仙非常热衷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点,对于养生长寿来说,他可算颇有研究。他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载并介绍了先秦以来的养生方法达到几十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存思守一

这个方法属于精神修炼,并分守一为“守真一”与“守玄一”。守真一为将意念凝聚于人身中的丹田

而守玄一则为道教中的一种道术,与真一同功,所以存思守一其实可以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反应,起到外攘邪恶的功效,从现代角度来看属于凝神意守,养心之功

(二) 行气

早在内经当中,就把其列为了九种医疗方法中,葛洪在他的书中介绍了行气术的方法和在行气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龟息法,行气的方法是极其多的,然,其大要者,胎息而已所谓胎息,则是:通过深长、均匀,细缓,柔和的呼吸锻炼法,怎样算是合格呢?——则著毛于鼻上,而毛不动,

行气的时间也是有要求的:当在子至午之间的六阳时,称其为”生气之时“。相反不应在午后至半夜六阴时,称其为死气之时。循序渐进,安静少燥。自可达到养力、治百病、辟饥渴、延年命的作用

(三)房中术

是指有关于性的养生术,房中术在古代被称之为“阴阳交接之术”。很多人对这种方法要么持全盘肯定另一种是全盘否定,视其为邪门歪术,误人匪浅

葛还是比较中肯的提到: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瘀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

其次认为:“为情肆意又损年命”但是又主张房中与行气、导引相结合,才能“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

(四)辟谷

辟谷术又称辟谷食气术,是由最初寻找仙药的服饵术转化而来的,根据龙蛇鲛离,狙猬龟蚕,皆能竞冬不食,不食之进,乃肥于食时也的观察而提出的一种修炼方法。葛洪认为断谷只可息爻粮之费,并不能长生不死。由于辟谷存在许多弊端,发展过程中也演化出了龟息法,《异闻记》说 战乱时一人将一幼女弃于古冢,女效大龟,伸颈吞云,三年,竟不死

(五)导引

导引是气功的练形之术,通过肢体动作来锻炼形体使气血流通,达到健身益寿的目的。当然,秦汉以前,导引已经是一种医术流行于世了。葛洪认为: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或伸展、或俯仰、或行卧,或屹立,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六)内丹术

内丹术是与外丹术相对而言的一种养生术,它是以静坐修持自身精气神为主的一种较为高深的气功养生术,通过静修可使自身精足、气旺、神全,从而实现心身健康,抗衰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术是在行气、食气、胎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奠基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其理论成熟于魏华存的《黄庭经》。是一种以闭目内视、玉液(唾液)吞服入脐,意守脐中丹田,运气循行任督的修炼术,后世玉液还丹术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丹术于唐末后即开始在道教中流传,现代也有人修持,据研究,修炼内丹术确具有较好的强身壮体、开发智力的作用

(七) 药物

药物养生治病是中医自古以来的传统,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把药分为三品,认为上药延年、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葛洪继承了这一传统,十分重视药物养生治病,他在《内篇·仙药》中指出:“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根据葛洪的观点,长生不老之仙药远非一种,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金石矿物药,包括贵重的金属,如金、银、珠、玉,为仙药之上品;第二类仙药是五芝,第三类仙药是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本草药物,如茯苓、地黄、远志、五味子、枸杞等,这类药“凡三百余种,皆能延年,可单服也

葛洪的第二、三类仙药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已被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所证明,亦为今日中医广泛地用作滋补药物。葛洪的仙药思想推进了道教徒和医学家对延年益寿药的研究,其功不可没。

(八) 治病养生

葛氏认为疾病是养生延年的重大障碍,指出“百病不愈,安得长生”?把治愈疾病作为养生延年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把医学的最高目的定位于保护生命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是十分正确可取的。对于治疗疾病,葛洪主张采取综合手段,他“以贫家所居能立办”为前提补药物,大量采用大蒜、大豆、艾、食盐、墨、灶心黄土以及鸡鸭等禽畜这些得之品进行治疗,同时还普遍地与针灸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应急措施,如用指甲人中、承浆、指尖及捏脊、烧灼,局部用药导尿、灌肠,放腹水等简便易行的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