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书生,花了五个铜钱买了本破书,后来因此成了总督

导读: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一件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影响你的未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江苏无锡有一个书生,名叫秦瀛。根据《清史稿》的记载,秦瀛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尤其擅长写古文,被誉为无锡才子。

然而才华如此出众的秦瀛只是一个举人,连个进士也没考中,这又是为何呢?原来在清朝考试科举,不仅要求考生文才好,而且书法也要达到相当的水准才行。而秦瀛虽然学富五车,但是他的书法是弱项,因此没能考上进士。我们都知道,书法的提高是很难的,秦瀛也只能懊悔自己没有早点练习书法了。

由于考不上进士,秦瀛只能以举人的身份在家中待着。也许是上天眷顾秦瀛,乾隆四十一年,乾隆东巡泰山,在山东乾隆特地举办了一场考试,召集全国各地有才华却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参加。秦瀛也得到了参加考试的邀请,于是他马上启程,前往山东参加考试。

当秦瀛路过淮安清江浦的时候,在当地吃饭略作休息。吃完饭秦瀛到街上闲逛,秦瀛看到街上有个书摊,秦瀛是个读书人就蹲在地上看书。秦瀛发现书摊上有一本薄薄的白皮的破书,翻开一看里面记载的都是各种零星杂碎的典故知识。秦瀛觉得自己写诗歌引用典故的时候用得上,于是就花了五个铜钱买了这本书。

回到房间之后,秦瀛打开书随手翻了几页,其中有一条典故写道:“东方三大老,谓泰山也、东海也、孔林也。”意思是说东方有三大名胜:泰山、东海和孔林。

几天之后,秦瀛来到山东参加了考试。考试的题目是乾隆皇帝亲自制定的《东方三大赋》,乾隆让考生以“东方三大”为题目,写一篇赋。可是考生们都不知道所谓的“东方三大”究竟是在说什么东西,因此写文章的时候答非所问,只好胡乱凑字数。只有秦瀛凑巧在之前看过“东方三大”的典故,再加上他文才斐然,因此很顺利的完成了文章。

考试完毕之后,乾隆亲自阅卷,连着看了十几篇写的比较优秀的文章,发现没有一个人的文章切题的,乾隆非常失望,对主持考试的大臣说:“难道全场的考生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朕出的题目是何意吗?”主考大臣一听,对乾隆说:“皇上,这十几张考卷都是臣等挑选的书法文章俱佳的试卷,还有一个叫秦瀛的考生,他的试卷里倒是提到了‘东方三大’,但是书法很拙劣,所以没有敢献给皇上您御览。”

乾隆听了对大臣说:“虽然朕很重视考生的书法,但是学问更重要,学问在书法之前!”乾隆说完就让大臣把秦瀛的文章取过来,亲自观看,看完之后乾隆对秦瀛的文才非常欣赏,而且他认为秦瀛知道“东方三大”的典故,是个博学之人,因此龙颜大喜,御笔批点,将秦瀛封为第一名,并且封秦瀛做了中书舍人,在军机处入值。

秦瀛本是一个小小举人,因为花了五个铜钱买了一本破书,读了一条典故,就名列前茅,一步登天,可谓是幸运至极。此后秦瀛步步升迁,几年之后就作了杭嘉湖分巡道台,到了道光年间更是成为正三品的仓场总督,真正的飞黄腾达,名扬天下。